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哪里最难?答曰:入门!(练拳3年也得看)

弟子问道:师父,想练好太极拳哪里最难?

师父答曰:入门!

弟子:Why???

师曰:因为一不小心就练成太极操……

弟子:请师父开示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

这句话阐述了太极拳学习入门指引精髓。

这是无数位先贤、前辈、太极拳家们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而成的,对太极拳初学者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 这句话既指出了习练太极拳的入门途径“须从无极始”,就是说练太极必先求无极,先练无极后成太极;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

  • 又指明了“阴阳开合”是太极拳的核心,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就是太极,开合是使阴和阳矛盾的双方达到统一的方法,即开合运阴阳,所以认真细心地求“阴阳开合”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这句话还揭示了太极拳是内功拳性质:

第一,动静相兼,即静中生动,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第二,内外俱练,即既练内功又练外功,既练太极之气又练太极之形;

第三,性命双修,即既练先天又练后天,既练神又练精与气。

依照上述三点,习练太极拳、乃至修炼太极功夫的入门指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一)练拳须从无极始

为什么说“练拳须从无极始”,或者说练太极必先求无极呢?

不从无极入门,或不先求无极,能不能练成太极拳呢?

太极的本质特征是:静极生动,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太极动静而阴阳分,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太极分开来,只是一阴一阳,阴阳分而天地立;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物化生。明阴阳开合旋转互为其根、互相调济而滋生万物的交合。太极图本质特征是:阴阳互济,动静相兼。

求无极的方法就是静站无极桩。选择环境幽静、空气清闲之处,自然站立,周身放松,屏除杂念,收心求静,逐渐使自己心定神宁,身心虚静,物我两忘,一念无思,一物无有,躯体如同虚空无物一般,而进入一片空空洞洞的无极象。

如此静心站立静待其动,纯任自然,待到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由无极而现有机,静极生动,动则太极生焉。要坚持不辍、时无间断地静站久站,于无形中渐生太极一气,于无形中渐渐感而遂通,则功力与灵气俱增也。

太极拳是内功拳,以修炼内功为本,内外俱练,内壮神勇,外强筋骨。太极拳的内功威力是靠太极拳抽象柔内劲来体现的;太极拳的内劲是拳术的统帅和核心,拳若无劲,其术无用,而太极拳的内劲是以精、气、神为物质基础的,精满气足神聚,则内劲自然浑厚虚灵。其用时,劲贯着中,功助拳威,要刚有刚,在柔有柔,刚柔兼至,忽隐忽现,疾如闪电,惊似炸雷。

拳谚云:拳无功,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功。内功为武术之根本,得其一而万事备。没有充足的内气,武术的威力是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太极拳特别注重内功的培养,以功为本,以养为主,以拳为母,三者合一,方能成功。

练内功,首先是集内气。而静站无极桩是练内气的首要功法和筑基功法。所以先求无极就是先求内功,就是要先培养和壮大内气。通过静站久站无极桩,逐渐培养和强壮内气,充实丹田,通过静站久站无极桩,可使上体更为虚灵,下体更为稳固,上虚下实,沉重如山,不惧他人推倒;而又身心虚静,内外严整,上下合一。

(二)阴阳开合认真求

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意气神形合一地描绘阴阳太极图、运行太极阴阳之理的过程。通过升降循环、虚实开合,使阴阳二气盈虚消长、互相调济,在若有若无、不即不离、不偏不倚之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逐渐达到循环无端、动静无始、浑然无迹、刚柔相济、虚至虚灵的术极太和之境,即始于无形,成于无迹,复归太极原象。

太极两仪,动之则开,静之则合。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开者为动为阳,合者为静为阴。而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一开一合,阴阳互济,动静开合运其阴阳之理。先求无极是静中求运这法,由无极而生太极之一气;行气走架是动中求静这法,由开合而运阴阳之二气,使神气合一,浑灏流转。

太极拳运动,无非开合二字,“一开一合,拳术尽矣”,故太极拳亦可叫开合拳。观上下、左右、前后、升降、屈伸、往来、虚实、顺逆、进退、卷放、蓄发、松紧、呼吸、吐纳……之中无不有开合。处处有开合,时时有开合。开合无处不在,阴阳无时不见。开之则阴阳相分,清升浊降;合之则阴阳相交,混融相抱。

一开全开,意气神形俱开;一合全合,意乞神形皆合。而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阴阳互济,太极为真。细研之,开合有内开合与外开合。内开合即气机之开合,一开百脉皆开,一合百脉皆合;外开合即机体之开合,一开四肢全体皆开,一合四肢全体皆合。外开合以内开合为本,内开合以外开合为助,内外合一则内气充于肌肤,入于骨髓。

内开合以丹田开合呼吸为主;外开合以胸腹开合折叠为主。丹田乃生气之舍、气运之源,前丹田气之海,后丹田气之根。丹田开合呼吸,就是丹田自然呼吸法,中气得以达于脐下;显于外则是腹式呼吸。

丹田呼吸是自然发动的,当练到一定的火候,丹田才能开合呼吸,非有意用腹部呼吸。胸腹乃乾坤两卦,胸腹开合即为阴阳乾坤之道。一身之开合首在胸腹,胸腹开四肢开,胸腹合四肢合。胸腹开合折叠,丹田开合吸引,任督两脉得以沟通。十二经脉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阴阳二气并行不悖而相合成一气,择其中和这道而开合,久久练习,自归太极之原象。

所以说要学习太极拳,必先练习无极桩,无极就是先求内功,练内功首先练内气,就是要先培养和壮大内气。

通过静站久站无极桩,逐渐培养和壮大内气,充实丹田,行通经络,布满周身,身体犹如充满了气的皮球,浑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棚劲;再结合太极拳的螺旋缠丝法,使内气缠绕运行于肌肤骨节之中,敛入骨髓之中而形成太极拳特有的刚柔相济的缠丝内劲。

通过久站无极桩,可使上体更为虚灵,功法更为稳固,上虚下实沉重如山, 不惧他人推倒;而又身心虚静,内外严整,上下合一,周身一家,在行拳走架时,就能合乎上下相随,节节贯通,一动无有不动的太极拳整体运动的要求。

欲求真功太极入得门,无极桩法之外都莫寻!

先练无极桩,先练内功,太极拳以培气、养气、聚气为首要,以行气、运气、通气为法则,以壮气、混元一气为宗旨。功 法、拳法、养生法三法合一才是太极拳真谛,所以练拳首先要培气、养气、聚气。其实不论太极拳、形意、八卦入门都是从无极桩开始的,先做到空空静静,然后再谈其它。对初习武者,就要求先以站桩练气为基础,拿无极固根培气桩来说是特别注重对气的修炼(可称为“内壮集气”)。练得好,则气贯丹田,强若不倒翁。

而真正的无极桩是从固根培元桩为基础起点,共有五个小内容,分别是:

1,无极下气桩

2,无极束身桩

3,无极托宝桩

4,无极抱球桩

5,无极心神合一桩。

虽然只是五组小动作,但却也是三步修练之法,能让每个习练者充分体悟到桩功的松、紧、动的变化,每一个动作每桩法各有偏重,如:松求的是人体的身心健康状态、紧桩求是六面力和间架结构、动求的是“全力以赴”状态,亦即全身力量都进入有效工作状态的状态,三步功法环环相套,会让习练者用最有效的方式轻松达到养生的目的并找到内家拳门径,功夫讲武缘,说给有心人传给有德之人。

初境——培元养气,疏通经络。

中境——练气化力,由气进神。

高境——从神化敏,出神入化。

站桩和修心相结合,形与神俱、身心同修,修性又修命,既修定又修慧,身体见效快,既挖掘了站桩的潜力,又实现了身心不二、安心立命。这样才能尽终天年、体证大道!

功夫讲武缘,只传有德之人,感恩修行路上有您结伴同行!!!

(0)

相关推荐

  • 三言两语话太极(二十九)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5月5日 談拳說道 一.关于"拳道"与"人道" 生活中人们常說"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一句諺語,原话是"All Road ...

  • 太极拳郑曼青前辈的毕生练拳心得体悟

    郑曼青(1902-1975),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1928年,执教国立暨南大学,任国画科主任.1934年出任中央军校拳击教师,1939年任湖南省政府咨议兼省国术馆馆长.1949年去台湾,196 ...

  • 练太极拳,掌握这六点,提高练拳效率

    第一.练心静 脑子太乱,心绪纷飞是练不好太极拳的,为了求得心静,练拳之前可以站一会无极桩或浑圆桩,也可以在预备式上停留片刻,通过调息.调身.调心让心静下来.练拳时要把姿势基本摆正,各大要领多去关照,当 ...

  • 太极拳第一道坎,松着腰练拳

    有朋友问我,怎样才显示腰是松的?我告诉他,完全蹲到底的时候就是腰松着的时候. 那些可以完全蹲到底,臀部几乎可以碰到地面的,就是腰可以松得很好的人. 问题是,腰能松,不表明走路时.练拳时,腰是松着的.这 ...

  • 《太极拳论》是不能用来练拳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同是习武练拳人,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更有气质?(看完恍然大悟)

    习武人的气质和炼神的秘密 一个真正得了明白传授而且自己也真得练出内在东西来了的,其道德修养也是如影随形地跟从,断不会有自己功夫越高就越趾高气昂的态势,而是愈隐愈深,愈发地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如何如何.因为 ...

  • 民间武者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坐,顶,靠,拔

    我最初练习形意拳时,师从某名家,由于当时热情极高,肯吃苦.下功很大.先打刚劲,三四年后,能打出刚暴凶猛的刚劲来,如果表演,别人看了都感到劲力很好,很吓人.但真正和人一搭手,浑身都是空的,所学的东西一件 ...

  • 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

    很多人问我要怎么松,怎么沉?听到这个问题使我非常的感慨,而且有不少练了十几二十几年的人在问这个问题,为何?因为大家都把精力放在论谁才是真传,谁是跟那个名师学的等等上了.可是,每一代拳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 ...

  • 小珠受托带练拳,兴隆听劝看笔记

    又过一周,这次的课,轩源有事来不了,他在电话里嘱咐小珠,这堂课让她去跟. 轩源说:"上一堂课,我强调了人百会与天百会,人会阴与地会阴的相连相融关系,这堂课,你就检查一下他们明白没有,做到没有 ...

  • 练拳时眼往哪看,这个很重要

    一个练了六.七年拳的弟子来看望我,突然问我,打拳时眼应该看哪里?我很惊诧,早就说过的,常识性的问题,怎么会不明白呢?原来,不少人告诉他,打拳时要看自己的手!绝大多数的师傅都这么说,而我告诉他,看假想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