经方:小半夏加茯苓汤(突发呕吐、晕眩)
小半夏加茯苓汤
【原文】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2、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3、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组成】
茯苓 姜 半夏
【时机】
1、平常都是好好的,突然之间就是呕吐得很严重。一般都是水喝太快,偶尔吐的。
【应用集锦】
1、胃里停水,呕吐严重时会有眩晕,或者喝水太快造成头晕,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2、水气胁痛,必见干呕,咳引胁下痛,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极重者,十枣汤攻之。若半表半里胁痛,外必兼见少阳证。
3、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与感染、理化刺激、过敏有关,多发于中年以上,病程缓慢。多在秋冬季节发病。主要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早晨为甚,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易于咳出。严重者可终年发病,常伴有气急不能平卧。
(1)如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吸气短者,属肾气虚不能纳气之故,可用肾气丸以补肾阳而纳其气。因久病津亏,故又补肾阴。取肾肺经脉相连之意。
(2)慢性支气管炎,“形寒饮冷而咳喘者”,症见咳嗽气短,遇冷即发或遇冷加重,脉浮滑或弦滑,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杏仁,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3)内伤咳嗽,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痰多,责之于肺脏虚弱、脾失健运,饮食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犯于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作闷,胃纳不振,神疲乏力,气短促,脉濡滑。治疗时,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涤痰。
4、日本经方家有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愈化脓性鼻窦炎,医书有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的记载。鼻棱骨痛也许就是化脓性鼻窦炎。
【比较集锦】
1、(1)心悸+水饮(突发呕吐、晕眩等),小半夏加茯苓汤;
(2)血虚之心悸,炙甘草汤;
(3)顽固的失眠证,心下悸得厉害,用其他的药不行,用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各12 克每每见效。要是治失眠的话,茯苓起码要搁 4 两,还可以加,茯苓关于神经方面的证候用得相当多。
(4)不渴、心下悸,茯苓甘草汤。
2、半夏+人参+白蜜为大半夏汤;半夏+生姜为小半夏汤,更加茯苓为小半夏加茯苓汤。
3、(1)小半夏汤: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呕吐完之后还是不渴。
(2)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小半夏汤的基础上,可能兼有小便不利、心悸、一点点晕。它的水应该比小半夏汤多一些,不仅有胃停水,膈间也有水。
4、如果常吐的,或者小朋友口水太多,就是五苓散证。
【名家论述】
1、《金匮笔记》(倪海厦)
小半夏汤加茯苓,半夏跟生姜就是小半夏,再加一味药---茯苓。这个药什么时候用?就是用在这个症状,平常都是好好的,突然之间就是呕吐得很严重,心下痞,胃里面,胃脘很不舒服,这个是为什么?因为膈间有水,眩悸呢,都是水喝太快。这个偶发一次,你一剂就会好了,不是平常就有了,那我们有时候常常运动完,流大汗,口会渴,那喝水就这样仰在那边就灌下去。还有的人太懒了,躺在沙发上喝水,喝水就喝水嘛,有的人就躺倒。这个就水嗝到,吐出来,吐出来已经嗝到了,那你就要用小半夏汤加茯苓把这个水排掉。
所以,不单单是读书,平时喝水,姿势要坐正,不要躺倒喝。那小朋友呢,小孩子也会遇到,你发现这个小朋友,很奇怪,怎么老是吐奶啊?以前都不吐,现在吐奶了,偶尔吐发一次的,就是小半夏加茯苓汤。如果是常常每天在吐的,那这个药不够了,要用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