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是一堂精妙的电影课

和北堂一起看电影

「影评」

作者:东狐

一位热爱观影,热爱文学的少年

图片源自网络

《波斯语课》,是一堂精妙的电影课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3月份上新了一部小众类型片。

影片的票房不高,却好评如潮,甚至被媒体称为“奥斯卡遗珠”。

它是一部战争片,却看不见大枪大炮,也看不见血流成河。

它的镜头从来没有指向正面的战场,我们却能看到战争的残暴和荒谬。

它名为《波斯语课》,讲的却是一堂精妙的电影课。

不见硝烟的战场

《波斯语课》的故事发生在1942年,正是在二战期间。我们理所当然以为故事将在军队、枪炮、战场中进行时。

《波斯语课》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视角,它的镜头指向了集中营以及高级军官科赫的办公室。

这是它的精妙之处,这将它区别于其他所有通过血肉横飞的画面,通过生理刺激以达成使观众愤怒、厌恶或是恐惧的战争片。

于是我们开始放松心态,去面对一个关于犹太人编造假波斯语向德国军官授课,并因此获得求生机会的故事。

但当导演让掌握极权且武断多疑的高级军官科赫登场时,我们就知道,对于假扮波斯人的尤恩来说,他将进入一个复杂的战场。这个战场的形势可能远比战争的一线更严峻。

在这个复杂战局中,尤恩需要不断地编撰假的波斯语以取得科赫的信任。

但是尤恩没有纸和笔,编撰新词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真正困难的是记住新编撰的词。

如果是曾深受学习外语之苦的90后或是00后,一定能体会这其中的困难,更何况在随时可能失去性命紧张的氛围下。

所幸的是尤恩因为教学波斯语,而得到高级军官科赫的礼遇,获得了记录集中营犹太人名单的工作。

而当尤恩记错了一个单词,科赫将他怀疑为骗子时,态度和初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之下,让我们知道不论尤恩是怎样一种身份,他永远都不过是俎上鱼肉。

这就是战争的荒谬之处,因为战争赐予一方权利而令另外一方沦为奴隶,使得人和人之间变得不平等。

在这一刻,我们所有人将再次意识到,这是一部战争片,而导演的镜头也同时不断推向集中营的俘虏们。

虽然后面尤恩还是骗过了科赫,并重新取得信任。但他却亲眼目睹了同胞的苦难,以汤水为食,却每日都在干重活,而且还要受到军队的欺凌,甚至可能会遭受枪杀。

我们发现这部电影的导演非常慎用大全景,但却将这个景别用给了运输大量犹太人尸体的场景。

几辆运输尸体的木车和占据画面更大空间的雪地形成强烈的对比,人对于战争的渺小正像是木车对于雪地的渺小。

尤其在无数个近中景镜头之后,一个巨大的全景镜头裸露在我们面前时,那种渺小感更是压得所有观众透不过气。

同时在这渺小感之中,激起观众愤怒无比愤怒的情绪,当然也激怒了主人公尤恩。

活在随时会死去的恐惧中的尤恩,在纳粹党派被敌军驱退时,决定离开科赫身边,甚至甘愿选择以和同胞们一同赴死的方式。战争的残酷之一就是让人失去希望。

当然尤恩最终被科赫救下,影片的结尾科赫逃往波斯,向波斯人说着满嘴假波斯语的绝望惹人发笑,同时也侧面印证了战争的荒谬。

但其实波斯语课的真正下课时分,是在尤恩向美军口述两千多名遇害同胞的姓名的时候,这是导演对纳粹和所有杀戮者的一次历史性讨伐。

战场中的人

电影的艺术在于展现丰富的视听语言,在于努力展现完整的物质现实,所以电影展示的是一个复杂的世界。

它不仅仅讲了一个故事,或是讲了战争的残酷和荒缪,它还有更多丰富的细节。

而所有细节中,我们最该关注的是人,如果不关注人,将错失电影最重要的内容。

首先我们讲到尤恩,他满足了我们对历史上聪明绝顶的犹太人的幻想。也符合男主角的要求——始终在完成整个故事中最艰难的任务。

当科赫表示需要将每天记忆的单词量从4个增加到40个时,尤恩和我们一样的恐慌,但他却完美化解了这一问题。

导演的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将角色过度神化,同时又让我们忍不住对角色顶礼模拜。

尤恩深受喜爱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他还是一种我们极度向往的精神的代表——不破罐子破摔的精神。

即便是在极度昏迷状态下的尤恩,依旧努力保持清醒地去创造一个生存的突破口,取得一个再次生还的机会。

接下来我们谈我们的反派主角,科赫。不知道其他朋友怎么去看待科赫,但东狐竟从头到尾不曾对这个反派角色感觉到厌恶。

其中之一的原因在于未曾看到他亲手染上鲜血,另外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的多疑和武断的性格,使得这部同时涵盖悬疑元素的电影更具有戏剧性。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发现他不是纳粹党派的忠实拥趸者,他加入纳粹只是因为他看到纳粹的军人好像生活得很快活。

科赫没有想到过德国纳粹会百分百胜利,已经留好了前往波斯的退路,学习波斯语。

在和尤恩的对话中,我们得知科赫在当兵之前,不过是一个三岁丧母,终年在厨房工作的一位普通厨师。看到这里大多数人不禁失笑,军队和武器竟然让一位“厨子”掌握了生杀大权。

也许是因为他最终救出了尤恩,让我们对他心生好感,即便他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不输掉20罐肉罐头。所以当科赫向波斯人说出一口假波斯语时,竟让我们在觉得有趣的同时,还感到有一丝遗憾和心疼。

再来看看其他的非主要人物。在集中营外围劝尤恩回去的老兵,是被迫参战的代表,他的身上完全不体现杀戮之气。

与老兵完全相反的是下士拜尔,他全剧之中从头到尾都在尝试欺压俘虏们,想方设法要残害尤恩,在某次失败后,枪杀了尤恩的同胞。如果不是因为权利不够,否则他完全符合二战时期杀戮恶魔的形象。

而其他角色都扮演什么角色呢。史托弗,能力不足,在战时依然不忘沉溺于与指挥官或拜尔的情爱之中。

雅娜同样沉溺于情爱幻想之中,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失利者,因此变得狭隘。给我们呈现了二战时德国女军人的另外模样。

掌握最大权威的指挥官,一样有着斤斤计较的心胸,以至于要将自己的情妇送往战区。

而真正不幸者的代表,为尤恩杀死真正波斯而牺牲自己的犹太朋友,又是所有被纳粹残害的代表,同时他又象征着一种知恩图报的美好精神。

所有角色形象都丰满而鲜明,使得这部电影充满魅力,并让这部电影在虚构故事中展现出了最大程度的真实。

结语

《波斯语课》可能不是以视听语言见长的电影,但在剧作上却是难得一见的好电影。它的主题明确,而且主线非常清晰,选择的观察角度又非常具有独创性,既具备电影剧作的强大基本功,又在行驶电影艺术开拓创新的职业。

导演同时深谙电影的真谛,能将它区分于故事,既遵守故事的本性,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展示电影中的物质现实,将一个个人物丰满化,将合个场景细节化。

《波斯语课》并不是语言课,而是精妙绝伦的电影课,东狐由衷希望这样的好电影会越来越多。

(0)

相关推荐

  • 如何才能“穿新鞋走老路”,本片教会你所有套路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任何一个人只要能激发出来潜力,就一定能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狗急跳墙"这个词语并不是很恰当,然而它代表的是狗在受到强烈刺激之后,就会做出来一些平时根本做不出的 ...

  • 我将以2840个名字呼唤你

    有时候有种奇妙的感受,总觉得有些东西,是没有时空限制的,是息息相通的,所谓正义,良心,人性. 1987年,韩国律师宋佑硕因策划及参与悼念釜山事件伤亡人士的追悼会,聚众集会被逮捕,在公诉庭审上,由于为宋 ...

  • 这片引进可以,跪求别删

    聊到影史神作,总绕不开这几部: <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 它们赚足了我们的眼泪,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更让不少人从此爱上了电影. <美丽人生&g ...

  • 62.【观影】波斯语课:上午看一遍,晚上去二刷

    62.波斯语课:上午看一遍,晚上去二刷   二战时期的电影看过一些,每看一部,就会震撼一次,那些人物在心底里会长时间存在.也许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也忘记当时的剧情,但是,就会有一些模糊的影像,在滋生对生 ...

  • 波斯语课:去年评分最高战争电影!(内含资源)

    波斯语课:去年评分最高战争电影!(内含资源)

  • 输给《少年的你》,这部错过奥斯卡的年度高分佳片,实在太可惜!

    就在几天前,奥斯卡公布了今年的提名名单. <少年的你>成功入围最佳国际影片.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庆祝. 华语电影,终于又一次在奥斯卡拥有了姓名. 然而有一位同样优秀的种子选手,在申请的最后 ...

  • 20年度评分最高战争片,用2840个犹太人名字,换一条命,牛

    "平庸之恶",一个哲学术语. 这个概念由犹太裔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1963年出版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一书中提出. 书名中的阿道夫·艾希曼是 ...

  • 那场战争,给我们留下讲不完的神奇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整整75年,但是在世界各地的银幕上,我们还可以不断地看到讲述那场战争的电影.就像7个音符可以组织成无穷变化的音乐一样,那场战争似乎也给我们留下了讲不完的故事.最近的这个故事,就 ...

  • 这片没有让我白等

    几乎年年都有关于二战,关于犹太人悲惨遭遇的电影. 今年是这一部--<波斯语课>. 很佩服创作者们的想象力,对于这样一个诞生了无数经典.被人反复拍摄的题材,他们还能挖掘出新的角度,给予观众不 ...

  • 《波斯语课》:把受难同胞的姓名,变成一门语言

    在集中营里,语言可能存在哪些意义? --------------- 装载着一群犹太人的卡车上,一个饥饿的人用偷来的波斯语神话书,和吉尔斯交换三明治.对方特意强调神话书极有价值,结果这话成了吉尔斯后来命 ...

  • 《波斯语课》:语言乌托邦的诞生与毁灭

    (马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 影片最直接也最深刻的寓意就在于语言/词语如何记录亡魂,铭刻灾难.若把历史学看作一种打捞工作,那结尾处,雷扎一个一个地念出那些亡者的姓名时,电影的历史学目的也得以达成. ...

  • 波斯语课

    <波斯语课>,影片开头inspired by true events这句话被翻译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这句话翻译成"故事灵感来自于真实历史事件" ...

  • 《波斯语课》:2840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来源:海南日报2021-03-29 09:33 作者:麦青 有一种影片在做乘法,举不胜举的烧脑情节,连环套式的结构铺陈,让人仿佛步入一个叙事的迷宫,比如诺兰的<盗梦空间>:有一种影片在做加 ...

  • 今年奥斯卡没有它,是奥斯卡的损失

    学会一门语言有多难,每个学过英语或其他语言的人都知道. 那自造一门外语呢?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为了活命,用2840个人名编造了一门"假波斯语". 不光要自己编,还要给他的学生--手握 ...

  • 谈谈《波斯语课》与《江湖医生》的差距

    星期五言:近来很多朋友欲约星期五文艺谈谈<波斯语课>这部电影,原因在于它在豆瓣上很火,评分率很高.可问题是,关于二战反纳粹的类型片在豆瓣评分自古以来就很高,热度很大,这实在没有什么好谈的. ...

  • 一堂急中生智的波斯语课,拷问每个人的灵魂

    本文导读: 人类并非如自己所愿那样充满理智,反而容易被诱惑.洗脑.裹挟,变得容易受到操控.那个动乱年代的人们如此,如今科技发达时代的人们就有所不同吗? 夕阳西下的密林深处,波光粼粼的河岸旁,急促的枪声 ...

  • 普通人之中的平庸之恶 | 波斯语课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的身边有这么一个人:   身材魁梧,相貌虽说谈不上英俊潇洒,但也算得上是堂堂正正,一表人才:   虽然出身贫寒,家境坎坷,但他不甘沉沦,发奋图强,苦练厨艺,年纪轻轻就成为一名饭店的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