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钟楼
人群相撞,引发诟骂、争斗,还可算民俗一景。若是回禄陡起,则有“火烧连营”之痛。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的“火烧十三条街”,便是典型的一例。本市厦市最繁华的街区,瞬间尽化作灰烬。而天灾一起,人祸随至。宵小恶少,结队成群,趁火打劫。光绪二十八年又有一例:午后关仔内某鱼行又兆飞灾,幸经邻人救援,仅焚去楼面一间。比邻某布店虽未殃及,然被匪徒劫掠,约失洋银一千余元。[2]防灾防盗,邻里只能自保。萧宝芬“竹枝词”有“火壮”一章:[题注]此处回禄,邻近者皆用砖石掷下,以防乘机抢夺。救火丁壮,皆戴竹鍪,持各铺撒灯为号。旧时官衙有“民壮”之目,“火壮”不知是否列位其中。“火壮”专司消防灭火,有的也称作“水龙夫”。本年元旦,曾姑娘巷某木作中人燃放爆竹,延及木花,顷刻火势上炎,穿屋而出。各水龙夫闻警驰至,竭力施救,然已焚去房屋十余椽矣。[3]英历十一月十九日黎明时,相近该处租界地方失慎。其一系新加坡商人敦攀家,其一则为眉叶格洋货行。维时,水龙群往灌救,至早六点半钟始熄。最幸者,该行间壁之油店未曾延及,否则不堪设想矣。[4]本月初三日晚上八点钟,厦门城内离关帝庙不远,忽遭火警,焚至四点钟之久。共毁房屋约六十余间,皆系洋布铺。弥望一片瓦砾,惟余危墙高矗而已。关帝庙系属板屋,当火烈时几次向庙直扑,而救者甚众,卒不遭厄。该处水龙不甚得力,所用皆中国小水龙,取水者盛之以桶,然后灌入水龙内,激而喷之,其势式微。间有以桶向火浇泼者,火场四面往来。扰攘之人极多,……海关上两水龙不敢奔救,盖恐火势延烧出城,施及洋人居屋,故留为保护之地……[5]旧时厦市街衢狭窄,行走本就不易,再是汲水艰难,即便水龙出动,却奈何不了火龙肆虐。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初五夜,城内福谦庙火灾,水龙施救不力。王步蟾惊魂甫定后颇有怨言:晚清时,火场救火的大多还是营兵练勇,再就是中西方的义勇人士。设立正规消防队的建制,还是民国后的事情。民国3年,厦门警察局改为警察厅,“其编制有警卫、侦缉、巡缉、消防、清道各队”[7]。民间的消防力量也应时而生。民国九年(1920年)关隘内的一场火灾,就使“怀德保消防队”留名于世:陈树,厦怀德保人,父赖,弟德,子江,均任该保救火机事务。民国九年古历二月十七夜三时,关仔内街电灯漏电,将兆焚如。巡警到树家,催驾救火机赴救。树遵召各役急进,稍近,电流四溢,人触立仆。树不明电理,奋勇首进,至电杆下,启救火机水柜,忽电线猛断一股,横击双腕,登时毙命。尸为电吸,悬空若挂,其副以斧劈线,树坠,副为电击,颠去数尺外,绝而犹苏。众义树救患殉身,既开会追悼,复醵千金为赙。厦门道道尹陈培锟悼以联云:“世其弗戢自焚,谁能免者;殁而有功于社,又何憾焉?”[8]1928年7月8日,竹仔街失火,延烧20多家铺户。附寨保消防队长林清权因救火触电殉难。1929年1月23日,鼓浪屿龙头街后失火。怀德保消防队渡海前往救火,消防车坠海,消防队员纪子煌不幸殉难。[9]20世纪20年代,民间的消防组织成为了厦门灭火的主要力量。这些消防队,有保甲举办的,也有行会组织的。1920年,益同人公会前身的商业益同人社,鉴于厦门经常发生火灾,没有救火设备,乃向各界募捐求助。日商三井洋行因过去栈房失火,损失颇大,遂由日轮天草丸号运赠一架手摇式救火机。本市各商家也捐赠钢盔、斧头等其他救火用具。商业益同人社改名益同人公会后,正式组织消防队,地点最初设在旗杆巷,由杨聚才任队长,以后又再向商募捐购买一架旧式手摇救火机,并在和凤宫设立益同人公会消防分队。全队消防人员由开始时的数十人增至一百多人。由于益同人公会消防队成立的影响,厦门18保的热心人士也纷纷筹款购买救火机,创建消防队。益同人公会消防队对各保成立的消防队,曾派人给予指导,帮助进行训练和演习,提高消防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厦门建筑总工会的消防队创建时间也较早,在社会上同样有不小的影响。他们先后共组建有6个队,1922年首创岐西建筑消防队于大王宫,1923年创建前园建筑消防队于前园宫,同年又创建大中建筑消防队于豆仔尾灵惠宫,1924年创建福养建筑消防队于仁和宫,同年又创建厦港建筑消防队于福海宫,再创建鼓浪屿建筑消防队于黄家渡。这些消防队的队员总人数最盛时曾髙达700余人。以后为了统一管理,于1928年成立并改名为厦门建筑消防队总会,由许春草任会长,以便于加强领导指挥。除此以外,厦门当时还有设在演武场的厦门大学救火队,设在怀德宫的怀德保消防队,设在打棕街福寿宫的附寨保消防队,设在霞溪仔的联溪保消防队,设在城内的城内保消防队,设在凤仪宫的新和保消防队,设在人和路的旅找同业公会消防队等。[10]1932年12月18日,设在思明南路的地方法院发生重大火情,“于是日下午2时40分起火,3时半火上屋,4时50分厦港保消防队先赶至,次联溪、附寨、岐西等13队消防队。其中公安局消防队稍迟到”[11]。这几乎可以视为厦门消防力量的大阅兵。
到1927年,厦门的消防队建设日臻健全。同年12月12日,位于出米岩的“警察消防钟楼”建成。钟楼在公园西路,民国16年建。分六层,顶层俯瞰全岛,可侦察火警。上置一大钟,可为市民计时标的。亦切要工程也。[12]钟楼高达80余市尺,是当时全厦门最高的之建筑物。“昼夜有人轮流值班瞭望。如发现火警,根据失火地点在一、二、三、四各区,敲钟1至4下为号。1931年,改为专设消防队,人员共25人,由陈嘉庚先生赠送救火车1辆,并在局行政科内另设消防课,负责办理消防行政事务。”[13]抗战初期,消防钟楼增设防空警报功能,“鸣放警报由警察局消防队兼,警报台设电力警笛1架,音波达1英里”。[14]市警察局为恢复该局原有消防队,以便处理与指挥火警工作。经议定向益同人公会讨回所借消防车,并成立消防队,人员由该局员□调□九人兼办。至于益同人原有消防队,则改为义勇消防队云。[15]民间的各消防组织,从1947年之后都统一称为“义勇消防队”:本市警察局鉴于民间各社团之消防队虽已相继成立,而间有消防器材较为足用者,或有不全,或正在筹备,其器具一无所有者,以及内部组织与省令规定不符者,为妥筹整饬计,乃由该局行政科于九月间召集各社团消防队负责人开座谈会,商讨进行。并会订厦门市义勇消防队组织办法,提经市政府第三十一次市政会议议决通过。日昨并经市府公布施行。现警局已根据原办法派员指导组织,并筹划训练事宜云。[16]本市各社团原有组织之消防队、救火会等,名称内容均不一致。年来经市警局遵照省令积极整饬,现已组织成立者,计有:益同人义勇消防队、怀德义勇消防队、旅栈业义勇消防队、前园建筑义勇消防队、厦港建筑义勇消防队。岐西建筑义勇消防队、大中建筑义勇消防队、福养建筑义勇消防队、鼓浪屿建筑义勇消防队等九单,协助防患火灾,极奏功效。警局为谋各该消防队之联系,增进工作技能及便利训练指挥计,持呈准省保安司令部组设厦门市义勇消防队总队,前(廿九)日下午4时,该局行政科召集各该队队长、队附(副)在该局会议厅开会,讨论组织总队事宜,并起草义勇消防队组织章程。至六时许始行闭会,并定8月2日下午4时,续开第二次会议,通过章程,再行定期举行选举总队长及副总队长云。[17]
恢复后的消防队,先是在警察局内办公的。后因“感到在局办公,并未设置瞭望台,如果发生火警,单凭电话传递,这样未免很不利便”。于是申请上峰批准“将钟楼建为消防队址,以六楼为瞭望台”,但因“防护团欲用始作罢论,不久气象局又据为气象台”,延至一年,方得允准“收回钟楼为队址”。[18]1948年2月24日,消防队正式接收钟楼。本市钟楼,战前职司全市时辰,对准市民时间。抗战初期,乃改为警报台,本市陷入敌手,该楼建置巨钟,已为敌人运往日本,制造枪炮。胜利后,警局限于经济,故数度会议,仍无法复员。省府以本市发生严重屋荒,“测候所”无处设立,该楼弃之可惜,日前电令市府,拟将该楼割让厦门测候所。但警局则以钟楼俯瞰全市,一旦发生火警,且可眺望发生火警方向,颇为重要,故今晨已将警局消防队迁入该处办公云。[19]市警局消防队,自上月迁移钟楼新址办公后,记者今晨前往该班参观,承告:救火车电池告罄,帆布水管破损不堪使用,日前由警局向海军造船厂商借小型救火车,而该车亦多损坏,修理颇费巨资,倘万一本市发生火警,将坐视火患蔓延,虽数呈市府补充器材,但市库支绌,莫奈之何。兹为使市民识别火警方向起见,经拟就信号两种如下:白昼发生火警时,在思明分局辖区则升红旗,浮屿分局辖区则升黄旗,厦港青旗,鼓浪屿白旗,禾山黑旗。夜间火警,红灯一盏为思明,红灯二盏为浮屿,红灯三盏为厦港,鼓浪屿四盏,禾山五盏。查抗战前,警局消防队置有救火铜帽及斧、锯、小刀等器材。胜利后,由市府接受该项应用救火器材。警局曾数度具呈市府领用,但迄今仍保管贮藏室内,任其生锈,殊堪惋惜云云。[20]1949年乾坤改换,新政权很快地颁布新的火警讯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为求迅速传达火警便于各消防队能再闻警后迅即前往施救起见,自本日起要藉防空警报器施放火警的警报,特别规定火警警报讯号为连续施放火警五次,每次长半分钟。同时在警报台通报火警地区记号,白天悬旗,夜间挂灯,规定火警警报地区讯号如下:思明区悬旗一面,挂灯一盏;开元区旗二面,灯二盏;鼓浪屿区旗三面,灯三盏;厦港区旗四面,灯四盏;禾山区旗五面,灯五盏。[21]处于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域,钟楼也恢复防空警报的功能:1949年底,全市只有一台待修的电动警器,功率2.8千瓦,设于公园西路钟楼。1950年5月,增设鼓浪屿、鹭江道两台手摇警报器。1955年,又设虎头山、鸿山电动警报器,警报人员17人。1957年初,全市共装10台警报器,分布于中山路工商联、思明电影院、开元路原边检站、公园西路钟楼、鼓浪屿市场、开明戏院、美仁宫、后江埭、火车站、厦港水产局。同年,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建立全市警报集中控制室。“文化大革命”期间,上述10台警报器除火车站一台外,均遭破坏,1970年修复。1984年8月,全市防空警报网由鼓浪屿人防办公楼、海后邮电支局、厦港水产大楼、长途汽车旧站、镇海人防宿舍楼、公园西路钟楼、火车站等7台警报器组成。当时音响覆盖率达80%。1988年8月,厦门第一台竖井升降式警报台建成。[22]在以后的日子里,曾一度成为厦市地标性建筑的钟楼,渐渐地销声匿迹,只剩下“钟楼脚”作为城市记忆,在老住民的口头留存。
[1]中央半圭道人:《鹭江竹枝词》,《鹭江报 45册》,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十一日(1903年10月1日)。
[2]《申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五日(1902年3月4日)
[3]《申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五日(1902年3月4日)
[4]《申报》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九日(1880年12月1日
[5]《申报》光绪七年五月十二日(1881年6月8日)
[6]王步蟾:《十月初五夜,福谦庙火灾,闻见之余不胜感慨。漫成绝句以当风谣(八首之四),》,《小兰雪堂吟稿》,卷2,第6页。
[7]民国《厦门市志》卷16 警察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408页。
[8]李禧:《陈树》,《紫燕金鱼堂笔记》,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9]《厦门政法志》重大火灾纪略,第32页。
[10]《厦门政法史实(晚清民国部分)》第五节消防,第59页。
[11]《思明法院昨兆焚如》,《商学日报》1932年12月19日
[12]民国《厦门市志》卷5 建置志,第98页。
[13]《厦门政法志》第5节 消防,第29页
[14]《厦门市志》卷20 第八章 人民防空,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7页。
[15]《警局消防队恢复设立》,《中央日报(厦门)》1946年9月8日。
[16]《本市整饬消防组织》,《中央日报(厦门)》1947年11月6日。
[17]《本市义勇消防队进行组织总队》,《江声报》1949年7月31日。
[18]《警局消防队迁址钟楼》,《立人日报》1948年2月23日。
[19]《钟楼俯瞰全市不便移用》,《厦门大报》1948年2月24日。
[20]《火警信号规定,五色旗分厦禾鼓》,《厦门大报》1948年3月18日。
[21]《厦市公安局规定火警讯号》,《江声报》1949年11月20日。
[22]《厦门市志》卷20 第八章 人民防空,第15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