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与有声
歇歇眼,听轻松
轻松按:这是老爸199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博古论今。远古尧舜鼓励臣民议论朝政,专设“敢谏之鼓,训谤之木”。《吕氏春秋》则记载了商朝灭亡的前奏,武王让人去打探虚实,当打探回来的消息是奸臣当道、忠贤之士出走时,认定还不够乱世。但当打听到百姓们已经不敢出声议论朝政的时候,武王笑了,以此判断商朝大限将至,带兵一举攻下城池,擒拿纣王。
给人发声的权利,利于国泰民安;剥夺民众发声的权利,则陷入乱国殃民。
“无声”与“有声”
作者:饶虎元
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训谤之木,齐威王鼓励“面刺寡人之过”,唐太宗喜欢魏徵,把他称为妩媚公,这样做的目的都在于昭告臣民议论朝政,指责过失,以求邦国的长治久安。
谏鼓咚咚,谤木哐哐,面刺之声琅琅,其特点“有声”,其结果是提倡“有声”的人都成为圣主、被人称颂。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吕氏春秋》记载殷纣乱国始末,略云:
“武王使人侯殷”反报岐周曰: “殷其乱矣”。武王曰: “其乱焉至”?对曰: “谗慝胜良”。武王曰: “尚未也”。又往反报曰: “其乱甚矣”。武王曰: “焉至”,对曰: “贤者出走矣”。武王曰“焉至”?对曰: “百姓不敢诽怨矣”。武王曰: “嘻”!遽告太公,太公对曰: “谗慝胜良命曰戮,贤者出走命崩,百姓不敢怨诽命曰刑胜,其乱至矣,不可驾矣!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干,朝要甲子之期而纣王为禽”。
“谗慝胜良”,是坏人压倒好人,可以叫做小乱; “贤者出走”,具体是指贤臣箕子谏纣王,纣王不但不听,反而加以迫害,箕子只好逃离朝廷,佯狂为奴这件事。 “贤者出走”就是人才外流,意味着君臣关系破裂,可以叫做中乱;而“百姓不敢诽怨”,在专制的暴政面前,不吭声,默无声息,这就是大乱将至的前兆。
暴政的结果是“无声”, “无声”的结果是纣王被擒!毛主席说过: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殷鉴不远,残暴的厉王又使用“弥谤”绝招,造成另一个“无声”时代,其结果是三年以后,厉王被逐!
蒋介石统治下的中国,诚如鲁迅所说: “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他把华夏变成屠场,变成“无声的中国”。他自以为禁锢、杀伐得计,把“无声”当成“太平”。百姓在“无声的中国”里, “万家墨面没蒿莱”(鲁迅语), “惨案迭起,血花乱飞”, “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毛泽东语)。
结果又如何呢?结果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使“无声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喊大叫的中国”,这大喊大叫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毛泽东语)。
从纣王的被擒,到厉王的被放逐,再到蒋家王朝的惨败,其共同点是两个字:无声!从纣王时“百姓不敢诽怨”,到厉王时“监谤、弥谤”,再到蒋氏时“无声的中国”,其共同点还是两个字:无声!复人以“有声”之权,国泰民安;逼人于“无声”之地,乱国殃民,是非了了,煞是分明。毛主席是一向主张“让人说话”的,对民主人士,他说: “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象国民党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55页)。
这真是不刊之论!
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横渡海峡的律师
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横渡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时代周报》法律评论员
——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