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青少年扁平足两大关键期
从足踝外科及足部发展的观点来看,小儿扁平足的矫正有两大关键时期,依其分期而决定应使用鞋垫还是手术。
扁平足(flat feet)
又称为『鸭母蹄』,就是足部站立时,内侧脚弓消失的情形,根据医学统计,一般的成人约有15%会有扁平足现象。而4岁前的儿童大约有96%有扁平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至10岁之后,患扁平足的比例就下降到4%以下。在治疗上,学龄前的扁平足通常不需要太在意,而4岁至8岁的孩童,则建议使用足益健矫正鞋加上半软硬的足弓垫,诱导足弓发育,而9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硬的功能性鞋垫,已改善其异常的生物力学。配合选用科学检验的足底压力检测仪或3D足型扫描仪来评估脚的状况,订制合脚的鞋垫。
扁平足的成因:
轻度扁平足的起因是由于足部肌肉和韧带松弛无力,或是因为过度负荷,造成韧带与肌肉疲劳及过度伸展所致。轻度扁平足或病情持续恶化可成为重度扁平足。扁平足的患者因为脚底避震力较差,走路较为缓慢,长久以后容易并发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膝关节炎、髋关节炎和腰痛等毛病。
扁平足的分类:
扁平足足印的特征是脚后跟部位仍与前掌部位前后相连,但是在中央部位的实心区面积则较正常足宽突出许多。依其程度可分为轻度扁平足、中度扁平足和重度扁平足三种。扁平足的成因课分为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并依其关节的可动性,又可分为柔软性扁平足及僵硬性扁平足。
无论是天生遗传或者是后天因素所导致的扁平足,如果希望和一般人一样轻松走路,就一定要在脚上下功夫。除了要了解造成扁平足的病史外,在选鞋方面首重鞋子的稳定性,稳定性高的鞋子可以降低足部晃动,减轻扁平足因为步行或运动中动作偏大而造成的足部酸痛和疲劳。
扁平足不是病,但如果扁平足引起的疼痛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那就需要接受足踝专业的治疗。也就是当病患足部感觉疼痛,或病患的后脚跟之阿基里斯腱疼痛,或是当做伸展性活动时足部有紧绷感时,除了选择稳定性高的鞋子外,并且要注意鞋子的材质和防震的能力。同时,使用足部辅具---足益健来进行力学的保守治疗。这些辅具可提供适当的足弓支撑,并能是足部的压力分散并且扩大到整个足部,在鞋跟部位,足益健矫正器可固定足跟骨,且能吸震,可大大降低因扁平足而引起的各种人体上的不适。
学龄前的儿童足部
幼儿在9.5~13个月之间开始能够自行站立,但要到12~18个月才会走路;而幼儿学步期会呈现O型腿(Bow leg)&跟骨内翻现象,接着于1岁半~3、4岁会呈现X型腿(Knock knee)&跟骨外翻现象,儿童下肢于O型腿与X型腿之间的变化被称为钟摆现象。
6~9岁:小儿扁平足黄金期
6岁时足部结构发育已与成人接近,7~8岁儿童肌肉的协调完整,已具备成人步态,所以5~7岁为足部发展的关键期。
新生儿因足底脂肪甚多,韧带松弛与下肢肌力尚在发展,几乎多为扁平足。1.5岁有97%为扁平,2~6岁为足弓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年龄层5岁小朋友有80%以上足弓已成形,9岁以后就不再有明显变化,因此有学者认为矫正扁平足要在9岁之前。
在小学生中有半数的学童其脚部都出现变形等异常现象,并且出现身体不平衡的走路姿势,这种习惯如不及时改正,将来长大后很容易引起拇指外翻或槌形足等足的变形或疼痛,同时可能导致肩膀酸痛、腰痛、头痛等各种症状,严重者将产生脊柱侧弯的病变
14岁~16岁:轻松根治的最后关键期
脚在十岁前还不断的成长,到十六岁左右完成。在此阶段,要让脚正常的发育,才能够均衡的成长为大人的身体,足形一旦完成,就不会轻易的改变。
因此,家长必须早期注意孩子的脚形和步态的发展情形,一旦发现足部发生偏差,就应该及早加以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