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支发簪
一支发簪
周末收拾房间,随手拿起一支发簪将头发别起,不是从北京王府井带回的镶着珠花的那支,也不及苏州买的那支轻盈通透。这个木头材质、造型简单的普通簪子,是2017年在南京一条小巷子里买的。
那年夏天,临时改了行程,把七天的草原之旅变成了三天南京之行。因为正值酷暑,为了避开正午的烈日,第二天,我和小妹,还有两个兴奋的孩子,早早起床,简单解决了早餐,便向明城墙和玄武湖奔去。我们在繁华的街景和忙碌的人群中穿行,映入眼帘的不少,走进心里的不多,一条不显眼的小巷却是例外。走进小巷,很安静,许是时间还早,许是省城的人们太忙,少有顾客。巷子两边排着出售小商品、小饰品的流动小摊车,发簪、头绳、耳坠、手链、布包、丝巾……还有许多用木头雕刻而成的汽车模型、大炮模型、坦克模型这样的小玩意儿,琳琅满目,深得我们四人心。一车一主,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多依车而立,也有摆一张简易小凳悠闲地坐着的。
卖发簪女子的车摊停在小巷深处,位置毫无优势,却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女子身材苗条,皮肤白皙,长相清秀,秀发盘绕成髻,用一根深褐色的发簪别起,挽在脑后,气质恬静淡然。见我们走近,她并未说话,只是用眼神和微笑,配合着手势,让我们感受她的热情。我顺势望过去,她手指向的区域,整齐地摆放着很多造型各异、线条流畅的发簪,凑近一看,都是木质的。对于这些小头饰,我向来没有抵抗力,忍不住随意挑选起来。一阵翻腾,眼花缭乱,早已没了主意,个个都好看,支支都想要。女子看出我的犹豫不决,拿起一支尾部呈鹿角状的簪子递过来,她的表情似乎在说:“这个木质鹿角簪,简约大方,很适合你!”我接过来一闻,一股淡淡的木质清香,很舒服,不似之前在别处所见的那些香味浓重到刺鼻的物件。女子伸出手指告知价格,付款之后,她便热情地帮我挽起头发,别起发簪,还不忘拿出镜子让我看效果。
“为什么那个阿姨能听到我们说话,自己却不能说?”离开车摊,孩子好奇地问。也许是疾病所致,也许是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在那恬淡的笑容背后,也许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岁月如梭,时光如水,一支小小的发簪竟也陪伴我一千多个日子,夏天用它盘起头发,脖颈便少了几分燥热。像这样一个阳光姣好的午后,坐在窗前,拿起发簪,仔细端详,那里面像年轮又像指纹的线条竟清晰可见。捏着发簪一端,轻轻转动,鹿角里的金红色时隐时现。原来,除了卖发簪的女子,这木簪又何尝没有自己的故事?也许它曾是一棵数十年老树身上不起眼的枝丫,与老树一起历经世间沧桑。也许它只是一个新树嫩枝,被某一次狂风折断落下,被有心人捡拾,做成了这样一支发簪。细心的朋友好奇它的材质,问我是不是紫檀木。我哪里懂什么紫檀黑檀,不过是因为喜欢,喜欢它质朴的木香,喜欢它柔美的线条,仅此而已。也正是因为喜欢,居家外出,工作学习,总喜欢将其带在身边。如今,除了原本的木香,这簪子似乎还吸收了头皮发丝之间残留的清香,有了时间的痕迹和生活的味道。把它拿在手里,有时候卖发簪女子的清秀面容会浮现眼前,有时候也会想起自己在某时某地所经历过的某件小事。
朋友说她喜欢谭木匠的梳子,用了很久,却不是因为这个牌子本身,就是一种说不出具体感觉的、排他的喜欢,我想这种喜欢正如我对这发簪的喜爱,那是一种相遇相融。当时间流淌到某一个点,你遇到它,然后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与之相伴。工作时,它在;晨练时,它在;走进考场时,它还在。它默默地见证着你的忙碌,经历着你的青春。无论你是众乐还是独处,它始终低调不语,默默陪伴,即使不每时每刻簪着头发,却也是如影随形带在身边,日久终成习惯。偶尔有那么一次,从外面回来,发现它不在,强烈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一路寻找,却发现,正在那花团锦簇的蔷薇丛下静静地躺着。原是拍照时不小心掉落,庆幸它的低调不起眼,捡起后更多的是失而复得的欣喜,从此便更加小心珍惜。
一个小小的物件,一个不经意的相遇,点缀了风轻云淡的生活。如今,坐在电脑前,从发髻中抽出这支发簪,闭目轻嗅,淡淡的清香携着熟悉的画面缓缓而来,敲响键盘,故事呈现指尖,竟也能收获满怀欢喜。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蔡娟,女,出生于江苏淮安,毕业于盐城工学院,喜欢旅行、写作,尤爱散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