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8年,北魏孝文帝外出征战,冯皇后...
高菩萨正在聚精会神地搭脉,冯皇后突然轻轻握住他的手,眉目含情,朱唇轻启:“本宫的病只有你能治,就是不知你敢或不敢?”高菩萨立刻心领神会。
既然皇后强烈要求,作为臣子,没有理由拒绝。何况皇帝远在沙场,冯润(冯皇后)心狠手辣,谁敢走漏风声?倘若违逆皇后旨意,怕是活不过今晚,孰轻孰重,不是一目了然吗?高菩萨当晚便留在了宫中。
高菩萨只是冯润看中的其中一人而已,谁能料到,孝文帝在外浴血奋战,冯润在内胡作非为。为了提升冯家的地位,她还强迫寡居的彭城长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彭城公主虽然极不情愿,却无计可施。
随着婚期逼近,彭城公越发不安,她不想成为一颗棋子,卷入到冯家的争夺权势之中。她很清楚,冯家的野心日益膨胀,搞好了自然权倾朝野,倘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自己本来就贵为公主,实在没必要火中取栗。
彭城公主得到冯润宠幸高菩萨等人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翻盘的机会终于来了。她不顾大雨倾盆,连夜乘车跑去跟孝文帝报告此事。孝文帝惊得目瞪口呆,楞在原处许久没能反应过来,也不敢相信,更不愿相信。
毕竟孝文帝对冯润的宠爱,已经达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想当年,冯润跟她妹妹一同入宫,后宫佳丽三千,他却独宠冯润。后来,冯润得了重病,被冯太后送回娘家休养,孝文帝睹物思人,便将她妹妹立为皇后。
经过几年精心调理,冯润终于大病痊愈,孝文帝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得知她已康复,立刻接回宫中,封为昭仪,地位尊贵,仅次于皇后。但冯润十分不满,她觉得皇后之位理应是自己的,只是被妹妹趁机摘了桃子。
而皇后看到孝文帝对冯润情有独钟,不能做到雨露均沾,同样颇有怨言,姐妹很快反目成仇。冯润对皇后之位虎视眈眈,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自己的妹妹,常向孝文帝哭诉:“皇后怨恨我独享恩宠,总想将我除掉!”
孝文帝听得多了,信以为真,一怒之下将皇后废为庶人。亲情在皇权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废皇后心灰意冷,最终在瑶光寺出家为尼,从此常伴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而冯润则如愿以偿地取而代之,升任皇后。
冯皇后为了独占恩宠,想方设法阻止孝文帝接近其他嫔妃,孝文帝心知肚明却不以为意,反而幽幽地对他人吐槽:“想不到女人嫉妒起来竟如此厉害,贵为皇室也难以避免,可想而知士大夫和百姓家会是什么情况!”
人家士大夫的家眷,往往管理得井井有条,哪会像孝文帝一样,被皇后看得严严实实。尽管如此,冯皇后还是没能诞下子嗣,倘若孝文帝突然驾崩,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瞬间灰飞烟灭,搞不好连生存都成问题。
公元497年,为了未雨绸缪地解决这个大难题,冯皇后悄悄地让贵人高照容领了盒饭,自己则顺理成章地将皇次子元恪揽入怀中,成为皇嫡子,她对元恪倒是疼爱有加,视如己出,毕竟将来能否幸福就全指望他了。
前一年,皇太子元恂因极度反感汉化,不但拒绝学习儒家典籍,而且不说汉语,不穿汉服,甚至将家中的汉式衣冠撕得稀巴烂。太子这么做,明摆着跟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背道而驰,说穿了,就是在狠狠地打皇帝的脸。
中庶子高道悦多次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苦劝,然而太子油盐不进,始终以鲜卑习俗为荣,而且一怒之下亲手处决了高道悦,试图率军逃往旧都平城。孝文帝气得差点昏厥过去,这逆子是不想活了。
孝文帝亲自用木棒将太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自己打累了,就让咸阳王元禧等人继续接力。一百多棍下去后,太子已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不久,孝文帝将太子废黜,第二年,以谋反罪命他自裁。
孝文帝为了在中原的统治,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主动全面地融入到汉文化之中。不但绞尽脑汁迁都洛阳,而且以雷霆手段废除鲜卑旧俗,要求鲜卑人必须学汉文、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积极与汉人通婚。
凡是不愿同化的守旧贵族,一律严惩不贷,就连皇太子也不放过,可见他的汉化决心是何等坚定。正因如此,鲜卑人和汉人迅速融合,鲜卑人的文明得到了脱胎换骨般地提升,他们的统治也逐渐稳固。
太子元恂死后,冯皇后过继的皇次子元恪,一下次成为嫡长子,顺理成章被封太子,他每三天都拜见一次冯皇后,倒是十分孝顺。话说回来,若不是冯皇后选中他,他也不可能成为太子,更没机会继位。
冯皇后志得意满,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心如意。可惜冯皇后仗着孝文帝宠爱,走得实在有点远了。很快,宦官刘腾也心急火燎地跑到军中,向孝文帝如实禀报冯皇后的所作所为,由不得他不信。
爱得越深伤得越重,孝文帝经此打击,竟然一病不起。冯皇后不但让孝文帝戴了很多帽子,还和母亲一起诅咒他,雄才大略的孝文帝,到底上辈子干了什么缺德事?以至于此。
公元499年,孝文帝病入膏肓,临终前命弟弟元勰与元详将冯皇后结果了,以皇后之礼跟自己同葬,并允许三夫人以下的嫔妃们各自改嫁。冯皇后边跑边喊:“他绝不会这样对我,定是诸王害我。”然而此时,谁也救不了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