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红楼梦(6) | 元妃到底是谁?
前面几章,零散的解释了冒辟疆写作《红楼梦》的初衷,以及这本书与清廷之间说不清的关系纽带。很多红学大家,把书中归结于所谓的“贾家”家族史,升级版的金粉世家,拜金版的乔家大院,辽北版的乡村爱情。只不过,要是把“贾家”仅仅定义为家族之间的儿女情长、广坤与刘能死掐的乡村爱情,那可要把冒辟疆给气死了。
为什么说“贾家”是一个缩小版的朝廷呢?
这个观点也有一些红学砖家提出过,因为这种提法不容易被否定,而且还可以继续往下编故事,什么贾家几代代表着康乾雍三世、曹家数代与皇族数不清道不明的利益纠葛等等。
甚至某位刘姓大师,煞有介事的把贾家三代、曹家三代和康乾雍结合起来,而且牵强附会的把书中的证据往结论上靠,甚至将“红学”企图演变成“秦学”(研究秦可卿)。
我在第二章中提到过,《红楼梦》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遇到瓶颈的根源正是作者无法确定下来,所以导致目前的研究大都是沽名钓誉。失去了理论根据,全凭猜测臆想,以至于“红学”理论苟活在胡适俞平伯等人的定论中。
先说说“秦学”研究的不可取之处。首先,秦可卿在书中的地位与所有女性是均等的,不可能凭借猜测她的独树一帜,把历史与这位有血有肉的书中人物虚拟化,况且以冒辟疆的性格,董小宛的原型只能是林黛玉(最新的研究也有袭人、晴雯与香菱的影子),其他女性的影子在书中均有楼面。那么,难道可以另辟蹊径的推出“林学”吗?
沽名钓誉的基本法则是:把一件根本不存在的事情,略施粉黛的推向前台。
这里先从贾氏四姐妹的大姐姐贾元春说起。
书中的元春,正巧生在大年初一,长大之后,大约十五岁的样子,选入宫做了“女史”,后来又被册封为皇贵妃,也可以称作贾妃、元妃。
问题来了,首先,元春为什么在大年初一出生。相信不是冒辟疆断然臆造的,肯定是有原型的。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会册封太子,也必然会有太子妃,明朝唯一特殊的是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标,前往盱眙建工明祖陵,不知道是劳累过度还是纵欲过度,死在了工地上。
朱标的太子妃呢?史上留下来的资料不多,应该是被打入了深宫,即使后来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登基之前也没有这个说法叫“孙元妃”。那我们把眼光放在南明这个续命王朝,在太子监国期间,自己册封“元妃”,南明竟然连续发生过三次,而且出现了好几次的“元妃案”。关于“元妃案”,我在第一讲中重点提到,这里且不提。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当朝所发生的事情,在书中隐约的出现,必然会让人会心一笑,然而,我们为什么对“元妃”这两个字不太关注呢?事实上,作者故意的将“元”与“妃”两个字结合起来,目的就是为了交代南明的背景。我相信,脂砚斋跑到北京见玄烨的时候,他心中也有顾虑,是不是要将这两个敏感的字给删掉。
脂砚斋想了想,还是建议把这个角色留下来。玄烨点了点头,问道:那你如何评论这个人呢?
他拿出笔墨,在元春出场的那一回,写了四个字:悲险之至。
为什么会提出如此让人玩味的四个字呢?
虽然书中,关于元春的笔墨并不多,甚至还没有香菱、妙玉等二三级角色的戏份重。但关于这个角色的暗示,却拉开了整个《红楼梦》的的悲欢离合。
就像乡村爱情系列一直以那首“我的老嘎....”的鬼畜开场,自带背景音乐的弦外之音。
被选入后宫的元春,先做的是女史官。先说说什么是“女史”?前些年,我专门去图书馆,查阅过相关资料,甚至上网搜罗了整个明清宫廷女官资料,可以明确的说,只有明代有,而且独一份。
《明史》记载,宫中设六局,每局都有女史。这个女史是做什么的呢?只不是过区别于嫔妃的存在,分管宫中事物。清朝初年,顺治曾打算沿袭这一制度,后来还是被废除了,自此一直到宣统,再也没有这个官职的存在。
我想,肯定是这一女性官职,目的太明显了,成为了民间女性选秀的一个重要渠道,除了选漂亮的进宫,有能力的女性也有机会进宫接触皇帝。
从《红楼梦》中,元妃进宫当女史这一精妙的安排来看,书中发生的所有故事,只能是明朝的,不可能是上个世纪国内主流红学专家所谓的推论,这是康乾雍三代从繁华到消亡的历史。
牵强附会,令人发指。
当然了,仅凭一个“女史”,可以砸了“红学”砖家门的铁饭碗了吗?别急,我这里研究整理出来的证据,多的吓人,瑟瑟发抖的那种吓人。
继续聊元春。
后来,从女史官册封为皇贵妃,不仅仅是元春本人,还有贾家甚至整个四大家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朝中有人,犯事咱不怕了。那么,有人会问了,元春的男人是谁呢?会是南明的某位皇帝吗?
上面提到了,“元妃”的某层意思是“太子妃”,意思是她的男人将来是皇帝的继承人,身份似乎会更加特殊一些,但是呢,看书中的情景,她的男人的职权,又好似与皇帝的职权差不多。
来我们看看元妃省亲回到家,看了那几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四部戏被砖家们研究烂掉了,也没个结论。有专家说,这是贾家落魄的样子,没错,看字面意思,的确是那么回事,可是真的是这样子吗?
这几场戏,大都是元明的戏折子,《一捧雪·豪宴》《长生殿·乞巧》《邯郸梦·仙缘》和《牡丹亭·离魂》。先不研究这戏是否应景,如果《红楼梦》描写的是清朝中叶的事情,大抵这些几百年前的东西,应该不会被满清宫廷如此喜爱的把。
事实上,就看其中一部《乞巧》便明白了。这是《长生殿》里的一出戏,这讲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后来杨玉环在马嵬坡被勒死,这也就暗示着元春最后的结局。
那么,如果脂砚斋说的没错的话,此处提笔过一句:“伏元妃之死”。意思是说,元妃和他男人就像杨玉环与唐玄宗。
如果是书中写的那样,偶沾寒气,勾起旧病而去世,那么一定是非正常死亡。甚至比这段时间武汉流行的“新型冠状肺炎”还要严重。
既然是非正常死亡,那么宫廷里的延禧攻略、甄嬛内斗数不胜数,何况是南明的小朝廷里,那争斗的不是一般的厉害,何况当时明末士大夫们,是要通过南明朝廷举兵抗满,反清复明的呢。
我们来看看元春的判词。奥妙无穷,很多砖家七嘴八舌表示费解。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深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有人说,这个字是虎兔,影射了康熙去世和雍正继位的虎年和兔年。其实这俩字不是此意,而是犀牛的意思。在明末清初的年代,有洋人前来朝贡,送过给大明皇帝一直犀牛,一直养在皇宫中,一直到清初才寿终正寝。
既然这样推论,那么可以认为元春逃走了吗?话说杨玉环当年并没有被勒死,而是被身边的婢女救下,独自一人往东边逃亡,经过蓬莱岛,来到东瀛。最后在一个小渔村生活下来,她的后来有一人,正是后来饰演《血疑》的山口百惠。
扯的有点远了,继续聊聊元妃这个身份。在南明时期,不止弘光朝廷,还有唐王与鲁王朝廷,在成立之初,都册立过“元妃”。一是因为局势太动荡,二是自身身份没有得到法定认可,更没办法册立皇后。
思路明确,元妃的男人真正的身份是监国,而不是皇帝。
即便在那个年代,南明朝在贵族的眼里,依旧与大明王朝一样的存在。四大家族的首要任务,是在宫中要有人,这样才能继续富贵。并且,我们能想象到,元妃省亲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炫富,更多是带着任务而来。
那么,元妃的这个角色,与冒辟疆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把大观园的原型“水绘园”拿出来专门讲一下了。
书中十六回有这么一段对话。赵嬷嬷,“咱家也要迎接大姑奶奶了。”这里说的正贾元春。王熙凤接话道,“我若早生个二三十年,就能看到皇帝仿舜巡了。”赵嬷嬷说,“当年在甄家接驾了四次,银子花成流水呢。”
有人说,这段说的是康熙南巡去江宁曹家,没错,是有这么一段历史。但《红楼梦》描写和这一段却引出了另外一个家族的故事。
红学砖家研究甄家的结论是,甄家与贾家都是江宁曹家,是这样的吗?当时,南明那个年代,还有一个家族也很厉害的哦,就是南方的郑成功那个家族。“郑”与“甄”谐音,难道不可以这么理解吗?
《红楼梦》中“甄”出场的第一个人物,便是甄士隐,他的老丈人封肃,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住在大如州,后来甄士隐落魄之后,前往这里投奔。
那么大如州是在哪里呢?有红学家联想到河南的“汝州”,这有点扯远了。经过研究冒辟疆可以发现,冒辟疆与水绘园在如皋,如皋古称“大如城”,那么大如州会不会就是大如城?
一直冠以大观园原型的“水绘园”,到底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迎驾、收留落魄人士的历史使命呢?而元春表面是省亲,实际上是带着某种特殊的任务回来,相关的执行工作,需要四大家族通力配合,方才能够“虎兕相逢大梦归”。
下回继续讲。
作者 | 闾丘闻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