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散步》时想到八个问题
听《散步》时想到八个问题
唐建新
一天(注 约在2009年),在前海学校初中部观看了四节来自上海苏州深外及前海本校四位老师做课《散步》。
由于都是一种代表,各位老师都是具有相当水平的语文同行,上课都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四节课,给人的感觉都还不错,第一节质朴,第二节热烈,第三节深入,第四节亲和。上海的柳老先生对前两节课肯定得比较多,认为第一节重视了预习的即字词读音的检查,第二节课堂一直比较活跃,第三节站在生命的高度来提升,第四节也不错。应该说,柳老先生的评课是细致的,也是到位的。
换一个角度思考,则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引起同行们进一步研究。
一是不到600的一篇现代短文,学生学习的难点到底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四节课,学生的回答都差不多,几乎都是一次性回答出和睦、责任、慈祥、慈爱等,内容的把握及故事价值的认可,对一般的孩子都没有难度。这样的课文还需要学习吗?
二是内容理解上几乎都把“背起整个世界”作为难点与亮点,学生也几乎都能够说出整个世界就包括了老人中年人小孩、祖孙三代等,教师除第三节提到生命的起源、以及延续外,其余三节课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差异。我们教师的认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有差异吗?
三是浅文如何深教,能够深教吗?我们的深应该深往何方?短短的580字,耐人寻味的地方何在,除了背起整个世界外,对于结果走小路,其过程值得咀嚼吗?,这样的决定最终是谁做出的,为什么奶奶先不说走小路呢?由这一过程的变化,我们是否应该看到尺水兴波的高妙呢?
四是语文该如何学习呢,学生如果没有学习这一课,有没有感到遗憾的地方呢?这一堂课,站在语文的角度,除了一些和睦、感恩、包容之外,学生还能够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呢?我们这样做课,对一些很朴素的词语表达出很真挚的感情的句子给以强化,意在让学生学习模仿及运用吗?诸如“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这样的句子我们有把握相信通过学习会进入学生的口语学生的作文吗?
五对于作者在有分歧时的二难选择,学生从中能够学习到什么样的品德熏陶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呢,能够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什么样的比过去更加精细的认识呢?能够为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和人生道路上遇到相似情景时提供什么样思考的参考背景呢?
六我们常常用概括故事或者复述故事来要求学生,而实际上,面对远比小学课文内容丰富和复杂的初中课文时,什么样的复述或者概括是老师满意的呢?是一句话概括,还是非得要说出其中的曲折以及原因才算是符合老师的要求的。我们的教学指令是具体清楚的吗?所有的老师能够复述或者概括得来让上课的老师满意吗?
七是我们的公布的甚至还要叙事宣读的供教师自己掌握使用的一些诸如教的硬邦邦的任务目标教学阶段划分,譬如一读把握二读感悟三读讨论四读探究之类,有必要打出来给学生看吗,我们难道不能够将教学过程做得来如行云流水一般圆润无痕吗?
八是我们选用的图片是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妨碍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想象力的发展?一位林黛玉有多么漂亮,如果没有图片与视频,我们以为漂亮得来天上有地上无呢,结果一打出幻灯片,就大跌眼镜:原来不过如此而已,居然还比不上一些学生认为的校花漂亮。语文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图片一出来就塞得满满的,没有了想象的余地,这样的图片在帮语文学习的倒忙啊。
语文学习应该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语言、丰富智慧,为自己学科的最主要的分内之事。发展语言,就是至少在字词成语名言警句文学形象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储备,以便于日后的自如运用;丰富智慧,就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在对社会人生自我的认识上,提供有效的思考决定事情时的积极的参考背景,也就是将人类的很多普世价值观植根于我们的孩子心中,内化为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因为到学校进行高三备考视导,早上七点多到学校,晚上回家很疲惫,起床晚了,没用来得及像平时上班前一口气写完,耽误了一些网友的阅读,实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