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榆钱飘香时
又到榆钱飘香时
□骈国华
春渐深。清晨在西园小公园里散步,不经意间瞧见那棵老榆树上已经挂满了一串串翠绿色的榆树钱子,随风飘来一阵青涩的淡香。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爬在树杈上,一把一把地捋着榆树钱子往下丢,树下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在地上拣拾。顿时,童年捋榆钱子的情景历历在目。
童年的故乡,村庄的家前屋后、路边沟边,分布最普遍、生长最茂盛的就是那一棵棵榆树。榆树有着不凡的生命力。一粒成熟的榆钱子随风飘落在哪里,便在哪里蛰伏,第二年开春,一场雨水过后,便会破土而出。雨天,随手从路旁或沟边拔起一棵,往家前屋后一栽,准活无疑。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浇水、施肥,更不需要剪枝呵护,不到一年多的功夫,就能长到酒杯粗,一人高,
雨水之后,榆树的枝条逐渐变柔变绿,说不准哪一天,它便满怀激情,绽放出一串串圆圆的、薄薄的、重重叠叠的、翠绿色的榆树钱子,在温暖的春风里摇头晃脑。这个时刻,也是我和小伙伴最欢快的日子。我们时常灵猴般攀上树干,稳稳地坐在榆树枝桠上,捋下一串鲜嫩的榆钱子,塞入口中,慢慢的咀嚼,春光里飞扬着我们欢快的笑声,定格了我们顽皮的形象。大人说,小芽子在“咬春”呢,咬过春,这一年我们就会顺顺当当,不会遇到灾祸了。
童年时代,家乡比较贫穷,乡亲们将捋下来的榆钱子用热水简单地焯一下,掺入杂面一和,蒸成榆钱饼充饥,用来解决春天粮食不够吃的困难。记忆最深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家缺粮,户户“瓜菜代”。那三年,我家那个村庄,家前屋后的榆树钱子都被捋得精光。记得有这样的一首诗:“密密匝匝万铢钱,当年春风赐可怜。半碗榆粥裹饥腹,如今忆苦又思甜。”
榆钱变老后,飘落一地,阵风吹过,它们打着旋儿飞向四面八方,也许是借助风力轻松去旅游,也许去寻找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榆钱飘落后,榆树就放叶了。榆树叶子淡甜清香,嫩叶用水焯一下,也可以和入玉米面煮粥或做饼吃。榆叶一出来,大大小小的虫子就爬满枝叶,没日没夜地蚕食,几乎每一片叶子都不放过,能把满树的叶子啃得都像筛子眼。若换成别的树,就活不成了,但榆树不会死,它很快又会萌发出一树新鲜的绿叶来,来年仍会结出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一树榆树钱子来,任人采摘。
又到榆钱飘香时,一棵榆树万铢钱。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好了,细米白面、鸡鱼肉蛋早已成为家常饭菜。但每年春天,故乡还是会有一些人家去捋些榆树钱子炒鸡蛋,做饼吃。不过,那纯粹是为了尝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