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干货:买卖点失败的征兆
上次文章梳理缠论必学知识点的时候,提到三类买卖点的转化,这个在实战中是经常遇到的,处理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实战收益,这里面隐含了两方面的实战意义:
一是在某买点介入后,怎么预判买点可能失败?也就是说如何发现股价上涨运动不对劲了,该先撤了?
二是当按照某卖点减仓或出清股票后,如果是长期跟踪交易的票,怎么看出之后走势有可能还会延续原有的升势?如果能及时发现卖出有问题,就可尽早把票抓回来。
上述问题跟实战收益直接相关,所以研究“三类买卖点的转化”很有必要,下面分述之。
第一类买卖点的转化
图中上图为“一买转三卖”的情况,意思是中枢离开段背驰发生一买后,反弹很弱,连中枢都没有拉回,次级别的反弹走势就结束了,这自然就是三卖。这是一买之后最弱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先离场的。
如果一买之后拉回上方中枢了,走完一个次级别反弹发生一卖,在本级别上看就大致是一个中枢扩展的第二次类二卖,这种情况就谈不上是一买转为其他卖点了,因为这是很正常的走法,这个类二卖要不要出局,需综合考虑大盘、板块以及个股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是要减仓的,如果大盘环境不好,直接清仓完成一次操作也没毛病。
图中的下图则是将上图颠倒过来,就成了“一卖转三买”的情形。这个也很直观,就是一个盘整上涨背驰后,次级别回落不进中枢止跌形成三买。
图中两种买卖点转化的情况并不少见,通常熊市里“一买转三卖”的情况居多,牛市里“一卖转三买”的情况居多,小级别上的买卖点转化比大级别上要多。根据不同的大市环境,可对股价运动提前做个预判,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不要犹豫,该进场就要进场,该离场就要离场。
上面说的一买或一卖的转化,最重要的判断依据是根据其次级别或次次级别的走势来判断本级别上的走势力度及是否可能完结。后面要讲的第二类、第三类买卖点的转化,也都是依据次级别和次次级别来判断的。
第二类买卖点的转化
看图很容易明白,“二买转类二卖”就是二买之后股价上涨动力不足则形成一个类二卖的卖点。
“二卖转类二买”的情况正好相反,二卖之后,股价调整不下去,形成类二买的买点。
这种买点之间的转化,本级别上看到的通常是次级别的买卖点,是否操作要根据大市环境情况和个股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实战中也可以只用部分仓位来交易这种转化买点。
第三类买卖点的转化
注意,三买的转化卖点有两种,同理,三卖的转化买点也有两种(我图中就没有画了,无非是把图中两个图上下颠倒即可)。
第一种:三买转次级别一卖,这种是较为常见的,就是三买之后的上涨不够强,形成线段背驰后回落。这个线段上涨背驰,其实是次级别或次次级别的盘整背驰。
第二种:三买转次级别二卖,这个和前一种情况类似,只是没有再打出新高而已。
看到这里,有些人心里可能要犯嘀咕:搞来搞去每个买点都可能转化为卖点,反之卖点也可能转化为买点,那这个缠论的买卖点有个毛用?一不注意就转化了,赚钱岂不变为亏钱,或者把好股给卖飞了?
其实这恰恰反证了缠论再三强调当下判断“不测而测”的重要性,把握三类买卖点的转化的功夫,从某种角度讲就是缠论“不测而测”的水平体现。保持买卖点转化的意识,能避免一根筋的操作思维。
股价走势是不可预测的,怎么才能知微见著?识辨三类买卖点的转化就是一条途径。
首先,并不是任何一个三类买卖点都会发生这样的转化,而当发生这样的转化时,就提醒交易者:股价走势不对了,买卖点有可能失败,要提高警惕。
其次,并不是每次买卖点的转化都一定要操作,这个跟交易者设定的主操作级别有关。举例说上面的“三买转一卖”,它其实是个次级别的一卖,每天四小时泡在股市里且有技术能力的人当然可以适当仓位高抛一下,对于每天晚上才看看股票的大级别交易者来说,当前本级别可能在做中枢的向上移动,这个三买之后的次级别一卖是可以不理它的。
知道买卖点可能发生转化,知道买卖点可能失败,这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这就是缠论所说的“交易者应该把自己作为一个零向量参与到走势中去”,一切以走势为准,而不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为准,走势给出信号了,就按信号操作即可。
还有一种卖点“失败”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卖点错了,而是走势生长升级了。比如一个5F两中枢上涨背驰点卖出是没错的,但其后的转折并不是反向跌势,而是高位震荡进行5F高位中枢的升级,如果发现是这种情况就应该在震荡低点把票买回来,以免错过其更大级别的涨升。
讲个图例吧:
假设在前面的上涨中已经入场,那么走到图中绿圈位置(次级别盘整背驰一卖)是可以出来的,但如果在其后的次级别回落结束点(红圈)“类二买”没有买回来,则股价后续创新高就跟交易者没关系了,这样看,像是那个绿圈卖点是“失败”的,因为后面股价又创了新高。显然,绿圈那个一卖并不存在“失败”的问题,只是交易者选择操作什么级别的问题,如果绿圈卖了,自然红圈的类二买就应该回补,最后创新高时,实际是有了一橙色中枢后的本级别盘整背驰一卖,则18.05元那个高点又该离场了。
仍以该股为例,目前走了日线线段下(白色),假设后市按照红色走势走一个线段上,是不是就又新构成更大级别的红色中枢呢?这个中枢做完后,股价可以向上或向下出中枢。假设是上出中枢去创了新高,并不能说18.05元那个卖点就失败了。因为后面的创新高又是走势生长之后更高级别中枢的离开段了。
上涨的级别可以生长,反之,下跌走势也可以生长。
很多初学缠论的人如果没有弄懂走势的生长以及级别的升级,就会在一个很小级别的上涨走势背驰后离场,隔几个月来一看,股价比自己卖出那个高点又涨了很大一截,然后就不知道该怎么用缠论了。把级别放大了拿吧,可能给了小级别卖点没出,结果后面股价走势并没有继续生长又会导致赚钱的买卖变成亏钱,于是便迷茫,无所适从。
怎么解决买卖点选择这个问题呢?
关键还在于交易者要明确自己的主操作级别,其次要懂得根据大市环境动态调整主操作级别。
举例说,熊市里一个买点进场就指望股票走出日线级别的上涨,这就有点难为自己了。而在牛市里,一个次级别卖点出局后要随时准备把票回补回来,不能指望它再走一个完整的次级别下跌趋势背驰后再回补,那样往往会把一只股票卖飞。
交易主级别的设定和买卖点取舍,很难给一个标尺来统一,每个交易者的情况都不一样,交易者性格、资金体量、看盘时间、技术经验等各方面情况都有不同,更多要靠交易者自己长期历练积累经验来确定自己的交易系统要素,并能坦然接受一定概率内的操作失误。百分百完美的操作可以有一次、两次,但不可能一直有、长期有,不要去追求所谓百战百胜的完美,那很可能是充满诱惑的食人花。
简单总结一下:
买卖点失败的征兆,主要体现在“该涨不涨,该跌不跌”这八个字上。
比如我们前面聊过,类二买或三买之后一定要快涨、大涨,如果涨势磨磨唧唧的,就可能有问题,即便不马上退出,也要时刻盯着随时准备退出。
诸如此类,不管从消息面、市场面来看,还是个股自身的基本面或技术面来看,如果出了买点,但涨势极弱,就属于该涨不涨,出了卖点但却跌不下去,就属于该跌不跌。凡是这种情况,就要考虑相反方向走势的可能,也就是买点或卖点可能失败,买点并不是好买点,或卖点并不是好卖点。
但这个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显性技术,没法量化或用图形来说明,而是经验的判断,类似“盘感”。
用文字表达思想有时并不能尽其意,特别是“盘感”这东西,很多高手都有,但难以言语描述,颇有些“言语道断”的意思。它是长期在市场征战中养成的特殊嗅觉,有时还没看到危险就已能嗅到危险,还没看到转机就已感知到机会的来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只有每个交易者自己的体悟了,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