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43章)

在太子人选这件事上,高力士只对李隆基说了一句话:“皇上,太子为国本,应当慎重。废长立幼,国之大忌,推长而立,谁还敢争?”这句话,让原本举棋不定的李隆基作出了决定。

虽然李林甫和牛仙客一直坚持要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但李隆基有许多顾虑。顾虑之一是李瑁在众皇子中排名十八,且没有出众的功绩和才能,如果越过前面那么多皇子而成为太子,其他皇子怎能心服?顾虑之二是武惠妃和三皇子之死显然脱不了干系,若立她的儿子为太子,朝廷上下怎能心服?天下百姓怎能心服?

正当他不知该如何拒绝李林甫的强势推荐时,高力士的“推长而立”,让他心头一亮,将目光锁定在了三皇子李亨身上。

冤死的太子李瑛排名第二,李亨排名第三,李隆基为何不关注大儿子李琮呢?李琮出生于704年,当时,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李琮生母是李隆基爱妾刘氏。因为太子妃王氏一只没有子嗣,李琮自幼被李隆基当做继承人来培养,710年,以皇孙的身份被封为许昌郡王。但世事难料,712年10月,8岁的李琮随父亲在禁苑狩猎时,不幸被猿猴袭击,身上多处受伤,尤其在面部永远留下了一条醒目的疤痕,不再适合当储君。因此,715年正月,李隆基册立皇太子时,没有选择长子李琮,而是选了次子李瑛。

李琮曾因无缘太子而消沉了很多年,自太子李瑛被武惠妃害死后,李琮才暗自庆幸,幸好自己不是太子,才躲过了这场生死劫难。看来,帝王之位不是谁都有福消受的,他还是当一个太平王爷为好。因李琮膝下无子,李瑛死后,李隆基将李瑛的长子李俨、三子李俅过继给李琮,李瑛的其他几个儿子也由李琮代为抚养。

高力士对李隆基说,这些年来,忠王李亨仁孝恭谨,勤奋好学,他的师傅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都对他颇为认可。更难能可贵的是,忠王洁身自好,远离是非,不掺和任何权力斗争,这不正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么?“皇上,老奴以为,若立忠王为太子,不仅皇子们心服,朝廷上下心服,天下百姓也会心服。”高力士自708年起就跟随在李隆基身边,已尽心尽力服侍李隆基30年。和李林甫推荐李瑁是为自己着想不同,他推荐李亨是为李隆基着想。在他看来,新太子要有利于李隆基安抚人心、安抚天下才好。

当李隆基宣布立忠王李亨为太子后,李林甫的失望之情,远胜过寿王李瑁。李瑁的太子之路,其实是被武惠妃一手推动的。当武惠妃害死三皇子且赔上自己的性命后,最痛苦、最自责的人,莫过于李瑁。在他眼里,这条通向太子的权力之路上,有数不尽的杀戮,有淌不完的鲜血,可耻之至,可怖之至。

因此,当他听说父皇已决定立李亨为太子时,他竟有一种被禁锢久了后终于解脱的感觉。倒是寿王妃杨玉环,很是替李瑁可惜,深深叹了口气道:“殿下,母后身前最受父皇宠爱。趁父皇圣旨未下,你赶紧去求求父皇,请他不看僧面看佛面,念在母后的情分上,也该让你当太子呐!”

但是,李瑁摇头拒绝了,他揽过杨玉环的香肩,一脸释然道:“大哥都不在意能否当太子,我这个排行十八的弟弟,又有什么好可惜的?咱们日日守在一起,好好过日子,不是比什么都强?”

李瑁和杨玉环的这番对话,恰好被急急赶来的李林甫听到了,顿时气得脸都发白了!想他和武惠妃这些年后如此绞尽脑汁、用尽手段为李瑁谋划,到头来,李瑁自个却丝毫不在乎!如果武惠妃泉下有知,不知会不会被气晕过去?

不过,李家的这场太子之争,对王维来说,却不如莲儿的十五岁及笄之礼来得重要。说到底,无论谁当太子,还不都是李家天下?身为大唐子民,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来得更实在些。(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太子李亨为什么急于称帝?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15万叛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陷了东都洛阳,然后继续西进,意图突破潼关重镇后直取长安. 唐玄宗李隆基用人失误,潼关很快失守,他惊慌失措,以亲征为名,带着后宫妃嫔及 ...

  • 皇上看孙子洗澡,皇孙溅了皇上一脸水,皇上大喜:这屋有3个天子

    唐朝始建于公元618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但他早年时过得很艰难,虽 ...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又被称为当年的"三庶人"事件. 太子李瑛与两位同为皇子的亲兄弟被人设计陷害,带兵进宫,因此被唐玄宗抓个正着,先是废太子和其余两位亲王为庶人,后来又追令处死. 历史 ...

  • 唐肃宗的皇后为何被宦官害死,背后原因是什么,唐肃宗为何不阻止

    唐朝的皇帝和皇子非常喜欢改名字,就说唐肃宗李亨吧,最早他叫李嗣升,后来名字改为李浚,再后来又改成李玙和李绍,最后又改成为李亨,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唐朝的太子是个高危职业,从第一任太子李建成开 ...

  • 皇帝宠爱的妃子去世,皇帝心灰意冷抢了儿媳妇为妃,儿子结局如何

    这事发生在唐朝,这个皇帝就是唐朝鼎鼎大名的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唐朝的一个传奇皇帝,他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他的大伯是唐中宗李显,他的爷爷.奶奶.父亲.大伯都是唐朝的皇帝,这样 ...

  • 为什么李林甫还能在唐玄宗身边受宠近二十年?

    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废掉同甘共苦三十年左右的皇后王氏,有抬举武惠妃的意思,由于朝野上下非常忌讳武氏家族(毕竟距离武后时代和武氏子弟跋扈才短短十来年),只能封武氏为惠妃,但一切礼仪待遇等同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