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南洋立德随行见闻

一直知道澄海有杜姓大族群,始祖为北宋杜十郎,然更进一步具体的,因没深入了解,故无从而知。未曾想到,前月与诸位同好来访澄海南洋,竟就走在杜氏的核心发源地上,唯可惜一路下来穿村而过并没遇到杜氏祠堂,仅见其坟埕处二世祖墓。

此次走访,停车在立德村处,最早见到的是一座名为乐琴的洋楼。村人介绍,该楼是闲间,系民国二十七年杜氏族人众筹修建,其英文名SUNAN LOCHINHSIHN CLUB。据说在相邻兰苑村中,另还有同类洋楼,名遗乐。

南洋此处有东栅、西栅地名,为槐东境。在某条巷中丁字路口处,遇有奉了天恩公、福德老爷夫人、木坑老爷夫人、司命公、赵元帅、哪吒三太子、慈悲娘等等十余尊神像的土地庙,布置颇为独特。当然,在立德村的路上随行见闻还是很多,比如长龙家塾、听松山庄、巷口处的石敢当等,都是不错的。

奉有天恩公、木坑圣王、福德老爷、司命公、赵元帅的土地庙

巷口抵煞的石敢当

很意外,此处居然有个地名叫东栅。

关于立德:村位于澄海莲下镇中部,地处莲阳河北,辖域面积0.8平方公里,有耕地740亩。截至2009年底,全村共有999户4259人,有杜、林、黄等16姓,杜为主姓。 北宋元丰年间,福建莆田杜朱蔡杨许陈李等七姓南下来到潮州海阳县定居,后创南洋洲头、坟埕等村,明嘉靖四十二年置澄海县,其属。民国二十七年(1938),同属南洋下社的下王、坟埕、洲头取以德为邻之意,合称德邻乡。1950年,下王、坟埕、神州合德邻乡。1952年,神州拆出。1953年,德邻和神州再合。1956年,建阳、德邻合称德邻乡。1958年称104团,1959年称德邻生产大队。1963年,神州拆出。1993年7月,德邻管理区分拆为立德、槐南两村,立德意即树立道德。 清光绪廿七年(1901),村有私塾,民国时创办崇正学校,现代1988年侨胞杜之秀带头捐资建成崇正小学新校舍。共和前,村已有德邻剧社和二个锣鼓班。村有浮宫,为南洋六大庙宇之一,始建时间不明,清乾隆卅一年(1766)重建。有宋二世朝奉大夫墓、明八世致政公墓、明九世武德将军墓。 村商贸繁荣,工业发达。国道324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根据网络资料编整)

杜氏二世祖墓所在处,前为自程洋冈蜿蜒而来始于里长的雷岩堤,墓位小山包之陇头上,故此处在堪舆上有龟蛇会之称。

据资料介绍,澄海南洋杜氏始祖杜十郎,原籍福建莆田鹊巷乡,生于宋嘉祐八年(1063),京兆世家之裔,为宰相杜衍之四世孙。杜十郎喜青乌之术,师承邵康节,造诣颇深,时称杜半贤。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其携妻李氏、子杜斯立,并朱蔡杨许陈李六姓,沿武夷山脉寻龙入粤抵潮,觅安生立命创基之地。杜十郎初居潮州海阳新寮(今属饶平),再移莲花山麓之洪厝埔,及后又从张姓购入田园置白沙铺(原名白沙埠,即现碧沙村),最终徙来苏湾都南洋。相传,在平坦滩地陡然而起宽约一公里绵延十多公里的南洋龙,尾摆溪南,头饮韩水,杜十郎于龙头处创洲头(另有资料称初创为坟埕),又命子孙开拓龙身各段,即南洋上中下三社各处,创今涂城、兰苑、立德。杜十郞传子二世杜斯立,为朝奉大夫,再传三世有五房,长次居洲头、仙头美、坟埕,三居碧沙及麻湖钱东等地,四居兰苑(传有部分迁普宁),五居涂城,是南洋六大姓之一。(根据网络资料编整)

明八世致政公墓

明九世武德将军墓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文化/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请尊重劳动成果!谢绝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抄袭。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