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要灿烂—方法
【标准】
细节,指人物某些细微的装饰、表情、动作、语言和细微的事物。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刻画、描绘。
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细节描写的使用范围也很广泛。它既可以用于写人记事,也可用于写景状物。表面看来,细节描写无足轻重,实际却是小中见大。它能够使文章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丰满而漂亮,更富有感染力。单就写人记事来说,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用来设置悬念,作为伏笔、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用来揭示人物内心隐蔽的复杂微妙的感情;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和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丰盈,进而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途径一】最易上手的描写法
1、用动词来表现一个细腻过程。如:
张老汉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单,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条缝。他用颤抖的手捧着存款单,端详着,微微点了几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迈步走同进了信用社。刚走几步,又把存款单掏出来瞧瞧,生怕它长了翅膀飞走了似的。这样几次,他才把存款单揣进怀里,扣紧扣子,倒背着手大步地走了。
2、借助形容词加以修饰。如:
圆滚滚的身躯上安着圆滚滚的脑袋,中分的头发向两边梳着,透过厚厚的镜片可以看到一双小小的眼睛。两根红肠似的嘴巴上,长着一只小巧的鼻子。一笑起来,那对小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嘴巴发出哈哈的笑声,浑身的肉也像注了水似的颤个不停,活脱脱的一个安西老爹的翻版。
3、语言描写插入动作神态。如
小明笑了一阵,又傍着小李和小张的肩膀坐下,乐得合不上嘴,还是忍不住说道:“一个家伙……哈,穿一件用化肥袋制成的裤子。”又大笑起来,“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的字样。”说着,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身子一弯一仰的,站也站不稳。
4、写外貌融入情节。如: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绵袍,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了。
5、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表现。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由“月光”联想到“霜”,顿然使月光产生了一种冰冷、凄凉的质感,为后面“思故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途径二】扩句练描写。方法:把叙述性语句扩写为描写性语句。
原句:一个人进来了。
扩句:
人有性别、年龄、职业之分,外貌特征、神情、举止各不相同,这些对人物刻画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扩写时,要激活自己的大脑,让所有想到的形象在脑子里迅速重现,填入恰当的内容,使这个干枯的句子丰富起来。
如:一个带着眼镜挟着一叠书的中年人慢条斯理地进来了。一个头发花白身穿长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进来了。一个大眼睛细眉毛的小姑娘摇着一条细绳蹦蹦跳跳地进来了。
【途径三】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做动态展示,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想想:加点的字对表现人物形象起何作用?
(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啊,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搬上银幕,这是一组绝好的电影镜头:“瞪着金子的眼光”,这是从葛朗台太太的角度看到的一对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的特写;伴随着“救救我们”的一声大叫,肯定是葛朗台太太那张极端恐怖的脸的特写;老头子“一纵”,“扑上”,则又是一个由近景推成的以双手抓梳妆匣的特写;“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以之状写已经“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守财奴的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成其为葛朗台?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颓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
(葛朗台快要死了)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他把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见钱眼开,拼命聚敛钱财,才是他信奉的真正教义!在他的心目中,惟有金钱,基督圣像是不占地位的。这就是“抓”十字架细节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含。这个细节,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者的典型特征。
如: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既高深,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途径四】运用修辞。
巧妙的运用修辞,既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便无形变为有形。
如:“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面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面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关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衰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再如:“不想胡屠夫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了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夫站在一边,不想那只手隐隐的痛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该细节描写,寓讽刺于夸张,传神地把胡屠夫的市侩无耻,趋炎附势和迷信无知的品性表露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作文】
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眼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下列情况属符合题意:
(1)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拓宽眼界”、“放开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世界”等。
(2)从“眼界”这个词语的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分析立意。“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眼界”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借指义“见识的广度”也可以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从为什么要放开眼界,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可有以下立意:“放开眼界,铸就辉煌”、“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等。
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如果考生把“眼界”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那么这样的作文应定为切合题意。
下列情况属偏离题意:
(1)把“眼界”理解成一种观点、思想、立场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爱的眼界,等等。
(2)弄不清眼界的含义。眼界只有宽狭之分,没有高低之别,把握不住这一点,就很难做到符合题意。不懂眼界的内涵,而只是用贴标签的方式把这个概念贴在事例上,这样的文章是不符合题意的。
【写景笔法之山】
眼 界
◎陈榆枫
凌晨四点,一夜难眠的我,起床,用凉凉的清水洗了脸,对着镜子,看到憔悴的面容。想到昨天的考试成绩,心中又开始昏暗了。
好在是周末,没有人要求我,我信步向小区后的山上走去。这段时间,我的电视看多了,电脑上网也没节制,放在功课上的时间少了,用班主任老师的话,我是被许多无聊的东西遮住了双眼,自己的眼界需要拓宽!
周遭是清幽的树林,我缓步于山径,弥漫着空灵的薄雾,聆听空谷的雀啼,更觉幽寂。我抚摸着粗糙的树皮,留心于每处,仿佛山水隐士,离群索居。
薄雾消逝,可氤氲的清新仍存,那些原先娇羞朦胧的植物,淡然地撕下隐约的轻纱。我清晰地看见叶脉间的肌理,浑圆露珠间闪烁的灿烂的光。
仍踏着幽径向顶峰走去,炽热的光越来越强盛而肆无忌惮,求索的目光自然地望得更远;林荫间明亮到奢侈的阳光,跌宕蝉鸣的起源,甚至于被山风吹落的华叶,一切都纤毫毕现。
踏过山腰,渐至山顶,此时的眼光已至鼎盛,而我目之所及则越来越远,看到的更多。此时,我的身上渐渐被汗水湿透,爬山的艰辛亦如学习旅程的艰辛,不洒下汗水,哪里会有眼前的美丽景色?
终至山顶,我笑靥如花。极目远眺,皆为苍茫森林,在阳光照耀下,仿似镀金,抬头仰望,是干净的蓝天和闲适的浮云,再往远是连绵山脉,青松翠绿,脚下是清洌的溪水,潺潺流动,此时我的眼界是如此宽广,仿若一眼便可望穿世界。
眼界,恰似如此,唯有越高才能望得越远,只有越过那阻挡视线的障碍,才能看得更明了。
[评点]
本文语言优美,线索清晰,从考试失利开始写没有眼界,到爬山寻找眼界,最后在山顶开阔了眼界,文章一气呵成,景物和事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