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分手后的男生这么惨,哈哈哈哈哈
你分手了。
和千千万万分手的人一样,你伤心难过,哭得稀里哗啦。
但很快你发现,前男友似乎并不是这样。他在朋友圈里分享工作心得,晒朋友聚餐的照片,甚至还有王者荣耀升段的截图。看来他不仅没哭,反而还快活得很。
看前任的朋友圈,却发现他嗨的不行 / 《前任3:再见前任》
拜托,这是分手诶,请你认真一点好不好。好歹装装样子啊,怎么能跟个没事人似的?
男生分手之后是不是立刻就放下了?他们一点都不会心痛的吗?
表面光鲜亮丽,其实背后哭成狗
男生分手之后当然也会痛苦,甚至会比女生更难。
华盛顿大学一项针对大学生恋爱的调查发现,男性在分手之后的体验更糟糕。他们比女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抑郁、孤独和不开心。对某些男生来说,连接受自己已经分手的事实都很困难[1]。
那为什么男生看起来一点没事呢?
2003年,加拿大一项研究调查了186名大学生,发现女生会比男生更多地向伴侣和朋友求助,寻求情感支持。而男生则偏向独立,不表达情感[2]。
女生会找自己的好朋友吐槽一下前男友,再痛快地哭一场。而男生多会做一些能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来让自己忘记或忽略分手带来的痛苦[3]。
《重庆森林》中,金城武饰演的角色分手后,通过跑步来躲避痛苦
就像陈奕迅在《一丝不挂》唱的那样:“为日后不想有甚么牵连,当我工作睡觉,祷告娱乐那么刻意过好每天。”
可能他分手之后没有失魂落魄,工作一如既往,甚至还主动加了个班。下班之后,他约朋友一起打球,酣畅淋漓地运动一场,再去烧烤摊喝酒撸串,热热闹闹,好不惬意。这时的他笑容灿烂,一点也不像刚分手的人。
只是这份痛苦,他逃不掉。
等到他晚上回家,洗澡,关灯,躺在床上。他会发现,自己睡不着了。曾经的那些美好回忆,一股脑的涌进脑海。
第一次约会看电影,偷偷牵手的心动;第一次去广州旅游,到处吃吃吃的快乐;一起去迪士尼坐旋转木马,在绚烂的烟花下接吻的浪漫,全都想起来了。
一起去迪士尼看烟花,是无数情侣的打卡项目
他又想起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一起幻想未来的样子。结婚的时候,一定要请共同的朋友来当伴郎和伴娘;在五环外租个大房子,然后一起逛宜家买家具。
对了,还要再养一只猫,要她喜欢的英短,再对着绝育的猫秀恩爱。
在宜家,经常能见到挑东西的情侣
多损呐,他忍不住笑出了声。然后,他把头埋到被子里,失声痛哭。
只是这些,别人都看不到了。
男的离开女的,天就塌了
男性和女性谁更需要对方?
答案毫无疑问是男人,荷兰的一项涉及2千多人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结婚、离婚还是再婚的,男性都比女性更以伴侣为中心,他们在情感上更依赖女性。在分开之后,男性也比女性更难独自生活[4]。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小岳岳扮演的角色在分手后崩溃大哭
还有研究者对3千多名已婚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当人们失去配偶时,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满意度都会下降,但男性下降得更多[5]。
换言之,分手之后的男生不仅心更痛,生活也更糟。
你可能会说,他生活挺正常的,还出去聚餐打游戏,明明就过得更好了啊?
可能他自己也觉得挺好,但是他的身体会告诉他,他不好。
美国一项囊括近4万男性的调查显示,离婚之后的男性体重指数明显下降,日常活动水平也普遍下降,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也明显减少,而且他们的酒精摄入量会高于已婚男性[6]。
《神探夏洛克》中,以为夏洛克死去的华生留起了胡子,但在夏洛克回来之后又刮掉了
为什么他们离婚之后会这么惨?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依赖伴侣来管理自己的健康。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一项研究显示,已婚男性最有可能将配偶作为控制自己健康的人[7]。
另一项研究也证明,在亲密关系中,女性更有可能担任照顾者的角色[5]。
在一起的时候,可能还有女生提醒他们少抽烟喝酒,要饮食健康,最好还能定期进行体检。
但是分手之后,那就没人管了。以前为了追女友保持的良好习惯,通通作废。炸鸡、奶茶,那些之前想吃但不敢吃的东西全都安排上。
如果他抽烟喝酒,那就更糟糕了。想前任难受了,点上一根烟,或者到酒吧里借酒消愁,都是常事。再加上晚上的失眠,简直是不良行为大集合。
喝酒是分手后很多男人的选择 / 《家族的形式》
虽然这样做会让他们心里头开心些,但是身体可遭不住。
你可能会看到男生现在过得很爽,随心所欲,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呢?
生活质量的全面下降,带来的就是各种病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一项涉及90万人的离婚调查发现,男性在分居或离婚之后,早逝的风险比女性高出了13%[8]。
当然,我们讨论的是男女朋友分手,不是离婚,并不会到这么极端的地步。就算发生了什么,肯定和你对着前男友的照片哭没关系,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男性分手之后过得更难,离婚之后还会更短命,但女性还是能活得好好的。看到这里,女生们应该心里平衡了一些吧。
不过,为什么男生分手之后会这么惨?他们和女生到底差在了哪?
为什么男生分手后这么惨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男生和女生谁更容易提出分手。
如果你去知乎或是豆瓣小组逛一圈,可能会看到无数血泪控诉前男友的帖子,仿佛男人都是冷血无情的分手机器。
但是实验证明,被分手的男生才是大多数。
纽约佩斯大学对14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52%的女生选择主动分手,而主动分手的男生比例只有女生的一半[9]。
也就是说,男生大多是被分手的那一方。虽然海王渣男遍布全网,但还有更多正在默默伤心的老实人。
女性往往是提出分手的人 /《宠物情人》
被分手和告白被发好人卡一样,都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这项研究同样发现,被分手的一方会感到更多的失落和痛苦[9]。
既然男性更容易成为被分手的,自然会感觉更糟糕。
女性往往被认为比男性更情绪化,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女性是情绪动物”“女朋友太情绪化,动不动发火”这种言论在网上随处可见。因此她们也被认为,在分手之后会更悲伤,也更愤怒。
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反驳了这一点。波士顿地区一项大学生的研究指出,女性会更谨慎地进入恋爱关系,也更容易去结束一段不成功的关系,并且能更好地处理拒绝带来的影响[10]。
女性对恋爱更谨慎 /《傲慢与偏见》
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提出分手,不是因为运气或偶然事件。这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更早意识到关系问题,她们能感知到这段关系中潜在的裂痕,这让她们能提前为分手做准备[1]。
在分手当天之前,女生可能已经想了很久,和朋友家人都讨论了好几轮,最后在脑中演练了无数次,才下定决心分手。
可能前几天双方还吵得不可开交,等到分手这一天,男生会发现,女朋友突然变得温柔了,仿佛回到了最开始在一起的样子。
但这并不是和好征兆,而是回光返照。男生会发现女友不是在开玩笑,然后一脸懵逼。
《重庆森林》中,金城武饰演的何志武被分手了,还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分手,就像他们想不明白每一次女友为什么会发火。
另一个让男生分手后难受的原因,在于两边的朋友不同。
男性和女性谁的知心好友更多?
如果是能倾诉感情问题的那种,那毫无疑问是女性更多。
有学者采访了300个人,他对每个人都问了同样的问题,“请说出一个知心好友的名字。”
有三分之二的男性根本回答不上来,而女性答不上来的只有四分之一。有趣的是,在那三分之一能答上来的男性里,他们说的知心好友也大多是女性[11]。
然后他问那些有对象的人:“某晚你回到家里,恋人或者爱人宣布要离你而去,你会向谁寻求帮助?”
几乎每位女性都能轻易地说出朋友的名字,但只有少数几个男性能做到这一点。有些男性在上一个问题中答得很快,但到这个问题却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问其原因,他们说得先自己消化消化,然后再考虑和别人说[11]。
美国队长有知心好友,但也宁愿自己消化
佛罗里达州一项对2千名青少年的调查也显示,恋爱对象可能是年轻男生的唯一亲密来源,而女生往往与家庭成员和朋友也存在密切的联系[12]。
说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弗朗西斯 · 培根在《论友谊》一文中写道,如果没有朋友,男人就像“半块拼图”,他们需要一个朋友来“让它完整”[11][13]。
对男生来说,他的另一半拼图是一大片,也就是他的女朋友;而对女生来说,她的另一半拼图有好多片,男友只是其中一片。
那么,好朋友在分手这件事上能帮多大忙?
研究显示,来自朋友的支持可以减少抑郁,降低痛苦的程度,并增强应对负面结果的能力[14]。
女生的朋友不仅更多,朋友们也更容易发现女性的难过[10],她们能从中获取的情感支持也比男性多。这些让她们分手之后能更好地与这段感情和解[14]。
《失恋巧克力职人》中,石原里美给女性朋友提供恋爱建议
闺蜜从还没恋爱的时候,可能就在帮忙出谋划策了;恋爱中的开心都能与之分享,吵架了也能随时打电话过去诉苦;分手之前女生最后做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和闺蜜商量。
男生大多就不会去和朋友讨论这些了,游戏开黑很擅长,安慰分手就太难为他们了。
无论如何,分手后的男生各方面都更惨,女生大可不必忿忿不平。
毕竟,爱情,从来就不是件公平的事啊。
[1] Hill, C. T., Rubin, Z., & Peplau, L. A. (1976). Breakups before marriage: The end of 103 affair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2(1), 147-168.
[2] Day, A. L., & Livingstone, H. A. (2003).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stressors and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u comportement, 35(2), 73.
[3] Shimek, C., & Bello, R. (2014). Coping with break-ups: Rebound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socialization. Social Sciences, 3(1), 24-43.
[4] Dykstra,P. A., & Fokkema, T. (2007). Social and emotional loneliness among divorced and married men and women: Comparing the deficit and cognitive perspectives.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9(1), 1-12.
[5] Chipperfield, J. G., & Havens, B. (2001).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status transitions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later life.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56(3), P176-P186.
[6] Eng, P. M., Kawachi, I., Fitzmaurice, G., & Rimm, E. (2005). Effects of marital transitions on changes in dietary and other health behaviours in US male health 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59(1), 56.
[7] Umberson, D. (1992). Gender, marital status and the social control of health behavior.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34(8), 907-917.
[8] Sbarra, D. A., Law, R. W., & Portley, R. M. (2011). Divorce and death: A meta-analysis and research agenda for clinical, soci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6(5), 454-474.
[9] Robak, R. W., & Weitzman, S. P. (1998). The nature of grief: Loss of love relationships in young adulthood. Journal of Personal & Interpersonal Loss, 3(2), 205-216.
[10] Rubin, Z., Peplau, L. A., & Hill, C. T. (1981). Loving and leaving: Sex differences in romantic attachments. Sex roles, 7(8), 821-835.
[11] Rubin, L. B. (1986). On men and friendship. Psychoanalytic Review, 73(2), 165-181.
[12] Simon, R. W., & Barrett, A. E. (2010). Nonmarital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mental health in early adulthood: Does the association differ for women and men?.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51(2), 168-182.
[13] Bacon, F. (1908). The Essays of Francis Bacon. C. Scribner's sons.
[14] Barutçu Yıldırım, F., & Demir, A. (2015). Breakup adjustment in young adulthood.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93(1),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