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夺位,为什么李渊是第一责任人?
李世民作为唐朝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一手缔造了贞观之治,他对于历史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也都知道,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的皇位。
在禅让制被继承制取代以后,古代帝王就定了一条规矩,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样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了是天子,而其他人就不用有什么非分之想,然而天子之位让人垂涎,自古以来篡位者数不胜数。
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唐太宗,自然也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说不定唐朝也未必能流传290年,那为什么说玄武门之变的第一责任人是李渊呢?
这事得说回李氏打天下的时候!
李渊原本是隋朝的唐国公,因为隋炀帝荒淫残暴,穷兵黩武,李世民看出了天下即将大乱,于是策动李渊起兵反抗隋朝,谁知李渊直接将他绑了,要送到朝廷依法论处,好在李世民早有布置,逼得李渊不得不反。
从这件事情也就可以看出,李渊的内心是迂腐的,而李世民的内心是充满野心的,他们两个原本就不是同一路人,相对来说,李渊更喜欢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
在他们正式起兵之后,李世民带领军队开始征战天下,立下了数不清的军功,李渊和李建成虽然也有带兵,但是加起来的军功都不如李世民,就算是李世民当时直接称帝,支持的人也会多于反抗的人。
出于对父亲的尊重,也出于对传承的敬重,李世民选择了扶持李渊做皇帝。
结果呢?李渊更偏爱李建成,也执着于嫡长子继承制,于是封了李建成做太子,而李世民只是个世子,与皇位擦肩而过。
按道理来讲,既然不给李世民做皇帝,那就应该削了李世民的政治权利,以防止李世民篡位,但是李渊偏偏不,他这时候忽然表现出老父亲的慈爱,也可能是处于对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愧疚,他又给了李世民一部分政治权利。
甚至于李渊还想过,分一半国土给李世民,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共同治理天下。
这种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小孩子都懂,唐朝之前有那么多朝代,因为夺取皇位发生兄弟相残的也不在少数,或许李渊是个不喜欢看历史的人,所以李世民后来才会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么一想,这句话可能不只是感慨,还可能在嘲讽他的老父亲。
简而言之,对于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李世民来说,只是当一个世子是不能忍受的,他的目标从来都是做皇帝,毕竟他才是那个挑起反抗隋朝事业的人,而李渊和李建成都只能算是受益者。
再说了,就算李世民答应,那些跟随他打下天下的功臣们能答应吗?
如果李世民被冷落,这些跟随着他的大将也就难以有施展的空间,甚至还会处于皇帝的忌惮,而惨遭陷害杀死,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李世民都不得不反。
再说李建成,他有把握镇得住李世民吗?
他没有,所以最好的结果找机会杀了李世民,以绝后患,顺便将李世民的那些大将连根拔除,免得犯上作乱,推翻李氏唐朝再新建国度,毕竟刚刚打下隋朝江山的这些人是有这个能力的。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就和李建成斗得如火如荼,可李渊都不当一回事,甚至还扶持了齐王李元吉,在两者之间做平衡。
也正是因为李渊的这种视而不见,才让李世民彻底走上了“玄武门之变”的路。
李渊可能在想,自己的时间还很长,可以慢慢地处理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最终在死之前一定能想出一个妥善的方法,可是他小瞧了李世民的野心,也小瞧了两兄弟之间势同水火的关系。
其实从李渊决定立李建成为太子,又不制裁李世民的时候,这一切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等双方私底下打得如火如荼,即便李渊身为皇帝,又是两人父亲,他也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要出手,就一定会打破平衡。
到时候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二选一这个问题他一直都不会。
再往前看一点,也许李渊从来都不适合当皇帝,不然也不会在李世民想反抗隋朝的时候就将他绑了,他之所以走到这个位置,都是李世民在后面推波助澜,李世民才是唐朝的开国根本。
一个人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李渊左手握着并不能完全掌控的皇权,右手还想掌控好父子亲情,不得不说是一种奢侈的理想,也正是因为这股帝王家多余的柔情,才让李世民和李建成不得不自相残杀,因此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如果一开始李渊立了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未必会死,更别说李世民还杀光了他们的孩子,我想李渊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也是崩溃的。
就是不知道他是后悔居多,还是恨李世民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