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慧屏“越用越增值”,如何让理想走进现实?

硬件是体验的下限和基础保障,软件的不断推升与升级则决定了体验上限的不断突破。

作 者 丨 宿艺

编 辑 丨 子淇


新技术变革、消费升级等因素共同驱动之下,电子消费品再次迈入重要创新周期。

甚至可以说,以家电为代表的电子消费品产业创新“躲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遇上了扑面而来的万物互联时代,这场变革刚刚起步,甚至会超出现今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设定与想象。

伴随新一代华为智慧屏V系列发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再次抛出了一个引发业界、媒体与用户讨论激烈的理念——“华为智慧屏越用越增值”。

'“”’

传统电子产品为何用户入手即贬值?

无论是被视为“快消”还是“耐用”的电子消费品,几乎都很难摆脱“用户购买即贬值”的状况。也就是说,这款产品发布之日起,一般就是其价值最高时期,用户购买使用时间越长,贬值率越高,甚至很多用户发现用了多年的电视、冰箱等家电“废品回收人员都不要”,残值几乎为0。

原因主要有三点:

传统电子消费企业“只卖硬件”的商业模式。带来的结果是,企业一方面为了提升规模效应频繁上演硬件价格战,企业利润不断摊薄;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一定延续利润,导致一些企业只能从“用户看不见的地方想办法”,进一步推波助澜了市场恶性竞争。

以中国电视市场为例,2020年中国电视市场销量下滑9.1%,销售额更是下滑达11.7%(奥维云网)。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这是继2017年以来,中国电视市场连续四年出现了“量额齐跌”现象

体验值被“锁死”。用户使用与体验需求在提升,但传统电子消费品的体验值却处于“恒定”状态,这让很多设备用户购买越久,使用频率越低,最终沦为“吃灰设备”,比如扫地机器人、微波炉、咖啡机等。第三方数据显示,从2016年-2019年,中国电视收视率断崖式下滑至30%,甚至已经沦为很多家庭老人“听个响”的设备,使用价值快速衰减。

功能无法拓展。很多传统电子消费企业并不擅长软件创新与交互设计,很多设备即使可以低频升级也更多处于“打补丁”状态,带来的实际体验功能有限,并且伴随硬件算力的“锁定”还会出现延迟、卡顿等痛点问题。

由此来看,用户购买之时往往就是这款电子产品的“价值与体验巅峰状态”,这对很多电子企业而言“习以为常”但用户并不满意。让很多用户对企业推出的新产品保持观望,反而大大延缓了更换周期,厂商在这个过程中也遭受了品牌价值与产品口碑的下滑,最终是“双输”的结果。

'“”’

华为智慧屏的四大进化能力

余承东敢于提出“越用越增值”,相当于改变了传统电子消费品产业的“惯性贬值曲线”,但这句话背后并非是简单的“噱头概念”,而是基于华为对于智慧屏这类变革产品的创新思维与技术自信。

首先,是影音体验的跃迁与持续进化。

智慧屏作为家庭场景中核心大屏设备,影音体验依旧是第一位的,这也是用户购买大屏智能终端的第一关注诉求。

性能是华为智能设备的一贯优势基因,新一代华为智慧屏V系列更是实现了“超前配置”:比如采用了性能强劲的鸿鹄818处理器,支持120Hz高刷新率的4K屏幕,峰值亮度可达1000nit,是全球首款HDR Vivid认证的智慧屏新品。音质方面,采用了75W大功率的至高9单元音响系统(75/85英寸机型),由帝瓦雷联合设计与调教,支持分布式音响与声场建模方案,搭建了“帝瓦雷影院声场”,不仅打造了智慧屏领域的新标杆体验,也为今后功能拓展与体验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

对于很多年轻用户来说,影视内容丰富度与片源质量统一是影音体验的重要衡量标准。新一代智慧屏V系列内置了超过1000万海量曲库,其中包括超过8万首Hi-Res高品质音乐,并且支持华为视频、优酷酷喵、芒果TV、腾讯极光TV、PP体育等多个平台。对于用户来说,这就是几乎“无限”拓展的高品质影音视频内容来源。

第二,多端算力持续进化。

算力是决定电子消费品性能与体验的基础要素。传统电子产品基本上都是依托终端本身算力,但伴随摩尔效应一定会出现算力不足情况,这也是用户被迫更换电子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华为智慧屏强大的计算性能来自三大算力:鸿鹄818处理器终端本地算力、华为优势的云端算力,以及华为如今加速布局的全屋智能系统带来的强劲“边缘算力”。

华为云如今已是中国公有云市场的TOP2品牌,超过了腾讯和百度,是全球云市场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今年4月,华为对云业务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其核心之一就是让ToB+ToC云业务组成“一片云”,进一步提升面向用户的云技术创新与支撑力。华为最新发布的全球智能方案,其主机系统更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具备高集成度、可按需拓展,易维护,支持长期技术更新与方案迭代,实现了家庭计算场景的计算、存储、决策于一体。

也就是说,华为智慧屏其实拥有“三重计算大脑”,一方面大大延缓了本地算力的需求提升,另一方面其两个“外脑”其实并没有算力限制,可以实现“算力越用越强悍”,这本身就是与单终端算力是完全不同技术理念的产品。

第三,软件与功能持续进化。

对于电子产品来说,硬件是体验的下限和基础保障,软件的不断推升与升级则决定了体验上限的不断突破。

系统、应用、服务、调教、AI算法实际上都基于软件创新能力,而这也是华为长期以来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之一。比如智慧屏搭载的鸿蒙系统,以及包括AI慧眼、畅连通话等差异化体验。以畅连通话为例,最开始畅连通话通过智能人像追踪算法,可以让摄像头在固定的情况下让人物实时显示在屏幕中间位置。之后通过升级,华为实现了手机与智慧屏在畅连通话中发起屏幕共享,解决年轻人远程为家里父母演示智能手机操作等强场景痛点问题。

新一代华为智慧屏V系列增加了边看边聊功能。用户可一边追剧一边视频聊天,远在不同城市的好友可以一起看球同时交流感受。如果你是传统电视用户,这种功能的频繁升级与体验拓展基本上很难想象。但华为智慧屏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是2019年首代智慧屏用户,如今也能得到2021年的新功能叠加,并且老功能的体验也在不停刷新,这就是余承东所说的“常用常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智慧屏“三重计算大脑”几乎可以让用户和工程师摆脱“算力焦虑”,意味着云端算法与本地机械学习可以做到软件迭代无顾虑、算法、服务与用户需求高度磨合,这种体验不会随时间而衰减,反而可以实现“越用越聪明,越用体验越增值”。

第四,新生态变革与持续进化。

以家电为代表的电子消费品,目前大都是独立设备,即使联网也需要通过手机APP触屏遥控,处于初级互联+智能阶段。

面向未来十年的万物互联时代,终端与服务都会面临“去中心化”趋势,设备、服务、数据都是以人为中心,在特定场景下提供体验度最高的主动智慧服务。用户在工作场景,核心设备与服务中心是PC,出行场景是智能汽车,而在家庭场景则是智慧屏,甚至是“无处不在的智慧屏”,这就要求万物互联时代的新生态体系完成重构。

华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中,构建了北向服务生态+南向设备生态的布局,目标就是打破传统硬件与服务的传统能力边界,通过服务原子化+场景主动智慧服务实现跨设备、跨系统的无缝数据覆盖,给华为智慧屏用户的智慧体验进化带来巨大创新想象力,这也代表了万物互联时代新技术生态的重要演进方向。

其中,鸿蒙分布式技术的演进与落地至关重要。华为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20多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场景共同参与鸿蒙生态建设,预计2021年会有40多个主流品牌,1亿多台设备成为鸿蒙操作系统的体验入口。可以预想,当这些鸿蒙生态设备与华为智慧屏连接,将会带来多大的体验变革与产业创新爆发力。

'“”’

《壹观察》评论

华为智慧屏是不是一台电视?如果说两年前这个概念还充满争论,如今很多用户与产业界人士已经感受了其带来的强烈创新冲击力。

就如鸿蒙生态是为万物互联时代研发和定义,但在智能手机同样可以搭载使用一样,华为智慧屏并非是抢夺传统电视市场,而是通过新技术、新理念与新产品来重构产业能力,最核心的是“增量价值”

这种差异,是由企业的基因、技术积累、产业创新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与产业趋势的洞察等多维度判断共同决定的。对于传统电子消费企业而言,电视首先是一个家庭场景中的娱乐设备,然后再往上叠加操作系统、内容生态与IoT连接能力。但华为不这么想,其出发点是首先解决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核心智慧体验诉求,至于是什么,并不是基于已有的产品来设定,而是面向未来需求与技术演进趋势来定义,无论是智慧屏、笔记本、智能汽车,都只是一个承载新体验、新服务、新生态的载体,是全场景体验中的一个枢纽设备与交互触点。

所以说,华为智慧屏未来的价值,将是由40%硬件、40%软件以及20%的内容与服务共同决定的。价值构成中各部分能够持续“增值”的越多,产品就更加贴近“越用越增值”。

在这种新趋势下,电子消费品产业也将一改过去的硬件堆砌与多终端堆叠,走向硬件基础+软件驱动+生态定义的新模式。商业模式也将从过去的一锤子硬件销售,走向持续的软件升级与服务溢价收益。这点实际上已经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并且正在智能汽车变革中落地,包括家电在内的大众电子消费品如今也终于走到了这一关键变革拐点期。

《壹观察》认为,华为智慧屏不应该被视为一个孤立的设备与传统电子消费品进行简单比较。就像10多年前很多行业人士拿诺基亚比较苹果,并调侃后者“没有物理按键”一样。华为智慧屏作为面向万物互联时代而设定的核心设备,其目标不仅是要成为家庭场景中的智慧交互中心、跨屏体验中心、IoT控制中心、影音娱乐中心,更加重要是,给产业在技术与生态大变革初期就提供一个全新的“升维”产品与标杆案例。

从这个角度来看,余承东所强调的“越用越增值”,始于华为智慧屏,但远不止于此

END

「壹观察」创始人宿艺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编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搜索「壹观察」

百家号、微博、抖音搜索「宿艺」关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联网汽车丨智能家居丨

转载、合作联系微信:yiguancha_0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