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风,你想知道的可能都在这
风为病长善行变,虚邪贼客半偏枯。
中风历节病证治,金匮要略击临床。
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4月份,转眼之间半年有余,伴随着宋柏杉老师《直击临床讲金匮》的课程,我们一边学一边用。
曾记否《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上工治未病”、“千般疢难”、“人能养慎”……
曾记否《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的“麻黄加术汤”,宋老师直面疫情,敢于发声……
曾记否《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的“鬼故事”、“带状疱疹”的瑟瑟发抖……
曾记否《疟病脉证并治第五》的柴胡桂姜汤全面解读……
现在我们来到了金匮第五篇《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在宋老师的学术体系里,中风历节篇乱简、错简相对较多,不好理解,为了学员更好地理解,宋老师经过半个月的备课,从临床实用出发,重新归整了中风历节篇内容,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一切经典都是为了临床服务,而非拿来崇拜,即使有被抨击的可能,我依然愿意讲出我真实的想法,以待后人。
所以宋老师一以贯之,从总论开始,详细讲解了外中风,头面中风,中络,中经,中腑,中臓等内容。
穿插讲解了“侯氏黑散”、“风引汤”、“头风摩散”、“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近效术附汤”等金匮方剂。
补充讲解了中风先兆、面神经麻痹、风疹、肢麻、以及针灸、放血在中风中的应用,并且详细讲解了自己的常用效方,银翘散加味。
宋柏杉:银翘散加味解读与临床应用:
其中有经典,有体系,有经验,有临床。如果您还想相互参照,更进一步,那再学习一下《宋柏杉·攻克十大专病之中风篇》,我想再面对中风病人,您可能就已经胸有成竹,有理、有法、有方、有药了。
宋柏杉:攻克十大专病之中风篇
【精彩观点】
1、一切经典都是为了临床取的疗效而服务,而不是拿来崇拜。
2、部分面瘫可参照感冒论治,偏于风寒,可采用麻黄汤;偏于风热,可参考银翘散加味。
3、风中三阳经的重要表现,一是硬瘫,二是舌质硬,我们可考虑疏风解肌,通利三阳。
4、通利三阳的方法:一是开三阳(葛根汤、柴胡汤、青龙汤、白虎汤、理中汤合方),二是柴胡解肌汤,三是防风通圣散。
【病案选编】
病案五
王某 男 72岁
脑中风三年后右半身活动不利,失语,肢体僵硬,头晕,步履困难,身体重浊,食欲可,睡眠可,恶风寒,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舌暗质硬苔白厚,脉沉偏数。西医查:前列腺癌。
【诊断】:中风后遗症
【证型】:风热闭阻经络
【方剂】:柴葛解肌汤
【处方】:柴胡20g,葛根30g,白芷10g,桔梗10g,羌活15g,石膏30g,黄芩20g,白芍10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7付,水煎服,日三次。
二诊:吃上方一剂当晚汗出淋漓,突然就会说话了,身体沉重减轻,行动较前自如,大便通畅,小便仍然不利,舌变软一些,苔白偏厚,脉沉。
【方剂】:四逆散猪苓汤下瘀血汤
【处方】: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炙甘草10g,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5g,阿胶10g(烊化),大黄15g,桃仁15g,土元10g,生水蛭10g,15付,水煎服,目前正在治疗。
病案六
高某 男 44岁
2012年左侧脑梗,2018年脑干梗塞,失语,肢体僵硬,头晕,抬不起头,步履困难,两个人搀扶勉强能够走几步,面黑而赤,身体沉重,食欲可,睡眠可,怕冷,大便干燥,小便失禁,舌暗质硬苔白厚,脉沉弱。
【诊断】:中风后遗症
【证型】:风热闭阻经络
【方剂】:葛根汤合大柴胡汤
【处方】: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柴胡20g,大黄20g,枳实30g,黄芩10g,半夏15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7付,水煎服,日三次。
二诊:语言较前清楚,面赤减,能够独立行走一百多步,头能够抬起一些,已经不尿床了,大便日一次,大便成型,舌红苔厚,脉沉。患者自己能够表述身体沉重。
【处方】: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柴胡20g,大黄20g,枳实30g,黄芩10g,半夏15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7付,水煎服,日三次。
三诊:语言进一步清楚,面黑减,已能够独立行走几百米,能够抬起头交流,小便能够控制,尿偏急,舌红苔略厚,脉偏沉。
【处方】: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柴胡20g,大黄20g,枳实30g,黄芩10g,半夏15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7付,水煎服,日三次。
四诊:原方继续服用一周。
五诊:行走缓慢,语言较清晰,夜里已知道自行小便,舌淡红苔略厚,脉略沉细。予以小续命汤
【处方】:麻黄6g,防己6g,人参6g,黄芩6g,桂心6g,炙甘草6g,芍药6g,川芎6g,杏仁6g,附子9g,防风9g,生姜30g,15付,水煎服,日二次。
六诊:语言清晰,能独立行走,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15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