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彩着色,浓妆淡逸—敦煌壁画色彩的艺术与技术启发

摘要

敦煌壁画色彩在我国美术史中具有非凡的地位和艺术价值,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研究敦煌壁画色彩的装饰方法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捋清色彩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方法发现了色彩配比关系,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使色彩面貌特征加以展现,对色彩的整体风格、着色方法、色彩感受与当时的文化生态环境而产生的关联加以叙述。从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研究与探讨,辩证地分析了色彩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从技术层面入手有效地剖析了当时的色彩以及色变而呈现出的现阶段色彩面貌。以传统五色色彩观、色彩艺术装饰的形式美方法等多角度有效地分析了敦煌壁画色彩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为当代艺术设计找到了敦煌色彩谱系,为今后色彩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SUMMARY

The color of Dunhuang murals has extraordinary status and artistic value in the Chinese art history . It is also a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worl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corative methods of Dunhuang mural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color development, the color matching relationship was discovered by scientific methods, and the color features were revealed through rational thinking. The overall style, coloring method, color perception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time were presented. The resulting association is describ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art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dialectically analyzed the formation factors of color art style, from the technical level to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color and color change at that time and present the color appearance. The traditional five-color color view, color art decoration form and other methods are used to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artistic charm and value of Dunhuang mural color, and find the Dunhuang color pedigree for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color art design in the future.

关键词:敦煌壁画  色彩 配比  艺术  技术

KEYWORDS: Dunhuang mural/ color contrast/ art /technology

引言

对敦煌壁画研究在近现代珠玑如云,作为世界文化艺术遗产,学者与艺术家们对其留存的千年遗迹,有着各自的青睐。

概括理来,都可归类于两个方面:艺术与技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常书鸿等老艺术家为代表的研究者入住敦煌,对其壁画进行研究整理;到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宣告成立,专家们对敦煌所留存的佛教壁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细致专业的研究。

无论在诗词歌赋、形象创造还是赋彩着色等方面,492座存世佛窟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特征,对当代的艺术创作与设计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应用意义。

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敦煌壁画的色彩问题,给予概括性叙述,通过数字化分析,找到主要石窟色彩的配比关系,从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提出敦煌色彩研究之于学术和实际创作的方法和意义。

一、以情赋彩,唯美着色

敦煌壁画是在石窟内绘制的壁画和藻井图案,包含甘肃省敦煌市的西千佛洞和莫高窟、瓜州县的榆林窟和千佛洞。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鸡鸣山东麓的断崖上,南北长达1.6公里,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今保留的735个洞窟中,有着45000多平方米气势恢宏的壁画规模。

着色是中国古人在绘画创作中非常重视的艺术表达方式。早在河姆渡与仰韶文明的遗存中,祖先们已经用智慧的方式使用植物与矿物颜色。

魏晋时候,在绘画艺术的着色方式上,有着很多讨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彩附生,亦与心而徘徊” “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其中,敦煌壁画的画师们所秉承的,就是中原文明体系在赋彩着色方面的艺术与技术传承。

虽然各个时代特点不同,但其绘画技法、绘画材料以及绘画观念都发生着一定变化,但宏观上依然以中原技巧为核心,延续本土对外来佛教文化的诠释与理解。在着色的技术与艺术上,更是凸显这种色彩文化本位的思想。

“中国画的用色原则,即用色强调自然之趣与人文和谐,且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的还原,注重色彩的主观意向性。体现在敦煌壁画中,虽然物象的色彩并非真实的自然色,但由于它并非离开“类”的基本色相,仍给人以真实之感。因此,在敦煌壁画里,随类赋彩还可以理解为以情赋彩、随意着色。”

敦煌壁画色彩范式是建立在壁画装饰的基础之上,具有讲经说法、佛经故事等实用的功能,又有通向西方佛国净土的唯美图画。色彩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表现作用。

中国本土的画匠传承,除了着色技巧之外,重要的表现技法体现在与时俱进的颜料替代和着色用意上。敦煌魏晋之前壁画,多以重彩描绘,不仅华丽醒目,更重要的是此时佛教刚刚立足中原,通过醒目炫彩的用色,传承西来的救世法门。因此着色讲究重彩浓抹,衣着形象多为外来特色。

入唐之后,佛教的传播广盛,理解也深入,渗入汉学重释,因此用材用色雅丽,渐入以情赋色,唯美出彩的佳境。盛唐之后,用彩承前人之法,只在造型中渐出汉人特色,宋式更显文人造像之雅,用色清丽。

唯美是历来画工画匠追求之巅,在敦煌壁画中所用之色,无不华美至极。线绘用彩,飘逸凝练,与填彩之色相辅相成。各窟飞天用色讲究,着衣轻薄之感用浓彩绘出,平铺和谐之色后加以凹凸晕染,更显用色清丽精绝。

在绘制极乐世界时用色更是不惜华彩,多处使用描金、涂金、沥粉堆金等工艺,现信徒们对至高无上的佛法世界之崇敬。在420,427和唐328洞窟中所现工艺,乃至用金唯美之首。

二、五色成彩,西风东渐

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是最早发现自然界色彩的原色:赤、黄、青、黑、白。是一切二次及以上色彩的基础色,它的理论基础是传统五行之中,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传统色彩观念的认识方法,具有本土传统色彩文化的应用研究的价值。

这一时期五色的运用是一种文化的传入后与本土文化结合优秀的典范。

赤色为点彩之首,敦煌壁画中赤主要有朱丹、铅丹、土红为主,或单用一色,或互相配合。入宋以后,赤色中少量加入雄黄。但从颜料上看,赤色是壁画中最为本土的颜色。在青、绿用色中,唐之后多用了西域的外来颜料。用料最多非朱丹莫属,因为在敦煌各窟中,所有人物肤色几乎都是朱丹调白而成。

中国人用朱丹已久,自炼丹之术而来,至明清仍用。黄色以土黄、石黄、雄黄、雌黄等色为主,还有植物染料藤黄,也多为本土颜色。黄与金色在敦煌中多见华丽的极乐描述,以今日褪色程度看来,初绘成的壁画,金碧辉煌,多半与用黄用金的效果有关。

青色多为石青,有空青、沙青、曾青、扁青等色,其中,沙青又名佛青,又有藏青之说,是敦煌中大量用色。青色隋唐之前大量应用青金石,期外来者多见。之后也有来自西方的群青。所以青色是敦煌壁画中中西合璧的色证。

敦煌壁画色彩的组合构成具有独特的色彩意义,在色彩装饰上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形式美感,具有神秘、象征、凝练、温和特征。色彩装饰和谐。

同时,运用了对比的形式美要素。为了表达对于佛教故事与西方极乐世界的颂扬,敦煌壁画运用了色彩心理的表达方式,色彩单纯、神圣,多用黄、赭石、金色、橙色等暖色。在表现色彩明度调性上多以中调为主,对比适宜、没有刺目的感觉,在高调中色彩的组合也只是使用了小面积的低明度色。

在形式美的运用中,色彩面积和色相渐变度的比例是支撑壁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面积比例恰当,具有数列的比度关系,面积的大、中、小,面积的分散与集中,都成为了敦煌壁画色彩的丰富的变化特征。

敦煌壁画色彩的趋向产生了明确的色彩组合效应,使用的色彩多为土红、蓝靛色、石青、石绿、黑、白和金色,再用壁画线条勾勒间隔,使得原本鲜艳色彩产生出调和之效果。

绿色与土红色的强烈对比之下,采用了色相晕染、渐变的装饰方法,使得色相对比强度减弱,形成细腻而柔和的变化。

敦煌壁画色彩出现了许多同类色的组合,诸如,赭石、土红、橙色、土黄;另外,石青、石绿、蓝色等偏冷的类似色相产生出色彩统一调和的视觉美感。

用传统中国绘画中的平面化的审美和手段来表现敦煌壁画成为了色彩表现主要方法,人物、风景、花鸟、走兽等多以平涂简约的方法来表现,具有平面化、主观化的装饰特点。

由于佛教的传入也带入了西域壁画技术的绘制方法,印度、阿富汗画师采用晕染出体积的表现手法,人物造型特征明显,两侧暗中间亮的产生凹凸明暗的色彩特征(图1具有明暗变化的色彩表现),本土色彩与西域文化的交融成为其特色的成因。

对于题材中讲经说教的虔诚故事表达是敦煌壁画色彩的装饰艺术的本质,具有情节表述性的意义,以此搭配出的色彩显现出独特的色彩魅力,在中国美学史上被称为“色彩色敦煌艺术”,色彩展示出来敦煌的艺术充满了民族艺术的自信。

无论是潇洒的造型,还是辉煌色彩的表达都展现出充满律动的生命力,在色彩中表现出节奏化、韵律化的飞动之美。前人总结出的着色标记方法,以程式画诀的方式提高了绘画效率。以盛世中华色彩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外来色彩文化,呈现出华美、博大的色彩风貌。独特的民族性色彩艺术形式表现出宽厚、有力、自信和包容。表现出的和谐色彩具有积极、求真、向善的心理。

敦煌壁画色彩装饰的所呈现出的美感是源自对比与调和色彩的色彩组合关系,在底子色彩处理上多以土红、淡赭石、天蓝、白色为主。配色以淡赭色上配红、绿、蓝,呈现出红色与绿色的补色关系、蓝色与红色的对比色关系,以及色相的强强对比关系,色彩艳丽辉煌。在淡赭色的底色与石绿、石青色的组合,类似于青绿山水的色彩,色彩清新自然、生机勃勃。

由于色彩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化变色,调和色彩群组的配置中色彩产生变化,集中了褐色、黑色、棕黑、蓝黑、灰蓝等色彩的低明度的色彩群组,色彩面貌深沉凝重(图2变色后的敦煌壁画色彩)。

在一些壁画之中,还出现了许多只有白描效果而未涂色的壁画式样,由于种种时间等原因而造成未完成稿。这些线描的式样也丰富了色彩类别,产生无色的素雅之美,与当代色彩表现中大面积的无彩色与少量的有彩色搭配方法不谋而合,具有清宁的时尚美感。

无论是对比配色方法或同类配色方法,以及色彩的和而不同,都产生了具有色彩装饰美感的绘画表达手段,更凸显出其对现当代色彩设计的可参照性。

三、重笔轻写,浓彩淡出

敦煌壁画是立足于中国绘画的技巧,虽然引入大量西方凹凸法的技巧,但始终以表现人物情态和画境的主观性的写意为主。

敦煌壁画中多用单纯明快且对比强烈的原色,重笔绘出和谐之色,但于整体看来,用笔轻松飘逸。所用丹绿之彩,辅以金黄,给人以浓烈华丽、神圣超脱的之感。整体用色的结构、韵律、疏密、节奏有序而行,各窟之间虽有时代之别,但无技艺参差。

色调之美、对比之美、调和之美、装饰间隔、面积配比所构成的敦煌壁画色彩意义重大,对于当代绘画、设计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通过对于主要壁画色彩配比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找出色标和色彩比例关系,恰当地表现出主要配色方法,理性地分析以得出色彩结构,有助于对敦煌色彩更为直观的理解和具体的应用(如图3敦煌主要石窟的壁画色标1、如图4敦煌主要石窟的壁画色标2,如图5敦煌主要石窟的壁画色彩配比色标3、如图6敦煌主要石窟的壁画彩配比色标4)。

作为我国传统的壁画艺术,其中还有很多精髓和营养值得继续发掘和汲取。科学地研究与应用敦煌壁画色彩的艺术与技术,是将传统壁画艺术审美在当代设计的集中体现,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的手段加以研究和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武云超  男 1966年2月北京生人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副教授 研究领域:色彩设计、服装设计、抽象绘画。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大展并获奖。专注于色彩设计与教学,出版《服装设计基础》、《装饰色彩》教材,在中国教育台主讲10节《装饰色彩》课程,在《文化月刊》等发表多篇色彩设计论文。

(0)

相关推荐

  • 张大千《水月观音》

    12月18日晚,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默斋掇英"在嘉德艺术中心举槌.其中,张大千精笔描金<水月观音>以7100万元起拍,8800万元落槌(加 ...

  • 【榜上诗家】王良民||烂熳樱花百里香,西施宜抹淡浓妆。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王良民,网名神国小王子.男,汉族,70后.湖北省崇阳县人,高中文化程度.诗歌爱好者.在浙江省温州市工作多年,业余时间学习诗词写作.作品散见于<格律诗 ...

  • 伊秉绶:隶书浓妆,行书淡抹

    伊秉绶力持风雅,文采映耀一时,书似李东阳,尤以篆隶名,劲秀古媚,独创一家,愈大愈壮,楷书亦入颜真卿之室.精铁笔,其所用印皆自制,与桂馥同,均不轻为人刻.然流播绝少,乞其画者,作墨梅居多. 伊秉绶的书法 ...

  • 伊秉绶:隶书浓妆,行书淡抹,这就是我!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官惠州.扬州知府.力持风雅,文采映耀一时,书似李东阳,尤以篆隶名,劲秀古媚,独创一家,愈大愈壮,楷书亦入颜真卿之 ...

  • 65岁米雪真敢“作妖”,染奶奶灰配大浓妆扮少女,别说还挺好看的

    米雪是知名度非常高的香港女演员,在很多古装剧中都有着出色的表演,她的长相有点偏向骨感,加上下巴比较尖,在面相上给人一种不好相处的感觉,因此在古装剧中经常饰演坏人,将恶人的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现在已经6 ...

  •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高清作品全集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画坛的艺术巨匠,是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 ...

  • 敦煌壁画艺术的美学风格

    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艺术蕴含着&quo ...

  • 敦煌壁画内和壁画外的劳动者

    敦煌石窟的营造者 自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至今,在敦煌这片土地上,经历了朝代更迭,繁荣衰败.无数不知名的工匠.画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营造了敦煌石窟,这份举世瞩目的文化艺术宝库 ...

  • 敦煌壁画中的女性,美绝了

    敦煌壁画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的宝库,保存了大量绘画艺术精品.自隋朝以来,菩萨.飞天.乐舞伎等形象的女性化日益明显,唐代敦煌壁画继承了这一趋势,画中的女性服饰和装扮呈现了唐代的审美理想,反映了中国化和多元 ...

  • 凿窟、工匠和颜料: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

    敦煌壁画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丰碑.不仅学者.艺术家对其艺术成就叹为观止,普通人也能从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如何读懂敦煌>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何鸿所著的关于敦煌的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