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雨故乡情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前几天,七十三岁的叔伯姐姐来电话想回故乡走一趟,问我能否成行?我不假思索地告诉她,三天后回去。感谢忻府区政府居然为离我村五里路的小南陌村修了一条十二里的盘山水泥路,虽然小南陌只住着赵贵清一家三口人。儿子的广本车只用了四十分钟就开到了村南面的河南坪。
下的车来,秋高气爽,秋风拂面,故乡的草木在夹道欢迎着我们。秋风吹过,齐刷刷向我们招手致意,我不禁潸然泪下。走过了祖国的千山万水,哪里也没有故乡的水草木叫我如此深情注目。站在小河边,曾经一米五清澈见底的河面也只剩下不到一米宽了。河面也不再干净,有几段还漂浮着许多绿藻。你是被无情的岁月摧残了曾经的容颜?还是听不到人类的呼唤和爱护而逐渐消瘦了呢?尽管你已不再丰满漂亮,但依然义无反顾地流向远方。亲爱的小河,你难道忘了我么?你真是像人们说的那样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么?多少年来,我依然思恋着你,回忆着你给我带来的许多童年乐趣。夏天,我和伙伴们在河中耍水、洗衣裳,在岸边捉蝴蝶、逮蜻蜓或采摘各色小花装饰自己;冬天,在结了冰的河面上滑冰,最高兴的是瞅一段有斜坡的冰面,一趟又一趟走上去,坐上大青瓦滑了下来,又安全又惬意,乐此不疲直至把鞋湿了才回家。啊!故乡的小河,愿你永不干涸,永往直前。
回到故居前,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我径直走向我家的窑洞,依然深情地注视着我住了十三年的家。这就是我多少年来心里梦里挥之不去的土窑洞,你还在顽强的屹立着、坚守着,你是在春雨秋风中年复一年的等待着我么?摸一摸我睡过的土炕,摸一摸土墙上贴过我奖状的地方,看一看母亲当年吐血、咽气的炕头,我不禁泪眼模糊。模糊中仿佛看到母亲拖着瘦弱的病体,为我和妹妹做饭做衣服的身影;仿佛听到我放学归来、捡柴归来,母亲深情地呼唤我吃饭的声音;仿佛感到我七岁那年高烧不退、水米不进,母亲焦急地抱着我,边念叨边流泪,泪水流淌在我的脸上,滴落在她的心里。每一次回来,站在窑中久久不愿离去。看见窑洞就想起我苦命的母亲,就想起我艰难忧愁的童年,想起土窑洞炎夏的清凉和寒冬的温暖,想起无情的病魔把母亲和我隔在了天上地下,永远不能相见,我的心万分沉重。在生命面前,人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无奈,直叫你泪如泉涌,回天无力。一个院住过的三户人家,而今我父母、三大娘、致和哥哥和嫂嫂都已作古,只留下叔伯姐姐、我和妹妹。再过若干年当我们都老去时,谁还会再回来看望故居呢?
出的家门,窑顶上的老枣树仿佛在欢迎我回来,瞬间落下几颗半熟的花红枣在我面前,我不禁感慨万千:谁说草木不通情?直叫人以泪相许。回想经济匮乏的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孩子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夏天能吃上桑椹和杏,秋天能吃上红枣和桃,酸枣倒是漫山遍野的。我家的枣树在我小时候直径大约有20公分,长在窑顶上,且树干是50度倾斜。每年一过七月十五,枣子就开始由白转红,我在放学归来,偷偷上树摘几颗尝尝。母亲说枣要全红了才能打,我就天天盼着、数着,等那秋风吹过,满树花红枣变成全红的“玛瑙”时,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致和哥哥在树上打,我和母亲、妹妹在院里捡。打下来的枣,落满了一院子,地上、磨盘上、草丛里都是枣,红彤彤的一片。由于直线距离高,生枣打在头上、身上生疼,那我也毫无怨言。我手脚麻利地捡完了院里的,再上窑顶、草丛里捡,一颗也不能遗留下。要知道枣子不仅能解孩子们的馋,还能过年蒸花糕、花馍,端午节包粽子,做中药引子等,用处大着哩。而今四十八年过去,枣树已变成了老枣树,树干依然倾斜,但直径比水桶还粗。望着树上挂满一排排、一串串花红的枣,不禁感叹:年年岁岁枣一样,岁岁年年人不同;红枣多情挂枝头,可惜无人来采撷。院子东南角上的老榆树你还活着,我急步走过去把脸贴在你的身上。老榆树啊,你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当春天的脚步走来时,你成千上万根枝条上排满了一串串花椒壳大小、黑红色的颗粒。几场春风吹过、春雨淋过,你的花瓣们破壳而出,变成了层层叠叠、翠绿无比、清香扑鼻的榆荚花。那时,虽然我一人抱不住你的树干,但我却能三下两下、上到你的枝头,把榆荚花和叶子捋下来,花瓣蒸了窝窝吃,叶子喂了猪。而今一百多年过去,你已经向人类贡献了你的青春,你那老态龙钟的身影、干枯的枝条,树干上已有几处破洞,还有不断流出的榆汁,你是在向我哭诉你凄凉的晚年么?还是在向我哭诉被人类遗弃的孤独和悲哀呢?再见了,我的老榆树!再见了,我的老枣树!再见了,我的土窑洞!你们就相依为命吧,过几年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
我和姐姐、侄女、儿子一行五人从前街转到后街,从崖上转到崖下,昔日一百多口人的村庄,人欢马叫、鸡飞狗跳的热闹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四周沉寂的连一只鸟儿也不曾飞过,只见残垣断壁任凭风吹雨淋,只见苹果、核桃枝头果实累累却无人问津,这就是移民后的破败村庄,这就是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其实就这道沟的五个村庄来说,就数我们村自然条件好,先别说离公社最近,单是那小河两岸、沟里沟外几百亩肥沃的土地就足以让山上的人家羡慕,其它四个村庄分布在七沟八梁的黄土坡上。然而由于教师不愿徒步七里山路到我村任教,村民们无奈之下为了下一代于一九九四年全体移民到公社所在地温村。而今五个村庄只剩下小南陌的赵贵清一家三口人,政府居然于去年为他们修了总投资八十万的盘山公路,可喜,可贺,可疑?管它呢,这也给时常想回故乡的人带来方便。
返程时我让儿子把车停下,在东山脚下我和姐姐伫立良久。东山属于陀螺山余脉,我们村只有这一面是青山,其余三面都是黄土高坡。小时候,我趴在窗前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大青翠的东山,从我家距东山直线距离也就三百米左右,但它却记载了我童年许多的酸甜苦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翻修一新的观音庙和一百四十年傲然挺拔的老松树。童年时观音庙没有现在的大,是我爷爷手上盖的,寓意自然是请观音菩萨保佑我家多子多福,儿孙们兴旺发达。确实爷爷的儿子辈、孙子辈、重孙辈,除致和哥哥小时候害眼疾一只眼失明在村务农外,其余人全部在外面工作。有两个重孙辈官至正处级,从三伯、四伯直至重孙辈一共出了九个大学生。和我同行的姐姐是三伯的二女儿,一九五七年毕业于忻县师范,是村里头一个女中专生,凡是考到初中、高中、大学的全部是爷爷的子孙们,这在四十户的小村里确实令外村人刮目相看。现在新盖的观音庙是村里人在旧址上集资重建,可惜庙前的两棵百年老松树只剩下一棵,饱经一百四十年风霜雪雨依然挺拔,象征着祖辈们的坚强。小时候我在树下捡松果,盼望着山风吹过多落些松果捡回去烧火,现在树周围落了厚厚一层松果谁要呢。东山上除了观音庙的松树外,还有一大片松树林,一年四季常青常绿。春天山上有蔓头花、迎春花,夏天有山丹花、麻麻花,秋天有满山的山菊花。我和伙伴们一年中好几次上东山采花,然后坐在山顶看天上云卷云舒,看村中炊烟袅袅,看沟里沟外齐刷刷的高粱玉米,看漫山遍野的谷子、豆子、荞麦花、萝卜、芥菜、土豆花,看小河唱着歌儿流向远方……那是怎样的诗情画意,那是何等的悠然自在。现在想来陶潜笔下的桃花源也不过如此吧。然而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那就是许多个星期天,我必须到东山割些软柴禾,母亲好引火做饭。往往是一个人去一个人回。那时候山上有狼,心里就提心吊胆,老觉得身后有狼,我常常就把观音庙看成我爷爷的化身,默默地求他老人家保佑着我。说也奇怪,多少次独来独往,无论割柴,无论走七里山路到枣涧上学,从来都不曾遇见狼,和大人们远远看见狼倒是有两次,半夜里听见狼叫也是经常的。至今说起狼来,我是又害怕又好奇,又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生存的,因此只要见到与狼有关的文章,我是必看无疑,毕竟在我童年的苦难岁月里它们若即若离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惊心和悬念。东山,我心中的山,我梦中的山,过几年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正当我们要上车时,忽然天上下起了小雨,这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回来时还晴空万里,才两个多钟头就要下雨,莫不是观音菩萨显灵,让我的老榆树、老枣树、老松树,让故乡的一草一木含泪送我?还是我父母的灵魂又返回了家乡,知道我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含泪送我?还是爷爷、奶奶、老姨姨、三大娘怕我不再回来,含泪留我?我站在雨中思绪万千,亲爱的故乡,让我再看你一眼吧,只要我还活着,过几年我就会回来看你的。
赵如香,忻州市人,2OO5年退休在市农行。爱好文学,许多散文发表在忻州日报。
回顾往期内容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广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挖掘尘封的历史文化,让广大文史朋友加强交流。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着重突破地域理念的局限性,互通有无,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灿烂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
欢迎省内外关心山西文化发展的朋友奉赐佳作,主编微信:sczb0972赐稿邮箱:scgsjzb@163.com
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和详细联系方式。
2、体裁、字数不限,自行斟酌。
3、稿件要求原创首发,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