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慈禧的尿壶说起

听说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号

杂谈与时评

 从慈禧的尿壶说起

文:老刘也说两句

如果谁家拥有慈禧老娘们的尿壶,那一定成了传家宝。

我没有考证慈禧是用尿壶还是用尿盆,我估计用尿盆的可能性大。一个老娘们怎么能用尿壶?但我们权且是尿壶吧。

慈禧的尿壶是纯金的还是铜的,或者其他材料的我也没考证,但我估计是很精致的。无论慈禧的尿壶是什么材料,也无论是精致不精致,慈禧用过的就一定是宝贝,因为这老娘们是老佛爷;是统治中国半个世纪的女人。拥有它就占点皇家气,就有了品味就有了阿Q那“俺爷爷也曾经富过”的底气,实在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卖个大价钱维持生计。

但来自晚清民间家庭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材料制作,无论用来做什么的,也无论是多么精致都比不了老佛爷慈禧的尿壶。这就是民间与皇家的区别,民间的东西难蹬大雅之堂,皇家的就是一个尿壶也成了宝贝。

自从赵本山淡出我们的视线后,有很多人提出,赵本山就是个农民,一个农民能搞什么艺术?赵本山的节目是俗不可耐,是给没有品味的下里巴人看的。

更有甚者,说赵本山,让我们恶心,在这里我就笑了:反感赵本山的人怎么了,你们就只认慈禧的尿壶,不认民间的瑰宝?

老刘这样说可能有点过分了,把高雅的艺术比如成了尿壶。其实,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拿尿壶来做个比喻。

我本人也欣赏高雅艺术,但我绝不反感通俗艺术。无论是什么艺术方式,只要能给我带来欢乐,使我的心身愉快,我就喜欢。有些高雅艺术我欣赏不了,那是我没有品味。

凡高的《向日葵》,还有毕加索的作品我就看不出好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感觉也没有李娜的青藏高原好听到哪里去,但我能说那不是艺术?那些反对赵本山的人抱有的心态我想是多样的,从中也能看出国人心态的很多劣根性,在这里我与大家一起分析

第一种: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骂娘型

 我小时候,生产队里死头猪(不都是死的,有时是故意弄死的,那时人都缺油水),那些生产队保管员啊,会计等小官都去吃点。每到那时,也就绝对就少不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几个月吃不到一点肉,人馋了,吃就吃吧,也没有什么丢人的,但这个赤脚医生毛病特多。他在猪肉还没有熟的时候,就说死猪肉有什么吃头,好像他最不原意吃。可没有等肉熟好,他就早吃开了,而且比谁都吃的多。等吃够了,又开始说死猪肉死难吃,好像他没有吃似的。

很多喜欢骂赵本山的人就是这样的人。赵本山的节目他们一定看也一边笑,但前一分钟被他逗的哈哈大笑,后一分钟骂他低俗无趣。这样的人占比例不少,也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一类人。

第二种:叶公好龙型

读大学时,从某西方国家来了一交响乐团,门票很贵,一开演时全场座无虚席,但演出不到半小时,好多人就开始退场了。主办方怕冷场,只好把门都关了,好多人都是跳墙逃走的。

这是典型的叶公好龙型。很多人,总以为自己喜欢高雅艺术,而且以喜欢高雅艺术沾沾自喜,感觉自己品味有多高自己多牛逼似的,其实他们大多数并没有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

当他们看到类似赵本山那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节目时首先瞧不起自己,然后瞧不起类似赵本山那样的人,把自己的假清高嫁祸与他人来显示自己的清高。这样的人占比例也不少,但他们尚值的同情。

第三种:见什么骂什么型

这样的人也不少,他们对社会的什么都看不惯,在他们眼里,人没有好人,事没有好事,他们对什么事,什么人不骂几句好像就很难受。

他们既不喜欢阳春白雪,也不喜欢下里巴人。他们无论看到谁有点出息,有点能力心里就不平衡,他们就想骂,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骂。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见不得别人有一点好!

估计是因为自己生活的太不如意,就整天知道牢骚满腹,骂骂咧咧,甚至四处寻事肇事。这类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垃圾人,是最可恨的一类社会垃圾。

第四种:真正有品味,喜欢高雅艺术型

这种类型的人最少,他们有欣赏水平,对高雅艺术情有独衷,他们看不惯那些他们以为低俗的艺术,看到赵本山这类的节目就来气。

这样的人比较可以理解。但自己没有能力创造高雅艺术,反而瞧不起通俗艺术,这类人也不值得人们尊敬。

总之,骂赵本山的人大多数是心里不平衡,虽然他们骂的理由不同,不管他们心里有尿壶情结还是叶公好龙,这样做我以为对赵本山这类的艺术家是不公平的。

我们生于60年代的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时的收听盛况,尤其是在电视剧《渴望》播放的时间,据说因为大家都在家中看电视,犯罪率都下降了。

因此无论是什么艺术,只要能使我们老百姓开心的笑一笑,那就是好艺术,本来使我们笑的事情太少了,赵本山给我们带来了笑声,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他。

慈禧老太后的尿壶我们要保护,民间的瑰宝我们更要珍惜。

老刘也说两句:2017-02-21

相关链接:从赵本山到卢克文

喜欢文章关注杂谈与时评
微信改版了,请大家把杂谈与时评设为星标,不然很容易错过我们的好文章哦!
点个在看,明天再相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