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很笨
作者:国粹君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ID: gxjhshys)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什么是聪明?
小时候,聪明可能是指好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而成年之后,聪明更多的体现在为人处世上。
正如《红楼梦》中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真正的聪明,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
老子《道德经》有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真正的聪明人,都做到了这3点。
大直若屈
真正的直,看起来却是弯曲的。
爱因斯坦相对论说,光线遇到太阳会弯曲,不再是世人眼中的直线行走。
学术界大部分都反对爱因斯坦的预测,因为光是直线行走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不可能改变。
但世人误解了直的含义,在弯曲的空间中,光线弯曲行走就是最直的,所花时间最少,这是典型的因物之性。
万物的生生不息都是因物之性,似屈而大直。
光线都能弯曲,聪明之人行走于世,当然会屈己从人。
在修行中,处世以曲为直,不可投机取巧,试图走捷径。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事实上,他是不与世间争。
历史上的孙膑为了逃脱庞涓的毒手,曾经装疯卖傻,甚至躺在猪圈里啃食猪粪,躲过大劫,终成大业;
司马懿为了逃避曹爽的算计,一度“病入膏肓”,口不能言,赢在最后;
唐寅为了躲避宁王朱宸濠逼他入伙造反的强迫,也曾赤身裸体,疯话连篇,终至全身而退。......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为人低调而洞若观火。
做人如水,以柔克刚。
学会低调,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才可能赢得整个人生。
大巧若拙
真正的灵巧,看起来却是笨拙的。
见过一种粗陶茶盏,造型粗拙,却自有质朴可爱之美,非常耐看。
所谓拙,即是离自然之道、天真之味、朴素之美、初始之纯更近一些,离精雕细琢、华丽繁琐、高贵典雅更远一些。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天地一句话不说,但它呈现了大美,令世人惊叹。
自然、器物如此,做人亦然。
气质里没有浮躁与不安,只有恬淡与闲适。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显露自己,看上去很愚拙。
然而这个“拙”,恰恰是一种“巧”。
东汉有位名叫甄宇的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为人忠厚,遇事谦让。
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群臣每人一只外藩进贡的活羊。
然而,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难以分发。
大臣们纷纷献策: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坏全凭运气;有人主张把羊通通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这时,甄宇发话了:“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一只走算了。”
说完,他率先牵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了。
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很快被分发完毕。
此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美誉,不久又被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甄宇牵走了小羊,从表面上看是“拙”,但是他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实际上却是巧妙之举。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看似木讷质朴,甚至愚笨的,其实才真正得了人间的大智慧。
大辩若讷
真正的能言善辩,看上去却是木讷的。
最卓越的辩才,发言持重,不漏锋芒,看上去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
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
公孙弘答道:
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
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
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毫不辩解,反而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
这样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及沽名钓誉了,因为他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柏拉图有句名言:“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人人都会说话,但不是人人都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有时候,人在关键时刻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反而会使人慑服,出奇制胜。
老子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告诉我们:
世间真正的大智大勇者都不大肆张扬,所以,看一个人不要光看其表面,而要看其内心,考察他的实力。
真正的聪明,从来都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林清玄说:“在世人都迷乱的时代,我们在内心里清明就好,外表上宁可作傻瓜。”
但愿你我,能从这一相反相成的道理中得到启示,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国粹君,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ID: gxjhs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