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这7种副作用,您一定要知道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和全程用药,作用机制独特,通过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加肌肉和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改善肌肉、脂肪、肝脏的能量代谢而降低血糖,单独使用即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进一步获得明显血糖改善。此外,二甲双胍还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风险。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副作用少而轻微,但仍要引起重视,以下7种副作用,大家一定要了解:

  • 胃肠道反应:二甲双胍常见腹泻、胃胀、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是其最常见的副作用,多发生于治疗初期,多数患者可耐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选择餐中或餐后服药,可有效预防和减轻胃肠道反应。
  • 低血糖:二甲双胍只作用于糖代谢过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但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时,尤其是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瑞格列奈等胰岛素促泌剂,可发生低血糖,对于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二甲双胍容易在体内蓄积,也可诱发低血糖。使用二甲双胍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血糖,以防发生低血糖。
  • 肝损伤:二甲双胍引起的肝损伤十分罕见,有临床报道显示,二甲双胍可诱发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乙肝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肝损伤程度加重。二甲双胍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定期检测肝功能,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 过敏反应:二甲双胍引起的过敏反应非常罕见,有出现红斑、瘙痒、荨麻疹等皮肤反应的临床报道。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二甲双胍,一旦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给予停药处理,一般可自行缓解,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 神经精神异常:二甲双胍所致的神经精神异常同样十分罕见,只有极少数的临床报道,如有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站立不稳、行走摇晃、肌肉震颤、手脚抖动、烦躁焦虑、思维障碍、精神恍惚、头痛、头晕,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再次服药时,又出现相似症状。一旦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 乳酸酸中毒:理论上讲,二甲双胍能够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外周组织利用乳酸,抑制糖异生,可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乳酸酸中毒属于危重症,发生率极低,但死亡率高达50%以上。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支持使用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有关,肝、肾功能正常患者长期应用二甲双胍,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但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引起体内乳酸蓄积,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一旦出现深大呼吸、低血压、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能是发生了乳酸酸中毒,应立即就医。
  • Vb12缺乏:长期服二甲双胍可引起Vb12水平下降,增加Vb12缺乏症风险,可见反应迟钝、感觉异常、麻木、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这可能与二甲双胍改变小肠蠕动,刺激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竞争性抑制Vb12吸收有关。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每年检测一次Vb12水平,如缺乏应适当补充Vb12。

总之,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石,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关于二甲双胍的副作用,简单一句话总结,即胃肠道反应多为一过性,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不会导致肝肾损害,长期使用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