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核心就是:“调整阴阳不平衡 ”
调整阴阳不平衡
老百姓有句话——人食五谷杂粮,所以就会有头疼脑热。
那么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呢?
人为什么会得病?
什么叫病?
中国古代,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文字,过去这个病字,是什么含义呢?
这是在最古老的时候,在甲骨文中病的写法。这两个点,这一撇,是一个床,中间有两个点,是表示出汗,右边是一个人,这是一个人靠在床上出汗。中国古代文字,这个字就是“病”的最早的那个字。里面为什么加个“丙”字呢?
丙在中国古代是火的意思。您想想一个人一发烧就没劲了,没劲了就得找个靠背,靠在靠背上,后面还在出汗,那不就是疾病的状态吗?这个是我们的文字中形象地描述了疾病的状态。那么这种疾病的状态,中医说:“这种疾病的状态是表现出来的。”人发热了,就出汗了,也就没劲了,这都是外在的现象。
那么这个现象,如果我们从医生的角度讲:病就是感觉,我这种感觉已经不舒服了,我自己已经没法恢复了,这就叫病。
所以病人就要找一个什么呢?找一个靠背。医生为什么叫医生,不叫二生、也不叫三生,他有两个目的:第一个,他是依靠的依,就是医生的医和依靠的依,同音就同源,他是病人的靠背。所以人得了病以后,找医生,医生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医生的职业就是椅子,就是他的靠背。所以医生不应该对病人说:“您别找我,您找别人去。”因为医生的职业就是病人的靠背。所以第一个含义叫做“依”,依靠的依。
第二个含义呢?是从医学角度上讲了,中医认为人在正常情况下,天热了出点汗没关系,正常该出汗出汗,该不出汗不出汗,这叫正常状态。那么出现了既发热,又没力气,又出汗的状态。从中医角度看,认为,不是细菌病毒的问题,是体内的阴阳不平衡了,本来人的阴阳是平衡的。
什么叫阴阳平衡?
晚上睡觉,白天干活,晚上睡的香,白天干活有劲,这就是平衡的状态。
如果阴阳不平衡了,中医认为就是疾病状态了,不管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症状,或重或轻的症状,只要阴阳不平衡了,那就是疾病状态。比如有的人,晚上本来该睡觉的时候,就是睡不着,睁着俩眼睛看着天花板;白天应该干活的时候,他坐那就打盹,这种状态肯定是阴阳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中医就叫做疾病。那么医生的第二个责任是什么呢?
就是通过药物、针灸、各种方法,把这个被破坏的阴阳,被打破的平衡调整过来,变成阴阳完全和谐的状态。
这种阴阳和谐的状态,我们说“阴平阳秘”的状态,
就是大写的“一”,道生一的“一”。这个“一”字不仅仅是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它是阴和阳的完全结合,就叫做“一”。这个一缩起来就是“太极”,中国古代文化有个点,这个点就是太极,就是人最原始的状态。
如果就人来讲,妈妈怀胎的时候,人就是那“点”,人是那个“点”发育出来的,变成生命就变成“一”了。那医生治来治去最后结果是什么呢?是治成“一”的状态,就是回归到了阴阳平衡的,完全吻合的状态。
所以《黄帝内经》讲:“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就是阴气很和平,阳气非常固护自己,这个时候人就处在“一”的状态。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精就是精气神的“精”,神就是我们的精神,说明身体和心态都处在一种非常平稳的状态。如果治来治去,变成了阴阳绝离的状态,精气乃绝,这大夫给患者治半天治成了“二”了,阴阳合不到一块了,就上“八宝山”了。所以中医学上病和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
如果我们大家很好地调整自己的阴阳状态,就不会进入那种阴阳不平衡的状态。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少出现或者不出现,疾病的机率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