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美·分享】在书香中远行——建设新村小学“共读一本书”优秀读书心得展示

在书香中远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为教师职业注入活力,建设新村小学组织老师们共读一本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活动让老师们体验读书的乐趣,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范雄鹰老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爱,是启发学生智慧的灯塔!

教育的真谛是爱

——读《给教师的100个建议》有感

石鼓区建设新村小学   范雄鹰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神州大地。在这段宅家不出门的日子里,每逢夜深人静,我便与灯光为伴,在星光月辉下,再次阅读《给教师的100个建议》一书,聆听教育老前辈苏赫姆林斯基讲一个个温暖、平凡却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感受淳朴的文字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无言的大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书中,我知道了,从教几十年,那是一种执着;扎根农村几十年,那是一种坚守;默默无闻数十载,那是一种情怀;待生如子,那是一种大爱。他们的事例震撼着我的灵魂,一个个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真诚关爱学生,以心育人,以情动人。          他,走在行知路上,用他的信念支起一片教育天地,用他的行知思想成就基础教育。他是中国探究性学习的先行者,在探究性学习的路上,他也面对种种困惑,化解不少尴尬。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心把责任做到极致,用朴实的行动将平凡演绎成精彩,用生命点亮了课堂,用智慧开启了心灵,用大爱诠释了师魂!

他,给我印象最深。他在管理、教育学生时,运用激励手段,正面引导学生,以理服人,书写着平凡中的不平凡。为了教育好学生,魏老师善于挖掘、利用一切教育机会,让学生亲近他、信任他,最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书中一个个“他”的优秀事例,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切的一切,看似非常简单、平凡,其实都来源于老师们对学生的满腔热爱。

有了爱,我就看清了自己脚下的路,就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积极的教育心态,就拥有了一把把教书育人的金钥匙。这一把把金钥匙,让我在教书育人的这块土地上自得其乐,永不疲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我是一个人民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身兼班主任的主科老师,更是饱尝了职业中的酸甜苦辣。执教中,我有过失落,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欣喜、幸福,甚至得意。

我知道,无论备课、上课,还是在与学生们的日常交往中,老师们处处体现着一名教师该有的专业素养。因为专业,我就能迅速、准确地找准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深入浅出的生命教育;因为专业,我的课堂处处闪耀着自信、智慧的光芒。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更明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孩子们也不例外。我亲近学困生,学生就亲近学困生;我尊重弱者,学生就尊重弱者。

面对着班里调皮捣蛋的“愣头青”甚至“双差生”时,我就幽默风趣而充满智慧地与他们“过招”,将他们一一“收服”,让那些原本暗淡的眼神被重新点亮,让那些年轻美好的生命开始向着更好的方向茁壮成长。

我引领着孩子们去寻找春天、去赏菊、捉迷藏,让孩子们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神奇,快乐地成长。

我心照明月,明月护我行。我对教育的赤诚、对他人的挚爱,不仅感染着身边的人,更触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也让我深深地眷恋了教育这片神奇的土地,手执三寸粉笔,在三尺讲台上执着地书写自己的人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三尺讲台是我的舞台,三寸粉笔是我人生的画笔;我努力用爱和生命来感化、教育学生,尽量成为孩子们的“道德灯塔”。孩子们挂在眼角那滴欣喜的眼泪,成了记忆深处最柔软最温情的一抹记忆。我更希望我的包容是一束光,能照亮所教授的孩子们。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摆渡者百渡渡人,只要你是个敢于掌舵的摆渡人,世界上就没有渡不过的河,就没有跨不过的坎。一次次艰辛的摆渡,构成了我生命的轨迹。正是一次次华丽的摆渡,成就了我生命的辉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师们,让我们接过前人的船桨,用淡泊的内心和丰富的知识,将我们的学生摆渡到春天的彼岸吧!

蒋春莲老师

教书是个良心活,用善意的鼓励引导学生进步!

尊重个性才能精彩纷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石鼓区建设新村小学  蒋春莲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2020年寒假,因为是疫情期间大家响应号召呆在本地,不外出走远,我们有大量的时间看书。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自己穿越了岁月的隧道,脱离了时空的限制,聆听着大师的谆谆教诲。这本书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令我感受颇深。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道法》课第一课主题就是“我是独特的”,让学生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认同自我,接纳自我,培养自信心,完善自我。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正是一样,要让孩子们全面和谐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尊重。这样,才能创造精彩纷呈。

首先,我们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作者举了一个最形象的例子: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

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们的问题:为什么在我们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好地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很多也学不会?

通过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我们的教法都是一样的——即一视同仁。比如,在规定时间让学生同时完成学习作业任务,规定当天背诵完一篇课文,结果可想而知,同学们分好几拨才完成任务。有的同学比如我班的李凯,背书总是最后一个背诵完,还要不断催促。班上他年龄小,在家里也没有大人管他,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挣钱,连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也天天出去摆地摊。他从小常常一个人被锁在家里哭(我后来才知道)。源星同学去年才从乡下转校来我校,以前在乡里功课抓得不紧,一直是留守儿童,而且我后面才得知他甚至没有上学前班,起步晚,乡村的要求与城市教育有较大差距,而我的教育是对他们一视同仁,要求一样,没有尊重他们的基础及智力差异,他又是留守儿童,学业怎么能与基础好的同学一起完成?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费了很大的脑力劳动,可他几乎什么都不懂,进步甚微,每天只是茫然地看着我。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苏霍姆林斯基解决了我的困惑,让我茅塞顿开。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这有助于我们意识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什么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我还明白了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越是学困生也越要阅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阅读,各类书都要涉及。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老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写写一天的心得反思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豁然开朗,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或者有区分地对待。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尊重个性才能百花盛开,竞相争艳。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我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它真是一本好书,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恰似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似乎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指引教育的方向。

陈素琴老师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花期,让我们静待花开!

一朵小花的绽放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石鼓区建设新村小学    陈素琴

时代在变,教学在变,人的观念也在日益更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已有二十余载,可以说有喜,有悲,有困惑,有感悟,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剖析自己,长假中既是身体放松调养时,也是一个最好充电思考时期。闲暇时,我都要带着孩子们到图书馆去看看书。在图书馆,我和孩子贪婪地读着一本本自己喜欢的书,仿佛是谁使了魔法浑身兴奋。当我再次捧起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每看到精美、感人的篇段,我都会把它拍下来,回家摘抄再写写自己的体会,笔尖在流动的刹那间,脑中却浮现了一个个故事。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教学来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喜怒哀乐。

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我曾经要求孩子们把“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宽容大度”作班训,现在孩子兄弟姐妹少,生活优渥,不思进取,团结合作意识不强,不懂得宽容,因此我作班主任常常熏陶孩子们做一个积极向上、宽容大度的孩子,在班级集体中同学们要团结互助,心中有他人。而我在读他的《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时,我的脑中浮现一个文静、秀气、胆小的小姑娘——小晰,我一直不解的是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到现在,无论是听写还是练习,你难得找到几个正确的,大部分是写“大”、“米”“、“中”几个字,她好像没有记忆和思维,真是糟糕透了。尽管这样,我一直没有放弃她,我知道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终究会融入到孩子的心灵。五年级时,我发现她在作文中能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了,我既惊讶,又百思不得其解。读此书,我明白了孩子这一变化称为“思维的觉醒”。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知识的最初的源泉受到了观察、检验和研究。在一些课上,当理论性的概括跟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和不太明显时,这孩子的思想就“觉醒”得慢一些。

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很难说莎士比亚和牛顿,谁需要的想家力更多一点。”这就是说,文学和科学绝不是没有联系的,莎士比亚塑造人物形家固然需要想象力,科学研究同样也需要想家力。对,小姑娘有超人的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我记得曾要全班孩子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春天。出乎意料是小晰的画布局合理,想象丰富。她的写作与绘画息息相关,它们都离不开想象。一位有经验的美术师招收学生,她首先要孩子在纸上任意画圆,或者按手印,然后再添加几笔画各种物品,画得越多,想象越丰富。教孩子画画时,孩子画时一定要上台展示作品,并说出自己的创意。这位美术老师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我明白小姑娘身上有超人的想象力。

小姑娘记字词很艰难,一课生字难得记住一个,现在能写一篇完整作文,这些离不开同学们课后一对一地帮扶,小怡是个热心的班干部,下课总是围着小晰,从一个字到一首诗,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地教,逐渐在文晰身边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值得最高兴的是小姑娘在去年期末复习测试中突破了及格,我及时奖励她,当她从我手中接过本子时,她第一次大声地说:“谢谢老师!”顿时教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小晰,加油!你是好样的!”我知道她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几年来,同学们一直帮助她,鼓励她,从一个胆小不敢讲话的小姑娘,成长成一位与同学嬉戏,跟老师大声说话的大姑娘。班训每天说的是口中,但已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中。我感到欣慰,孩子们有宽容大度的良好心态,有团结合作的能力。

读书使人豁达晓畅,解疑答惑;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是自我灵魂的感悟。在阅读中理清了多年困惑的难题,在阅读中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只需静待花开。

朱宏超老师

努力绽放自己的小宇宙,遇见更好的自己。

“糟糕透了”如何变成“精彩极了”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建设新村小学  朱宏超

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共读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很巧,这本书在我初入职场的那几年就曾经读过,再次拿起,认真阅读后,多的是感慨,也夹杂着些许激动,我突然想到了我的教师生涯,这本书是如何陪伴我完成了从“糟糕透了”到“精彩极了”的转变。

教师,是我从小就神往的职业,毕业后,我就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初上讲台的懵懂,对学生的不了解,对教学方法的探索都让我一度觉得自己“糟糕极了”。那时候的我,青涩,但是却又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在最初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并给我所谓的方法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们在我的教导下,总是机械的重复着背诵或者抄写一些知识点。那时候的我竟也不觉得自己的方法有什么问题,也不懂得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应该如何完成。从来不知道“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我还在为我的填鸭式教学沾沾自喜时,在前辈教师的推荐上,我第一次捧起了这本书《给教师的建议》。它让我突然明白,我自以为的“精彩极了”其实是“糟糕透了”。它告诉我“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自以为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原来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真正的“消化”,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不但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掌握,还会给孩子们增添负担。而我只想着“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这是使儿童变的愚笨,以致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哦!我真的是“糟糕透了”!

我想,为了我可爱的孩子们,我应该快速将我的“糟糕透了”摒弃。于是我决定听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学习优秀的经验,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观察并研究,然后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开始频频听课,课后积极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并记录好老师们的优点。另外,我也开始结束“闭门造车”,我开始主动邀请优秀的老师来听我的课,为我点评,给我提建议......慢慢地,我发现我自己的认识逐渐清晰,对自己教学中的困惑逐渐明朗,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开始有了尊敬的思想了。这大概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吧!

接下来,因为我的努力,学校领导也开始有意培养我,在一次区级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后,学校将一次市级教学比武的资格给了我,我受宠若惊。这是一次征途,也是一次成长;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证明。我强烈的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希望自己能够真正的做到“精彩极了”。老苏给我的建议是“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对于这一次的市级比赛,我代表的就是整个区的教师面貌,为了让课堂变得“精彩极了”,我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我的课是讲清末八国联军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我们不甘屈服,不愿做列强的奴隶。这便让我不得不熟读这段时间的历史及著名的反抗事件,还要对当时的局面造成进行分析,同时如何在新时代激起学生对几百年前的事件的愤怒及反抗,最终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珍惜当下,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不让历史重演。

在整个课堂如何把握学生的情绪?如何让孩子们及听课的评委们产生共鸣?如何用足够精确的提问得到想要的答案,又如何评价还未知的学生回答?如何达到最后的情感内化?这一系列问题都让我不得不沉下心,认真钻研,仔细琢磨,虚心请教,一遍一遍尝试......终于,在充分的准备后我自信的走上了讲台,时而难过的娓娓道来,时而愤慨的与孩子呼号,时而深情的与孩子们唱起国歌,最后带领孩子们为我们新中国的成立由衷的感到激动,看着孩子们含泪的歌唱和高兴地鼓掌、大声的欢呼。我明白,我的课堂已经由之前的“糟糕透了”变成了现在的“精彩极了”!

“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能真正引发孩子们的共鸣,大概就是真正的知识了吧!我的“精彩极了”大概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希望看到的吧!我想,这本书应该伴随我的教师生涯,因为它提醒了我的“糟糕透了”,教会了我“精彩极了”,也将继续提醒我继续“精彩”!

许荣丽老师

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做一棵勇敢顽强、虚心进取的小笋芽。

让课堂鲜活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建设新村小学 许荣丽

因为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事一拖再拖。直到假期拾卷细读,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他不但在宏观上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教学的方向,也在微观上指导着我们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答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课就要上得有趣。带着这种理念,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期望的。我曾经尝试:

1、让我的学生在表演中学习:

在学习《纸船和风筝》这篇文章时,理清课文之后,我利用孩子们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的特点,让她们分别扮演书中的松鼠和小熊,包括纸船和风筝,孩子们真的是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角,兴致勃勃的再现了文中的故事。待表演完,放学后,其中一个表演的孩子罗心妍跑来甜甜地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今天很开心,你辛苦了!”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也是甜蜜无比!

2、在讲故事中学习:

我一直很喜欢在课堂中穿入一些故事,不仅可以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故事告诉他们另外一些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

在学习识字6这篇课文时,识字6只是单纯的12个词语窜成一篇韵文。学到萤火虫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他酷爱学习。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蜡烛。他利用萤火虫光刻苦学习。最后官拜吏部尚书,成为了一位有大学问的人。你看,这就可以在故事中教给孩子们一个小道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后面,还介绍了牵牛织女的故事,让孩子们增长见识。

3、在游戏中学习:

语文课的语文园地里有口语交际,有一次口语交际课是如何转达别人的意思。在游戏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把班级分为7个组。我准备了7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不同的八句话,每一组一张纸一句话,游戏要求第一个孩子看完纸条上的内容之后悄悄地转达给第二个孩子,直到本组的每个孩子都传达完毕,最后由最后那个孩子说出转达的话。由于孩子年纪问题,个别差异,记忆准确与否和传达准确与否,所以到最后大多都不是原来的那个句子了。但是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个个参与进来,一边传达一边领悟传达的基本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定会掌握得恰到好处!

我的尝试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

尚学  博爱  阳光  幸福

编辑:袁美容 

责编:朱宏超

三审:陈永红

  罗晓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