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的不过是你愿意相信的:验证性偏差 | 心理学词条

发布时间:2021-03-28 

一、

什么是验证性偏差?

美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彼得沃森于1966年设计了一个经典的四卡片推理测试。

实验内容:以四张卡片为一套,每张卡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同时伴有一条要求测试者验证其真假的法则。

例如:

Ø 你拿到的这四张卡片分别是:E、K、4、7。

Ø 待验证的命题为: “卡片的一面如果是元音字母,那么它的反面就一定是偶数”。

Ø 那么要验证此命题为真,至少要翻开哪几张卡片?

好了,现在先做出你的选择,然后我们再继续往下看。

这个经典的实验被称之为四卡片实验或者是沃森选择任务,而实验的目的就是探求测试者对给定法则的真伪验证时的心理活动规律。

实验发现,有46%的测试者选择了E和4;33%的测试者选择了E;仅10%的人做出了正确选择:E和7.

你选择正确了吗?

原因是:如果选择4,翻过来是辅音,也并不能证明验证的命题为错误的,“元音的背面一定是偶数”并不等同于“偶数的背面也一定是元音”。


实验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从“证实”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愿意从“证伪”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在证实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心理学上的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就叫验证性偏差,也称证实偏差

【验证性偏差】,又称【证实偏差】,是指当人确立了某种观点或信念时,就会偏向于寻找和分析支持这些观点的证据,忽略否定这些观点的信息,甚至会花经历和时间贬低相反意见。

——《社会心理学》

【验证性偏差】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往往会去寻找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与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我们更愿意证实他们,

据霍尔茨沃思和雅各布森报告,已婚人士经常分析自己伴侣的行为,特别是他们的消极行为,而配偶的回答与他们的婚姻满意度相关,婚姻关系不愉快的人常常对伴侣的消极行为做出“维持痛苦”的解释(“她迟到是因为她不在乎我”),而愉快的夫妻则通常做出客观的解释。(“她迟到是因为交通堵塞。”)

我们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而并不深究客观的事实是如何,因此,我们相信的仅仅是自己构建的世界。


二、

为什么会产生验证性偏差?

【验证性偏差】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机制,但许多研究对验证性偏差的来源说法不一。

目前, 关于验证偏差的心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肯定检验策略、认知失调理论、错误规避三个方面,从动机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验证性偏差。

1.肯定检验策略:检验期望出现的事件是否出现,通俗讲:就是先有结论,再找证据支持。

2.认知失调理论:当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之间不一致,就会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这种就是认知失调。发生认知失调后, 个体会通过改变原有信念或否认新认知来进行自我调节。人们在潜意识中过滤掉了与内在认知相冲突的信息,以减少与已经做出决定的冲突。

3.错误规避:为了规避因错误而导致的损失, 保证决策的实用性。比如许多人在构建亲密关系时倾向于选择老实人,因为感觉比较靠谱,来避免损失。

同时不论我们产生验证偏差的动机如何,在这个心理过程中,还有许多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包括时间、注意力有限、锚定效应,信念坚持、模糊的数据等等……以及作为人类的本身,我们的认知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无论时间但还是复杂的认知活动影响,由于人们将有限的注意力投射在自己更关注的证据上,导致爱者愈爱,恨者愈恨,也就是所谓的验证性偏差。


三、

验证性偏差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Rosenhan在《科学》上讲述这样一个理论:我们无法在精神病院里区别神智正常与不正常的人。

他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为了证明验证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对日常生活乃至专业领域造成的影响,Rosenhan找了八位“假病人”,他要求这八位被试面对精神科医生描述实际并不存在的幻听症状,其他一切按正常回答。

结果只有一位病人被诊断为精神正常,其他几位都“患有思觉失调,并需要入院治疗”。

这些假病人正常的言行举止,也会由于被诊断为不正常而被解读为思觉失调的症状表现之一

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精神医护人员都会被验证性误差所引导,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也就更加难以逃出其魔掌。我们都愿意选择性地看到我们自己愿意相信或者对我们利好的证据;忽视我们不愿意相信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验证性偏差常常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陷入蜜汁自信的尴尬时刻:

  • 看到喜欢的人正在看向自己,并且眼神微笑,确信他喜欢自己!

  • 自己不舒服了,上网搜索完后,确信自己一定了得了某种病症,并且越看越像!

  • 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再爱自己了,于是晚下班、回复消息变慢都成了证据……

可见,验证性偏差简直无孔不入,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让我们时而开心,时而愤怒,时而尴尬……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让我们的心情如过山车般的起起伏伏。

我们该如何处理验证性偏差带给我们的生活影响呢?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思维容易出现偏差时,反而可以善用这种偏差,引导我们的关系和生活越来越好。

  • 首先,认识到自己会产生偏差,尝试多元化多角度的客观看待事物和问题,在生活中,不但从证实的角度,也从证伪的角度去考虑;在亲密关系中,多角度思考对方做出这一行为的原因,而不仅仅归因到自己坚持的信念。

  • 其次,善用验证性偏差,保持理想化对方,亲密关系里,对方心中一般都清楚我们在美化他们,但往往希望我们这样做  ——而作为回报,我们也从对方那里得到积极、善意的认知评价,这就是双赢!我们双方都会朝着对方希望的模样发展。

  • 最后,信任是亲密关系中面对验证性偏差的良药。当我们出现验证偏差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抛弃所有的思维加工后的认知,而接受对方陈述的事实。信任他并告诉他这一刻自己的感受,以及希望他怎么做。

验证性偏差虽然让我们无处可逃,但我们要学会认识它,纠正它,接受它,善用它,让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尽量维持在正向的发展上。


四、

我的想法:

如何看待验证性偏差?

虽然验证性偏差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认知错觉,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会扭曲我们对现实的知觉,并削弱我们对别人的判断。

但验证性偏差和其他认知错觉一样也并不是【非必要的】。

认知是一项主观体验,是构成人性的材料:我们的艺术和音乐,我们对友谊和恋爱的享受,我们的神秘性和宗教体验。

 “剥夺普通人的生活错觉,就等于剥夺他的幸福。”——易卜生,《野鸭》。

认识到我们的思维偏差并不是要让我们完全纠正变成一个毫无情感的逻辑机器而是承认其带来的情感可以丰富我们的体验和知觉但同时也提醒我们我们的思维容易犯错误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人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要接受我们所有的看法都是在偏见之中。

原创:叶紫苏苏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