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一首七律,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烛影中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不仅与范成大齐名,而且独创了自己的诚斋体诗歌风格。杨万里晚年身体虚弱,却依然心系社稷和百姓,虽然无法为国出力,却教育孩子要积极上进,报效祖国。
他曾经写诗嘱咐孩子,“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诗人说争名夺利并非好事,反而会招致祸患;关心百姓,要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慈爱。有一次诗人的儿子进京,他又临别赠诗为他送行。下面介绍杨万里的一首七律,恬淡豁达,令人羡慕。
除夕送次公子入京受县
宋代:杨万里
过眼光阴又岁穷,相看父子一尊同。
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烛影中。
汝趁暄和朝北阙,我扶衰病见东风。
弟兄努力思报国,放我沧浪作钓翁。
杨万里27岁进士及第,他担任过很多职务,后来受到排挤,自己心灰意冷,便解甲归田,享受归隐之乐。他的长子杨长儒年少入仕,为人刚正,更视钱财如粪土,晚年去世时竟无以为殓。二儿子杨次公入京时,父亲也是一再嘱托他,不仅要谨慎做事,而且更要向父兄学习。
除夕之夜,杨家老小在一起吃完团圆饭,次子就开始准备行李,父亲在一旁看着,虽然心里舍不得,却不愿耽误他的锦绣前程。老大很像自己,一生都是两袖清风,他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担心他的生活状况。眼看孩子们一个个都要展翅高飞,老杨既高兴,又有点难过。
时光飞逝,转眼间孩子们都已长大懂事,诗人却有些惆怅,“过眼光阴又岁穷,相看父子一尊同。”又到岁穷时刻,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会。去年的这个时候父子二人也曾共度除夕、一起举杯,但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再端起同样的酒杯,这种感觉却完全不同。
不过好在醇酒可以让人忘忧,醉意也是诗人的珍宝,可以让诗意闪闪发光。“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烛影中”,溪水涓涓、雨滴点点,醉意恍惚、梅影穿梭。三杯下肚,杨万里诗兴大发,再望望屋外的细雨和梅花,忽然间就有了创作的灵感。
诗人自从归隐山林,便爱上了杜康,越品越觉得它是一个好东西。春天的气息渐浓,溪水欢快地演奏着春天的乐章,雨声也配合默契,诗人似乎不自觉地踩准了与大自然合奏的节拍,一气呵成地写下了这两句经典。
接下来诗人悬想儿子已经在京城,“汝趁暄和朝北阙”。诗人估计当风日暄和、江山清美之时,次子正“朝北阙”,希望那时龙颜大悦,也可以让孩子仕途顺利一些。他心里这样想着,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早已须发斑白、年老体衰,不过他依然激情豪迈,“我扶衰病见东风”。诗人盼望春风浩荡,更祈求国泰民安。
最后老杨又叮嘱孩子,“弟兄努力思报国,放我沧浪作钓翁。”他希望他们弟兄俩都一心一意地报效祖国,孩子出息了,自己虽然也老了,却可放心地做一个悠闲的钓翁。
杨万里的山水诗清新自然,不仅有大自然灵光四射之美,而且还散发着一种醇酒的芳香。这首七律虽然是为儿子送行,却也是描写诗人自己。“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烛影中”,细细品味,这两句仿佛是诗人从大自然中随心所欲提取而得,其实正因为老杨日积月累,才能在不经意时如信手拈来,好像细雨在倾诉,梅花在召唤,更有美酒助兴,才让这诗意如此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