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周围为什么会起水泡?

日常生活中,发生骨折本身就是很不幸的事情了,本想打个石膏或者做个手术,让骨折赶紧好起来。但是古话说“漏屋偏逢连夜雨”,刚发生骨折的几天里,骨折非但没有明显好转的表现,在骨折部位的皮肤上,反而出现了一些小水泡,甚至是小血泡,让人原本沉重的心里,更添加了一分心理负担……

为什么骨折后,骨折部位会出现水泡呢?

骨折发生时,局部软组织(骨膜、肌肉、皮下组织等)也同时受损而出现肿胀,再加上骨折断端的出血,引起骨折部位周围水肿,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骨折部位肢体肿胀。但由于覆盖于肢体表面的皮肤弹性有限,肢体肿胀导致皮肤变得“紧张”,进而引起骨折局部“内压”增高,导致局部血管、淋巴管受压,血流回流阻力增加,再加之血管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以上各种因素共同导致组织液向外渗出增多且回流受阻,渗出的组织液便在表皮、真皮之间的薄弱处积聚,形成张力性水泡。

一般情况下,软组织较薄、骨折部位比较表浅的,比如肘关节、前臂、小腿等部位骨折,出现水泡的几率比较大。

骨折出现水泡,是不是“戳破”才好?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天然屏障,虽然出现了水泡,但是皮肤的“屏障”功能并没有完全破坏,保留局部皮肤可显著减少疼痛并能有效预防细菌繁殖及入侵。在临床上,我们处理较小的水泡一般任其自行吸收;遇到较大水泡,我们一般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泡液体,让水泡快速“干瘪”,并用无菌敷料覆盖,防止细菌入侵。

如何预防骨折后出现水泡?

抬高患肢:使骨折部位应高于心脏水平,加速局部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

冷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损伤血管的出血。

药物治疗:一般予以静脉用药,常用的药物是脱水的药物,如20% 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