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6章)
洛阳的沦陷,封常清的全军覆没,让高仙芝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明白,他手中招募的这5万军队,和封常清招募的6万军队一样,都是临时拼凑而成。如果说叛军像杀红了眼的狼群,他的5万士兵就像一群毫无招架能力的羊,顷刻间就被狼群消灭殆尽,尸骨无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高仙芝该如何应对,才能守住陕郡?他久久望着洛阳方向,一颗心紧紧揪了起来。这些年来,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纵横沙场,无论是747年远征小勃律,还是751年远征大食(今阿拉伯),都没有像这一刻这般迷茫过……
这时,死里逃生的封常清向高仙芝提了一个破天荒的建议——撤回潼关。
为何要回潼关?因为,潼关是守住八百里秦川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坚固的防线!
众所周知,黄河从北方汹涌而下,知道遇到秦岭,才折而向东。黄河与秦岭相撞的地方,出现了一个豁口,这就是潼关。潼关夹在峻岭与大河之间,险厄峻极,有“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之说。和四川的剑门关一样,潼关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面对封常清的提议,高仙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于军人来说,坚守是天职,撤退是耻辱,他宁可战死,也不能撤退!
但这一次,封常清没有听高仙芝的命令,他向高仙芝据理力争道:“请相信常青所言,这五万大军在此决战,只有死路一条,但如果撤回潼关,凭借天险,就可以把叛军拒之关外。既然洛阳已经失守,陕郡已经不值得保卫。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卫长安,而潼关就是保卫长安的关键所在!潼关,是决定大唐命运的枢纽所在!”
听完封常清这番苦口婆心、义正言辞的分析,原本断然拒绝的高仙芝,开始犹豫了。
他认识封常清这么多年,知道他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如今力劝他撤兵,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他们去保卫!如果他们战死陕郡,丢失潼关,对大唐王朝来说,无疑将是灭顶之灾,如果他们赶紧撤回潼关,守住潼关,就有把握保卫长安!
此时此刻,叛军正向陕郡飞驰而来,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大唐的生死存亡就在高仙芝的一念之间。孰轻孰重?何去何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终于有了答案——全军火速撤往潼关!
高仙芝马上命人打开仓库,把钱帛分给大家,带不走的都以火焚之,陕郡上空顿时升起滚滚浓烟。熊熊烈焰中,五万大军迅速向潼关进发,当地百姓也纷纷逃亡……
大军尚未全部撤离,叛军的前锋就呼啸而至,殿后的唐军遭到突袭,人马践踏,伤亡惨重。如果高仙芝再晚走一步,五万大军很可能全军覆没,后果不堪设想。
当唐军终于跌跌撞撞摆脱追击,一鼓作气赶到潼关,将潼关大门重重关上时,高仙芝和封常清才松了口气,狼群终于被关在了门外!高仙芝和封常清没敢浪费时间,马上组织防御。果然,叛军很快攻到潼关城下。不过,这一次,横扫中原、所向披靡的叛军终于在潼关面前败下阵来。这是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以来第一次遭遇失败。
如果说叛军像是一条汹涌的铁流,那么,黄河与秦岭之间的这座雄关,成功截断了铁之洪流。
潼关是长安的盾牌,是上天赐给关中的卫士,当得起“天下第一关”的盛誉!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惨败和沦陷后,大唐帝国终于挺了过来,长安终于安全了!更重要的是,潼关为大唐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