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治 阴虚 的无上妙方
天一生水,命曰真阴。真阴亏,则不能制火,以致心火炎上,而克肺金,于是发热、咳嗽、吐痰诸焉。盖发热者,阳烁阴也。咳嗽者,火刑金也。吐痰者,肾水虚泛而为痰,如锅中之水,热甚则腾沸也。此时势,岂徒区区草木之功所能济哉!必须取华池之水,频频吞咽,以静治于无形。然后以汤丸佐之,庶水升火降,而成天地交泰之象耳。主方在吞津液。华池之水,人身之金液也。敷布五脏,洒陈六腑,然后之于肾而为精。肾中阴亏,则真水上泛而为痰,将并华池之水,一拥俱出。痰愈多而肌愈瘦,病诚可畏。立一法,二六时中,常以舌抵上腭,令华池之水,充满口中,乃正体舒气,以意目力送至丹田,口复一口数十乃止。此所谓以真水补真阴,同气相求,必然之理也。每见今之治虚者,专主六味地黄等药,以为滋壮水之法,未为不善,而独不于本原之水,取其点滴以自相灌溉,是舍真求假,不得为保生十全之计,此所以谆谆而为是言也。卫生君子,尚明听之哉!〔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卷1《治阴虚无上妙方》
.......
古人云:“大道至简至易。”此方真乃是简单易行的无上妙方!然而却很少有人重视和持之以恒的应用。原因何在?因现代生活环境的影响,人多浮躁。很难做到“二六时中,常以舌抵上腭”,更难做到“乃正体舒气,以意目力送至丹田”。我发现;现代人“动”的行为易做,而“静”的心态难为。故现代人更愿意采用服药的方式补肾,因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数补虚药“壮阳”的多“滋阴”的少。而朱丹溪说: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越补就越阴虚火旺!如果自己难做到“二六时中,常以舌抵上腭”,那么可以用一个方便法来替代。李时珍指出:“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如何让人口中的津液“泉涌”呢?早在400多年前,李时珍就倡导“常含枣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的养生方法。“此皆借枣以生津受气,而咽之又能达黄宫”,借口中含枣核来“制造”津液,是个绝妙的方法。大枣是中国特有的果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早在《本草备要》中就有记述:“说红枣能补气益中,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养,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吃完枣肉后,别急着吐核,将枣核含在嘴里10—15分钟,用舌尖不断地翻动,待口中的津液较多时,徐徐咽下,然后再重复上述动作,即解渴又治病。
吞津咽液是历代养生家推崇的养生方法。津液是什么?古人造字为什么“活”字是“舌”加三点“水”呢?足以证明津液是“活”人之水!实践证明吃完枣后将枣核含在嘴里,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唾液中含有多种酶类,具有帮助消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坚持练习,可以缓解口干口渴、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还能起到养颜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的老年朋友来说,可润泽胃肠,促进消化,特别对糖尿病有特殊疗效。
注意事项:咽津液切勿连同枣核一起吞下。儿童及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人不宜采用此法。民间有“枣益脾而损齿”的说法,枣糖分含量较高,不利于牙齿的健康,因此,有龋齿的患者不宜长时间含枣核,即使是牙齿健康的人,含枣核后应及时漱口,方便时,最好能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