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在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 – 经方派

患者张某,男,60岁。病例号:164261,发病节气:清明。于2020-04-13 05:41:00因“喘憋伴腹胀、呕吐、不大便4天”由急诊以“喘憋待查”收入肺病科。入院症见:频繁呕吐、呕吐物为黑色胃内容物,腹胀、腹痛,喘憋、气短,情绪急躁,纳差,大便4日未行。

既往:“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病史3年余。2016年因“脑梗塞”遗留双下肢活动不利。“食管裂孔疝”、“右腹股沟疝”病史半年余,无特殊处理。

入院查体:T:36.2℃,P:84次/分,R:22次/分,BP:97/54mmHg,神志清楚,精神弱,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彭隆,全腹触诊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呈鼓音,未闻及肠鸣音。右侧腹股沟疝。神经系统: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3+,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右侧巴氏征阳性,余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辅助检查:入院前急诊查:血常规:WBC 13.1×109/L,NE% 79.7%,CRP 22.05mg/L。NT-proBNP(-),心电图:窦性心律、 I度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K 3.81mmol/L,Na 127mmol/L,CL 85.1mmol/L。胸CT: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左侧胸膜肥厚;入院后查:腹盆腔CT: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肠梗阻,右侧腹股沟疝,食管裂孔疝?建议增强扫描。生化:钠 122 mmol/L,氯 80 mmol/L淀粉酶 79 U/L,高密度脂蛋白 2.14 mmol/L,谷酰转肽酶 110 U/L,肌酸激酶 249 U/L,葡萄糖 9.36 mmol/L,尿素氮 9.72 mmol/L。血气分析:酸碱度 7.41,氧分压 89.2 mmHg,二氧化碳分压 44.7 mmHg,AG 16.6 mmol/l,碳酸氢盐 27.4 mmol/L。胃内容物潜血(+)。

入院初步诊断:

西医诊断:1.肠梗阻2.腹膜炎 3.电解质紊乱 低钠低氯血症4.上消化道出血 5.脑梗塞后遗症6.右腹股沟疝……

中医诊断:腹痛 阳明腑实证

治疗上:西医: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治疗。下病重,并请普外科、脾胃科会诊协助诊治等。普外科会诊:告知患者随时有死亡风险。

中医方面:4月13日,处方:大承气汤:

生大黄 12g(后下)厚朴 24g 枳实 18g 芒硝 6g

煎服法:水煎取汁日1剂,早晚一次鼻饲,×2付

4月15日,患者仍腹胀、腹痛,时有躁动,胃肠减压,喘憋,大便无。查腹部膨隆,触诊有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腹部叩诊呈明显鼓音,未闻及肠鸣音。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处方:大柴胡汤:

柴胡(免煎) 24g 黄芩(免煎) 10g 赤芍(免煎) 15g 法半夏(免煎) 10g

生姜(免煎) 15g 枳实(免煎) 15g 生大黄(免煎) 6g 红枣(免煎) 10g

煎服法:温水冲服日1剂,早晚一次×3付

4月16日,患者发热T38.5℃,时有躁动,腹胀,喘息、憋气,眠差,小便量可,大便无。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处方:桃核承气汤:

生大黄 20g(后下)桂枝 10g 炙甘草 10g 芒硝 10g

桃仁 15g

煎服法:水煎取汁600ml日一次灌肠,×3付

经中药灌肠后,16日晚9时许,患者解出黑色稀软大便。

4月17日,患者腹胀较前减轻,时有躁动不安,小便量可,大便昨日一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便常规:棕色软便,潜血:阴性。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40g 生龙骨 15g(先煎) 黄芩 15g 茯苓 15g

煅牡蛎 15g 桂枝 15g 生磁石 30g(先煎) 姜半夏 9g

人参片 15g 生大黄 20g(后下) 红枣 15g

煎服法:水煎取汁日1剂,早晚一次,×3付

4月17日16时,患者诉无腹痛,无腹胀,无自主排便。查体: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1次/分,未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

4月20日,患者无腹胀、腹痛,喘憋较前减轻,暂禁食,痰量减少,无发热,大便中药灌肠后一次。辅助检查:胃内容物:潜血 阴性。便常规:潜血 阴性。复查腹盆腔CT:肝内多发低密度灶,直肠及结肠内见大量粪块,右侧腹股沟疝,食管裂孔疝?建议增强扫描。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

4月21日,患者无腹胀、腹痛,喘憋减轻,咳嗽减轻,口干、口渴,可进食流食,大便通畅。查体:T36.2℃,BP:152/89mmHg,神清,精神弱,夜间偶有躁动,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未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触诊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4次/分。右侧腹股沟疝,柔软无压痛。神经系统: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3+,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右侧巴氏征阳性,余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红、苔黄而干、脉细滑。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 40g 生龙骨 15g(先煎)黄芩 15g 茯苓 15g

煅牡蛎 15g 桂枝 15g 生磁石 30g(先煎)姜半夏 9g

人参片 15g 红枣(g) 15g 天花粉 30g 玉竹 20g

白薇 15g 川贝母 8g

煎服法:水煎取汁日1剂,早晚一次,×3付

经上述方药加减治疗后,患者于2020年05月02日病情好转出院。

按语:本病先后运用大承气汤、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及柴胡加龙骨牡蛎口服及灌肠治疗。患者刚入院初诊时:腹胀拒按、呕吐,大便不通,结合舌脉,考虑阳明腑实证,遵“急则治其标”,以通腑泻浊为治则,方用大承气汤,方中:生大黄主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荡涤肠胃、主治留饮宿食。(《神农本草经》)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中国药典》)枳实: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

经鼻饲2剂后,患者仍无大便。二诊时,改用大柴胡汤。从伤寒六经角度再分析,考虑少阳与阳明合病。方中重药柴胡为君药,配臣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赤芍活血,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大枣配生姜调和脾胃。

三诊时,患者六日未大便,伴咳嗽、咳痰。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则肺气宣降失常,则症见咳嗽、咳痰。“急则治其标”,先予通腑泄浊为治则,方选桃核承气汤灌肠以通腑泻浊。正如《伤寒论》中说:“外解矣,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中:生大黄攻腑泻浊、涤荡胃肠为君药,臣以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桃仁润肠、桂枝温经助阳、炙甘草调和诸药。

经中药灌肠后,患者当晚解出大便。

四诊,患者入院后情绪一直躁动不安,腹胀,大便干。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结合症、舌、脉,四诊合参,依据六经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正如《伤寒论》中记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重用柴胡,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神农本草经》)黄芩清胆热,姜半夏止呕化痰,茯苓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惊邪恐悸。(《神农本草经》)桂枝主治上气咳逆。生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大枣、人参补益心脾之气,生大黄后下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磁石代替铅丹镇惊安神。

五诊,患者可自主进流食,无腹胀、腹痛,无发热,喘憋、咳嗽减轻,口干、口渴,大便通畅。效不更方,继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患者口干、口渴,小便色黄,痰粘色黄,舌质红、苔黄而干、脉细滑。考虑肺阴不足,痰热伤津,于上方加天花粉、玉竹、白薇滋阴,川贝母化痰止咳。患者大便通畅,去上方之大黄,余药物同前。经上述经方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转危为安。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作者:汪刚

你也可能感兴趣

  • 43条高手的辨证心法
  • JT叔叔:人参汤、泻心汤
  • 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一首经方
  • 《内经》方治卵巢囊肿
  • JT叔叔:少阴篇主方
  • 开合枢机理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 故事感很强的一则经方医案
  • 复习《伤寒论》之太阳病,那些你没注意到的知识点
  • 从表论治盗汗一例
打赏赞分享
(0)

相关推荐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神经官能症

    李某,女,55 岁,1992年7月诊.因家庭纠纷生气,近半年来眩晕.头疼.头重,胸闷胀满,心慌烦躁,失眠多恶梦,整天惊吓不安,四肢无力,腹内自觉有物向上冲滚,用手按之无物,面部潮红,舌红有裂纹,苔黄厚 ...

  • 经方在外感病中的临床应用

    感冒,是我们基层的一个常见病,也是中医的优势病种.如何利用经方发挥这项优势,让我们来看一下王振勇老师在治疗迁延不愈的外感病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外感病说起来简单,很多老百姓认为不用看医生,也能把外感病 ...

  • 经方大师江尔逊临床运用经方经验

    <伤寒杂病论>之方,后世誉为"经方".经方之所以经得起历代医家无数次医疗实践之反复检验者,因仲景当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时,曾经在创造性的运用. ...

  • 【每周一讲】CT在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

    西府医学影像平台  西府 现泛指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 ...

  • 经方在中医皮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路

    经典方剂,疗效突出 王丽芬老师善用"经方"治疗皮肤疾患,如"桑菊饮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中医称"面油风",病机为肺经风热上犯所 ...

  • 中西医结合:ICU临床中的六经辨证及经方运用

    10月29日在同学的介绍下,去参加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经典临床论坛",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师伯姜良铎教授据说是承载了一贯的洒脱,开场白致辞不到一分钟讲完,正式 ...

  • 临床常用经方,供学习参考

    临床常用经方,供学习参考

  • 精彩讲座:经方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心得

    主讲/黄庆沪 文字整理/赵欣.阿珓.李友根.李媛媛 I导读:本文是黄老师2016年3月8日晚的讲座整理,黄老师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她治疗所有妇科病的心得和体会,并在医案的讲述中给我们普及了很多西医知识.从 ...

  • ​临床应用经方三则

    临床应用经方三则 □朱文元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 一.桂枝附子汤 组成: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伤寒论>) 用法:上五味 ...

  • 王三虎:从乡间小径蹚出的经方梦(下)—临床悟经方!

    我的经方我的梦(下) 接上文: 王三虎:从乡间小径蹚出的经方梦(上)--经方求学记 寒热错杂,悟经方     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我的应用经方阶段.寒热错杂认识问题这一经方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