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简史:杜弢起义,连投降都投降不了的起义

魏晋简史:杜弢起义,连投降都投降不了的起义

关键词:秦雍六郡流民起义、东晋建立

前因

秦雍六郡流民起义:301年,略阳巴氐人李特、李雄领导秦州、雍州六郡流民在益州(治今四川省成都)起义,益州战乱不止,百姓大量流亡至荆、湘地区。

▲流民起义

后果

东晋建立:318年,琅琊王司马睿在王敦、王导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南地区后在建康城称帝,建立东晋政权。

▲东晋行政图

详细过程:

一、发动起义

311年,流落到湘州地区的益州流民在湘州发动起义,流民拥立益州出身的醴陵县令杜弢为起义首领。

杜氏是成都的大姓,杜弢之前在益州当官时积累了很好的声望。益州流民流落到湘州,西晋朝廷采取以益州籍贯的官员治理益州流民的政策,杜弢就是其中之一。

但流民对本地百姓和官府不满日积月累,爆发了起义,杜弢被推举为首领。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领湘州刺史,率领起义军攻打湘州治所长沙郡,湘州刺史荀眺不敌起义军,只好弃城准备逃奔广州,但被起义军俘虏。

▲西晋行政区划

二、镇压起义

长沙城被起义军攻占后,朝廷震动,下令让广州刺史郭讷、荆州刺史王澄等地方官员镇压起义。

但杜弢并没有想推翻西晋统治的意图,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就会向朝廷投降。他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击败荆州刺史王澄的部将王机后,向征南将军山简投降,不过山简不久就去世了,这次投降没能实现。

杜弢率领起义军其继续作战,他击退了郭讷、王澄等地方官员的进攻,趁势扩张地盘,攻打零陵、桂阳、武昌等地,处死了大量西晋地方官员。

当时西晋朝廷因八王之乱和外族入侵丧失了权威,琅琊王司马睿试图在江南建立自己的统治,杜弢的起义军是他割据江南的一大障碍。

▲八王之乱

司马睿让自己的亲信、征南将军王敦率领武昌太守陶侃、寻阳(今江苏九江)太守周访、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郡王封国的内史,相当于郡太守)甘卓等人,率领十万大军镇压杜弢的起义军。

陶侃等人在武昌与杜弢交战,杜弢被击败后从武昌向南撤退。晋军与起义军经过几番交战后,起义军屡次失利,势力被驱逐出了荆州地区。陶侃等人率领晋军进入湘州(包括今湖北、湖南、广西、广东部分地区)地区,继续进攻起义军。

面对晋军的进攻,杜弢意识到起义军可能很快被消灭,所以又向司马睿投降,但被司马睿拒绝。

杜弢向以前的同僚、南平太守应詹写信,说自己是被逼无奈才起义的,如果朝廷能接受他的投降,他一定会为国效忠。

▲司马睿(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

三、起兵反晋

应詹欣赏杜弢的学识,很同情他的遭遇,就替他向司马睿求情。司马睿同意杜弢投降,宣布大赦,不再追究起义军的罪过,任命杜弢为巴东监军,让他率起义军到南海(位于今广东省内)太守王运那里去投降。

但晋军的将领为了立功,仍率军攻打投降的起义军。杜弢知道朝廷不可能真心接纳他了,所以又起兵反晋。

▲位于湖北鄂州的陶侃雕像

杜弢让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杜弘、张彦率领,进攻临川(位于今江西省内)内史谢擒,另一路由部将王真率领,进攻武陵。这两路起义军都遇到了陶侃等人率领的晋军的截击。

杜弘、张彦被寻阳太守周访击败,张彦阵亡,杜弘向南逃到了临贺(今广东贺县)。王真那一路在巴陵(今湖南岳阳)被陶侃击败,退回了长沙。

陶侃率领晋军攻占了长沙,王真向晋军投降,杜弢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湘州地区被晋军占领,杜弢起义以失败告终。

▲王敦(266年~324年)

结论

杜弢起义标志着西晋朝廷用蜀人官吏管理巴蜀流民政策的破产;杜弢起义损害了当地士族的利益,也损害了以司马睿和王敦为代表的从北方南迁的士族利益,在两大利益集团的联合绞杀下,起义走向了失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