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说:生命需要恰到好处
引言
看到一则新闻:金海湖铁三项的一名女选手 终点倒地猝死,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资讯最后特别提醒道:
“马拉松和铁人三项这类的比赛近几年受到了国人的追捧,很多市民都在参加运动积极健身。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像这类项目的运动是对身体耐力的极限考验。在参赛的时候,选手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了解,切勿盲目的挑战身体的极限,以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最近此类事件时有发生,着实让人不胜惋惜!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0LzE4MjMvMjIwMzQ0MjMxXzFfMjAyMTA0MTgxMTQ1NDAzNzg=.jpg)
@小一君说
健身锻炼中,究竟如何才能把握好运动强度的分寸,怎样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我不禁想起毕淑敏老师的那篇著名的《幸福需要恰到好处》,近年来该文一直在被各路媒体疯转。
每看到一次,我都会情不自禁再拜读一遍。因为“恰到好处”这个词实在用得太精准了。而且不仅仅指幸福...
个人认为,无论从哪方面,无论是生物的人,还是社会的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用'恰到好处’这个词来表述一个人理想的状态,都'恰到好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生物属性的人来说。
人体最好的状态就是各个方面的状况正处于'恰到好处’。
摄入体内的各类营养素不缺乏,也不过量,刚刚好。
体内的新陈代谢来源和去路呈动态平衡,维持稳态,刚刚好。
细胞生长,正负调控势均力敌,不快,也不慢,刚刚好。
......这种状态的人,是真正健康的人。感觉到的是全身的舒适通达,畅快淋漓。
-
而生活或生态一旦脱离了'恰到好处’的状态,势必就会让机体机能产生偏差。
比如,在摄食方面,有些人认为维生素对健康有利,就大量补充,以为多多益善,结果一旦摄入过量,就会矫枉过正,产生毒性症状。
认为糖类或脂类物质对机体有害,就尽量少吃或不吃,导致摄入不足,最终影响机体功能。
体内细胞生长,平衡调控机制失调了,长得太快失去了控制,细胞就变成了癌细胞。
再比如,运动健身本来是好事,适度的科学健身运动当然是有益于生命体的。
但如果不根据自身状况盲目挑战极限,超出了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结果健身就有可能变成伤身,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生命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平衡状态,外力辅佐,最忌失之偏颇。平衡一旦破坏,自然走向极端。
......
如此等等,生物之天性告诉我们,最好就是'刚刚好’,过犹不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另外,从心理状态或社会属性的人来说,其实也一样。
如果能做到'恰到好处’,会让你收益良多,接近一种理想状态。但一般来说,往往很难做到。
一个朋友,丁克家庭,年轻时忍受过蜗居之苦,后来有了钱,或许是为了一解蜗居之辱,狠狠地买了一套三层楼的大别墅。结果住在里面空荡荡的,尤其夜深人静,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他忽视了,家和房子是不能等同的,一个温馨的家需要人和居室'恰到好处’的配合。
-
一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废寝忘食地备课,满腔热情地把满腹学问灌输给学生们。可有时候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那是因为,他缺少了因人施教的理念,没有把握好学生能接受的尺度。
你给与的和我能接受的'刚刚好’,那才是'恰到好处’的互动。
-
平时和和人说话沟通,所谓'点到为止’,要拿捏得准,不容易。说欠了,对方不明白,说过了,可能引起反感或物极必反。说到'刚刚好’,或许就是最佳效果。
记得有一次看一朋友教育孩子,朋友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有慧根,悟性好。
孩子有个坏毛病,喜欢咬手指头,以前给他指出过,孩子也知道不好,但可能有点无意识地,又咬开了。
朋友没有训他,只是指了指他正在咬着的嘴,朝他做了个鬼脸,但没有点破,孩子意识到了,马上放下了手。
而另一次被脾气急躁的朋友母亲看见了,情形就完全相反了,一顿训斥,孩子不但不停,反而反抗地乱叫起来。
连那么小的孩子都这样,可见这是人的天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说起来,我们的先贤们早就悟出了其中的哲理,所谓'中庸之道’,不就是'恰到好处’的异曲同工吗!
所以,凡事走极端是愚蠢的做法,最好就是'刚刚好’。适可而止,水到渠成!
一句话:生命也需要“恰到好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