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不自在怎么解?
耄耋老人哭诉被子女“关”在养老院:我不是犯人!近日,这条新闻在网上被热议,令人唏嘘。“想回家”的老人是上海91岁的孙女士,她认为子女剥夺了她的自由。
像孙女士这样的情况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那么,应该如何化解“不自在”的心病?
“不自在”一
住养老院感觉被抛弃了
孙女士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多年前老伴儿去世后,她便独自居住。2015年,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受伤,随后被送到医院救治,出院后她就被子女送进了养老院。几个月后,孙女士的身体完全康复,她向子女们提出回家居住,没想到遭到了子女们的坚决反对。老人感觉子女是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剥夺了她的自由。
老人的子女们每周都会来看她,送水果、送药,甚至会把老人的衣服带回家洗……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底线,就是绝不能让老人回家住!一是觉得母亲的性格比较强势,难以相处;二来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养老院有24小时值班医生,有护工,是最适合、最安全的地方。老人的子女还跟养老院签了协议,没有他们的同意,养老院不能让老人出去。
支招:有话好好说 老人需要被爱
“老人为什么不愿住养老院?怕被抛弃。他们觉得只有住在家里,和家人待在一起才会有安全感。老人害怕自己不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方式,在心理和潜意识上抵制某些事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祝赫分析说,随着老人年龄增长,与子女同住的愿望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老人需要爱、亲情,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他建议,子女应找出父母不想住在养老院的真正原因,有话好好跟父母说,想办法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心理负担或传统观念。比如,在工作之余经常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并把老人接回家里住两天,还可以带老人一起去挑选养老院,让老人先感受一下养老院的环境,要让老人认为自己仍然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员。
一位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认为,当下养老方式有很多,老人无须只拘泥于一种。现在很多养老院的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全,可以满足老人们日常的需求,再加上有专人照料,也能让子女更加放心。在养老问题上,老人不能只依靠子女的照顾,还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量,而从经济和思想上独立就是让自己晚年更舒适的第一步。
“不自在”二
一个屋檐下生活几多煎熬
“年轻人在北京打拼不容易,要是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难!”心怀这个想法,2019年初,接到儿子的电话,65岁的 张英 二话没说从老家安徽过来帮忙带两岁大的孙女。
小两口对她的到来表示欢迎,带娃虽然辛苦,张英没有怨言,就是感觉儿媳妇事儿真多,经常埋怨她这个没做好、那个做不对。“我一个带过四个孩子的人,还得听儿媳妇指手画脚,什么洗菜要多泡几分钟才能洗干净,孩子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到城里了,反而浑身不自在,感觉自己有些吃力不讨好。” 在她看来,一家人如果想要和谐相处,需要磨合的地方似乎格外多。
市民赵淑青退休后爱上广场舞,因为要为女儿带孩子,她只能放弃爱好。更让她生气的是,女儿女婿还把孩子的开销推给了她,“从没给过我钱,也从没对我提过,好像我是应该的。”
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可以享受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家庭幸福,但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磕磕绊绊也会变多。不少老人表示,因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生活圈子不同,住一起难免会感觉不自在、不方便,甚至产生矛盾。
支招:有事当面讲 忌多管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卜凌娜分析,老人感觉不自在,除了现实情况所致,也有碍于家人情面、委屈自己的因素,为了家庭和睦选择退让,给自己增加压力,从而有了不自由的感觉。老人应该多为自己考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自己的经济需求、交际需求等,更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做好父母有一个原则,就是对有些事情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给儿女一定的生活空间,不干涉他们的生活;在孙辈教育的问题上,千万不能以'有经验’自居,尽量按照孩子的观点教育孙辈。”退休教师于淑英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即便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生活,老人也可以做到精神独立,多走出家门,而不是一天到晚就围绕家里的几个人生活。”
“不自在”三
“智能化”来了 尴尬却多了
家住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地区的洪光召今年62岁,为了跟上时代,去年他特意买了款智能手机,努力跟家人学习如何使用“北京健康宝”“京医通”“美团”等小程序。但方便生活的同时他也遭遇了尴尬。“比如,使用北京健康宝,扫码的人多时,有人嫌我操作得慢,就嘬牙花子,我打心眼里发急,只好放弃扫码,直接手写登记;还有一次用'滴滴’叫车,也不知怎么操作的,车都没坐上呢,直接把单给结了,这些事都太影响我的学习热情了!”老人说。
而对于智能化生活,74岁的许振江打心眼里抵触,儿子家中新换了电视,电视机和两个电视盒子一共有3个遥控器,他开好了就不敢关,怕打不开。前两天,老人不知碰到了遥控器的哪个按钮,导致画面变小了,最后不得不向年轻的邻居求助。老人觉得有点忧伤,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迈过“我这么大岁数了,不想学”的这个坎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不理解和不熟悉,不知道按下这个按钮会发生什么,会承担何种风险和损失。
支招:克服畏惧心理 跨过心理这个坎儿
网购、上传图片、组织社区合唱团开展“云歌会”,还帮着邻居下单买东西…… 海淀区 花园路街道小关社区居民宋学义搭上信息化快车,玩得不亦乐乎。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并非出自兴趣,而是现实需求。既没有兴趣又没有需求的,压根没有学习的必要了。有需求的就得耐心探索,有兴趣探索。”
“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原因,很难去适应现在智能产品的多样性。而具体学习的时候,记不住,学不会,更多的是因为有畏惧心理和紧张的心态。在学习的时候会畏首畏尾,还有就是年纪大了,不用那些功能也罢的放弃心理。”祝赫分析。
怎样才能让老年人跨过这个门槛?祝赫表示,关键还得靠老年人自身,慢慢培养自己“玩电子产品”的信念,只要不把这个电子产品弄坏了,就可以继续去“玩”。还有老年人要有重点地学习,年纪大记住10个按键功能很困难,那么记5个按键就不难了;其次,有研究发现,很多年轻人教别的老人的时候比教自家老人更有耐心。所以建议年轻人交叉教授,A教B家的老人,B教A家的老人,这样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文/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