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铁路史上最伟大的创举--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

1958年7月开工

01

 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象征,成昆铁路象牙雕刻,至今珍藏于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总部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礼物共有三件:

中国成昆铁路象牙雕刻艺术品;

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

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项伟大杰作!

0

象牙雕刻

成昆铁路

01

艺术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险峻山区修建一条铁路干线的伟大创举。

02

成昆铁路的修筑,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

03

有一种精神是:成昆

有一条铁路是:成都—昆明

04

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

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被多国专家断言为'修路禁区'。

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属前所未有。

成昆铁路自成都南站至昆明,全长1100公里,穿越大小凉山,有深二三百米的“一线天”峡谷。

从金口河到埃岱58公里线路上有隧道44座。

从甘洛到喜德120公里地段4次盘山绕行50公里,13次跨牛日河,66公里隧道和10公里桥梁。

过喜德后8次跨安宁河,在三堆子过金沙江。金沙江河谷是著名的断裂带地震区,线路在河谷3次盘山,47次跨龙川江,然后南下至昆明。

成昆铁路土石方工程近1亿立方米,隧道427座,延长345公里,桥梁991座,延长106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41%。

全线122个车站中有41个因地形限制而设在桥梁上或隧道内。

01

成昆铁路神话般的诞生

成昆铁路以其神话般的诞生,奠定了自己在人类筑路史上无可争议的王者地位。

05

成昆铁路于1958年7月开工修建,1970年7月1日通车。

成昆铁路的修建在人类历史上是一次向大自然的进军。

上世纪50年代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修建成都到昆明的铁路。

1952年下半年前期勘察工作开始,铁道部及地质部先后调集了5000多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完成了1.48万平方千米的地质测绘,钻探量达21.27万米,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线路。

线路确定后,又经过两年的努力,勘测比较线路1.1万千米,制定大小比选方案300多个,基本绘制出线路蓝图。

蓝图出来时,许多专家看后抽了一口冷气,铁路所经之地,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质和地形极为复杂。

更有一些外国专家得知中国要在此地修建成昆铁路的消息,发出这样的嘲笑声:“中国人简直是疯了。”

然而,在前期勘测的基础上,成昆铁路于1958年正式开工,同时开工的,还有青藏铁路。

1958年

施工94条铁路

1958年,对于中国的铁路建设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新中国的多数铁路项目都是在该年动工的。

据《中国铁路建筑编年简史.1881~1981》记载:1957年新开、续建铁路项目只有17项,1958年竟然高达94项(这还不包括一些地方兴建的窄轨小铁路)。

这94项中除了成昆铁路,还有2005年才竣工的青藏铁路;这两项工程都在1958年7月开工,前一项用了12年完成,后一项却用了47年。

一年立项94个铁路施工项目的记录,保持了近半个世纪未被打破的记录!

06

成昆铁路建设中的一个插曲:

成昆铁路建设中,随着1962后“调整”“压缩”的到来,仍坚持优化方案、坚持边施工边通车、扩大新开工段的成昆铁路,反而在形势已经根本好转的情况下被要求在“1963年10月前下马”,毛主席后来曾用“糊里糊涂地下马”来表达不满。

1964年,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面临着沉重的国际压力。

中苏意识形态互相攻击掩盖下的国家利益对立日趋暴露,并且有演变为敌对关系的趋势。

8月,美国第七舰队125艘军舰、600余架飞机开进北部湾,全面介入越南战争,美军的炸弹丢到了中国的北部湾沿岸和海南岛海岸,白宫扬言要教训中国,形势一度非常紧张。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以上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

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覆盖之内;而在东南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将很快陷入瘫痪。按照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思想,这种被动、脆弱的现状必须改变。

07

'三线'建设与成昆铁路

07

1964年8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国的工业化、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发展史上具有“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会议中毛主席发表讲话指出:“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我们不晓得他什么时候会发动战争”。

毛主席的“以国家安全为前提,以国家长远发展为指导”的“战略经济学”思想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强烈支持,扭转了一些人的“吃穿用”经济导向,确定了“三线”建设方案。

08

为保证建设方针的高效实施和改变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忽冷忽热的不稳定状况,会后毛主席主导了必要的分工调整:

确立了以周恩来为全面决断、余秋里为主要策划的国民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这标志着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管理臻于成熟。

从此,开创了运行长达14年的“周恩来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党政军统领,高度集权,高效稳定,深入地方,计划周密,雷厉风行。

“三线”是按照中国的军事、经济、地理区划的。沿海地区是第一线,中部为第二线,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

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

1964年10月,“大三线”建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开帷幕,以四川为中心,众多与国防相关的工程纷纷启动。

在实际实施上,就是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用心实在良苦。

从最极端的情况考虑,如果再次发生像抗日战争那样的恶劣局面,大片国土沦陷,退守到西南一隅,成为一个“缩微中国”,也依然要具备自给自足、坚守防御、待机反攻的能力。

——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必须考虑到最困难最为不利的极端情况,为中华民族制作“备份”。

四川大三线建设前期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

“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平时作为基础工业,战时作为军工生产的核心。

“一线”就是修建成昆铁路干线,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题,满足工业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

08

'两基一线'

09

“没钱就用我的工资、稿费”。

09

天堑变通途

为重新启动并加快成昆铁路建设,毛主席强调“成昆路要快修”

“没有钱就用我的工资、稿费”。

周恩来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关于铁道兵工作的一份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

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修建成昆铁路。

点击历史求真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