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称的由来和本质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现,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重视,但关于中医的本质和理念真正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本人2009年7月1日发表在我的新浪博客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95%的中国人也不知道什么是中医?》,这篇文章现在还可以查到。

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医的本质?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能回答全面准确的只能有5%的人。外国人回答完全正确的只能有0.5%。

1、“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75%的人这样回答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西医就是西方的医学”。这个回答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只答对了40%。

2、“中医就是用草根树皮熬水治病的医学20%的人这样回答

有人说“中医是原始的、落后的医学,是用草根树皮熬水治病的医学”。这个回答也是很不全面、很不准确的,只答对了20%。

上面的两个答案都是片面的,都没说出中医的本质,都是对中医的误解,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医呢?

 3、“中医”名称的由来

世界上本来没有“中医”一说,几千年来,中国人也从来没有把自己民族祖传的医学叫作“中医”。“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西医流传到中国,并且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和中国固有的传统医学划清界限,就把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之为“中医”。那么原来不叫中医叫什么呢?

(1)歧黄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2)青囊

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3)杏林

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4)“悬壶

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5)“汉医

因为中国的主要民族是汉族,因此中国的传统医学也称“汉医”。

6)“国医

因为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因此很多人也把中医成为“国医”。

4、中医的本质

上面这些名词都是中医的代名词,中医的本意并不是指中国,有中医的时候,还没有西医呢,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未知的新大陆。中医的“中”字的意思是“致中和”。中医认为世界是平衡的,人体是平衡的,当维持平衡的时候,世界就太平,人就健康。如果因为某种因素引起了不平衡,那么人就会得病。得病就是失去平衡,产生了偏移,治病就是找出不平衡的部位,用具有偏性的药物或方法纠正引起不平衡的偏性,使之达到“中”、“和”。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就要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等。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

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说白了,中医就是研究人体各部分平衡的医学,具体地说中医就是研究人体什么地方(病位)?、发生了什么样的不平衡(病性)?、不平衡达到什么程度(病情)?怎样查找判断(诊断)?怎样治疗?通过诊断治疗,以偏制偏,使之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医之中,是中庸之中,中道之中,而不是中国之中。无过不及之谓中。太过生病,不及亦生病。平人无病,即阴阳平秘。中道是正法,中道在悟。中道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体。

和谐是万物之本,人体各系统和谐相处,人体各器官协调工作,人就健康,哪里出现了不和谐,哪里就出现了疾病。通过调理使不和谐的地方和谐,就是治疗。

中医的医学目的,是不为病而治,而以调为本,以平为期。调是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运动,调理人体五脏阴阳,调理天人之间的关系;平是促进人体生命运动协调平衡,促成人体阴平阳秘。这是一个前沿性的医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尖端。

这就是中医的本意,中医的本质。中医是平衡的医学,中医是和谐的医学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能回答完全正确的不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