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震减灾工作,他十四年“绕”地球十几圈
央视网消息:2005年,22岁的欧文东大学毕业,他没有像同学们那样去大城市谋求发展,而是将脚步迈向了巍巍青藏高原。
那时,几乎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支持他,“你去那身体能受得了吗?”“那边太偏了发展空间比不得大城市,去了谈对象照顾父母你考虑过吗?”……关心与“质问“接踵而来。但欧文东还是义无反顾,来到了西藏自治区地震局。
转眼十四个年头,年轻小伙磨砺成了中年大叔,一张黝黑瘦小的脸上也多了几分沧桑。
在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分布着20多个有人看护无人值守的地震台,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到这样的地方工作对欧文东来说像是“家常便饭”,一路上高寒缺氧、穷冬烈风,数百公里无人区狼群肆扰、飞沙走石,十四年来,他自己也说不清走了多少路、遇过多少险。
2009年,欧文东参与了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日土台、仲巴台测试工作,2010年参与完成中国陆太网西藏分项各地震台的仪器的安装调试工作。 “记得那时出门一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每天都一路颠簸几百公里,干完一个台站再继续下一个台站,反而觉得到达各台站干工作时轻松一些,至少比坐车赶路舒服得多,坐车屁股疼。”欧文东回忆道。
进入11月的西藏已是天寒地冻,哈气成冰。为加快推进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西藏分项的新建基准站的堪选征地工作,他和同事曾出行32天,驱车数千公里,前往亚东县、措勤县、札达县、班戈县、嘉黎县等高原偏远地区。
今年4月到6月,为完成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西藏分项的日喀则市、山南市各基本站点的选址租用地工作和“一带一路”GNSS项目5个站点的堪选测试工作,他驱车来回上万公里,在40天的时间里深入杳无人烟的大山戈壁,冒着高反爬上一座座高山,下到一个个河沟,顾不得手指磨破脸被晒肿。
一路上道路曲折鲜有人烟,饿了就用泡面、榨菜、矿泉水解决,困了就在车里将就一觉。工作完成时,他整个人就像一个刚从矿井里掏炭出来的“矿工”,蓬头垢面。
驻村工作的一年,是欧文东一段独特的经历。
2013年,欧文东响应号召,深入海拔4737米的那曲地区尼玛县甲谷乡曲米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身为汉族干部的他语言是最大的障碍,但欧文东没有害怕,驻村后第一时间就带着队员开展入户调研工作,起早贪黑、挨家挨户,深入了解村民的想法,了解村民致贫的原因,通过各种渠道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
短短一年,他帮助和指导曲米村“村两委”完善落实曲米村各项规章制度;利用为民办实事经费,组织运营曲米村便民商店;当得知村里贡确洛扎在内陆上学、村民旦增小孩考上那曲地区高中,家庭非常贫困,他拿出办实事经费4000元对其家庭进行帮扶;组织村民捐款共8000余元,帮助困难老党员旺扎觉美前往拉萨治病……
由于交通及地理条件的限制,欧文东驻村的地区蔬菜价格昂贵,当地群众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他组织村民对村里两个废弃的温室大棚进行维修,购买原材料及维修工具,联系自治区农科院为曲米村免费提供了各种蔬菜种子,带领村民在温室大棚里种上小白菜、青椒、西红柿等蔬菜。
驻村工作结束时,农牧民们献上一条条洁白哈达、一杯杯香甜的青稞酒,欧文东深深感受着农牧民们对他的情谊,也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在日常的台站工作中,欧文东从来都马不停蹄,忙着台站的地震监测任务和仪器维护工作,一丝不苟,哪怕一个稍微松开的螺丝钉都不放过。
他所带领的日喀则地震台先后获得“2012年全区台站测震评比第一名” “2014年西藏地震局先进集体” “2015年4.25尼泊尔地震应急特别奖”等奖项。可面对荣誉欧文东却说:“我也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事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十四年,五千多个日日夜夜,他默默无闻,始终坚守。欧文东说,对他来说家国情怀就是奉献艰苦地区,而他还将在这条路上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