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价值观察(ID:jiazhiguancha)
作者|宫崎
近期,氢能一度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主角,高度吸引了市场的关注。隆基入局氢能,中石化剑指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燃料电池行业再出利好政策等诸多,均为资本市场上氢能的吸睛添了一把火。从两年前起,各地政府对氢能的热情也是与日俱增。相关数据显示,超20 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出台氢能产业专项政策约 42 个,省级、市级、县级政策占比分别为28.6%、54.7%、16.7%。在行业狂欢下,氢能的春天似乎已经来临。需注意的是,市场也存在不少反思的声音。强调氢能产业要警惕“虚火”现象,各地不能再重蹈一窝蜂重复建设的覆辙。4月6日,光伏巨头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并由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这是隆基入股森特,强势布局BIPV之后的又一大动作。消息随即引爆了股市,氢能源板块小幅高开后稳步走强,随后高位小幅整理。截至收盘,板块涨4.48%,其中首航高科、天沃科技、美锦能源、蓝科高新、新天绿能、雪人股份等共12股收涨停板,另有多股涨幅超过10%,板块呈现普涨之势。平安证券指出,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随着氢能逐步用于汽车、钢铁等行业,氢能的利用量将逐步增长,焦化、氯碱、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等产业受益副产氢气应用。氢燃料电池车辆由于能量效率高、安全性高、无排放、寿命长等优点,有望逐步推广。4月9日,财政部等5部门发布通知,拟将京沪粤冀豫等地城市群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名单。再为氢能在股市引爆加了一把火。消息一出,股市上的燃料电池板块随即被引爆,股市上的燃料电池板块出现逆势大涨现象。4月9日,燃料电池指数上涨至1662.22,涨幅为1.84%。其中,相关概念股雪人股份、蠡湖股份、美锦能源涨停,另还有7只燃料电池概念股股价涨幅超5%。4月13日,中国石化与隆基股份在中国石化总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以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为指引,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全方位协同,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绿氢、化工材料等多领域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拓清洁能源应用市场。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表示,未来,中国石化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隆基股份作为光伏领域最专业的企业,与隆基股份的合作将能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无独有偶,日前,长城汽车发布了氢能战略,按照规划,长城汽车将在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认为,碳中和将在未来40年内对每一个行业和个人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汽车业而言,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必然选择,氢燃料电池也会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天风证券公布的研报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由于核心技术的欠缺,部分零部件与关键材料不具备量产能力,需要依赖进口,导致产业链缺环、产业建设进展缓慢。同时,高昂的进口价格阻碍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近年,我国使关键部件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并且已经初现规模化生产。财经网统计发现,各地对氢能的重视程度正在与日提升,目前,多个省份在“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及要重点发展氢能。比如,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能源革命,积极发展风电、核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山东省 “十四五”规划提到,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核电、氢能、智能电网及储能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等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煤电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氢能,拓展外电入鲁通道,稳步推动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完善油气储输网络。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应用,提高工业副产氢纯化水平,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培育氢能产储运用全产业链。赛迪科创的《2020 年氢应用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超20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出台氢能产业专项政策约 42 个,省级、市级、县级政策占比分别为28.6%、54.7%、16.7%。地方政策出台较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区域,核心聚焦在氢燃料汽车(主要为城市公交大巴车和物流车)的 推广、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以及氢能示范城区的建设等等。在氢能的需求方面,目前行业内普遍认为,在短期内,氢能将主要应用于化工行业,比如制氨。在中长期,氢能将被应用于交通行业和工业行业。正是看重氢能的远期前景,各地目前对于加氢站的建设较为活跃。中信证券研报显示,目前中国已建加氢站 104 座,位居世界第二。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的预测,2025、2030年中国加氢站分别建成300座、1500座,十年间年复合增速达31.1%。至 2050 年,我国加氢站数量将超过 1 万座。行业GDP将达到12万亿元。尽管各地对发展氢能的态度较为火热,但是目前市场仍不乏较为理性的声音。国际能源署(IEA)曾发布报告《氢的未来,抓住今天的机遇》,该报告表示:“制氢的成本过高、氢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较慢、相关法规的欠缺,依然是目前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在答复投资人提出的问题时,美锦能源的董秘也曾提出了氢能目前面临的问题:“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主要障碍在于加氢站不能满足车辆用气需求。加氢站建设的难点:1、前期投入较大2、选址困难3、加氢站手续审批。”更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难点是,目前在生产氢能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制造1亿吨氢气,就要消耗数倍质量的标准煤,以及排放数倍质量的二氧化碳,这与当下正在推行的碳中和目标或构成矛盾。或许正是因为上述难点,目前涉及氢能的燃料电池汽车的销售并不乐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而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为1199辆和1177辆,同比下降57.5%和56.8%。市场存在反思声,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仍未见大幅攀升态势,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大举投入需要更加深思熟虑。因此,氢能的春天还尚远,在初期更应保持理性投资。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曾表示,要警惕各地“一窝蜂”上氢能项目的过热现象。“30多个地市发布氢能源规划,各地出现很多氢能产业园,有遍地开花的倾向,而且规划的氢能产业规模达到上万亿元,产业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风险日益增加。”在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对氢能产业发出预警。中国新能源产业中的风电、光伏产业,均走过了较为完整的从初期到发展成熟,并走入平价的路程。这些经验也值得氢能产业学习和借鉴。氢能产业正在从政策支持向与市场相结合迈进。在这一发展初期阶段,谈春天尚早,需警惕大上、快上的“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