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耀文||《平水韵》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建议临汾市应把《平水韵》作为申请世界“非遗”的重点项目上报
这是因为《平水韵》的“根”在临汾,临汾是《平水韵》的诞生地。
《平水韵》是诗联界广泛应用的一部韵书,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平水韵》产生的渊源当今有三种说法:
一是、刘渊说
《词源》(1998年版)记载:“宋以前韵书,依据切韵分韵为二百零六部,为了便于作诗叶韵,在二百零六部中或注独用、同用等字。宋淳佑年间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增修《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始尽并同用之韵一百零七部。其书今已不存。”
王力先生在所编的《古代汉语》中说“南宋平水(今山西临汾——笔者注)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这106韵被称为《平水韵》。
吴淮生先生在他出版的《诗词曲格律手册》中说,南宋时期,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编著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根据当时和以前的诗歌创作实际情况和诗歌去繁就简的需求,把二百零六个韵部合并为一百零七个韵部。同代稍后的金代人的王文郁又编了一本《平水新刊礼部韵略》,把刘编的一百零七个韵部中的拯、迥两部合并,成为一百零六个韵部,大大放宽了韵部对作诗的限制,因而得以长期流行迄今。这就是《平水韵》。
上述的说法虽然把本在王文郁之后的刘渊说在了在王之前,但也说明了《平水韵》是因为平水人刘渊编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而得名的。
二是、王文郁说
广东诗词学会在2005年出版的《中华新韵府》前言中说道:“《平水韵》这一名称,一般人以为是宋代平水人刘渊编了一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而得名的,其实不然,。因为金人平水书籍王文郁早在此二十三年前,就编了一部《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其分韵为一百零六,是继承《广韵》的传统,合并调整其韵部而产生的,后来的各种诗韵,都安此韵编写。
我认为,广东诗词学会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刘渊编写《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时间是宋淳佑年间的壬子年,即公元1252年,其时金代早在公元1234年为元所灭,王文郁所编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经专家考证,是在金正大六年,即公元1229年,比刘渊早了23年。
张福有先生在出版的《诗词曲律说解》中说“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因刘渊是平水(今山西临汾——笔者注)人,后人则将其称为《平水韵》。但是刘渊的平水韵已佚失。在刘渊平水韵佚失之前,金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一百零七韵改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虽然张福有先生在这里也错认为刘渊在前王文郁在后,但也认为《平水韵》与同为平水人的刘、王二人有关。
孤独剑先生在他撰写的“为《平水韵》考古”一文中写道:“《平水韵》是因为金人平水书籍(书籍为官名)王文郁而得名。”“是他先将206个韵部的《广韵》拯、与迥韵部合并了最后调整为106个韵部的,后来106韵则是一直沿用至今的”。他还说“元代阴时夫兄弟编著的《韵府群玉》就是采用了王文郁的106个韵母。清朝李光地编著的《音韵阐微》”也采用了王文郁的106个韵母,而《佩文诗韵》也恰恰采用了王文郁的106个韵目。”
《词源》记:《韵府群玉》为“宋末阴时夫撰,二十卷,收字八千八百二十,分韵部一百零六部,为分韵集录典故词藻”的类书。”“金元押韵之书现存者以此书为最古。后来科举考试诗赋押韵即遵用为标准。清《佩文韵府》及通行的诗韵,皆以此书为蓝本。”
百度百科记载:“《佩文韵府》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和对句的工具书。清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旨编撰。”
“《佩文韵府》以元阴时夫《韵府群玉》和明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再汇抄类书中有关材料增补而成。”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自宋末到元、明、清所编韵书都来源于平水人王文郁所编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即《平水韵》。
三是、毛麾说
毛麾为何许人也?百度百科记载:毛麾字牧达,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不详,金世宗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举学行,特赐进士出身,授校书郎,入教宫掖,历太常博士,终于同知沁州军州事。有《平水集》问世,今佚。又曾为丘处机《磻溪集》作序,《中州集》卷七录其诗七首,《金文最》卷三八、七七收其文五篇。
冯宝哲先生在“关于《平水韵》渊源辨析”一文中提出:“王文郁第一次将原用二百零六韵部简化合并为一百零六部,其在我国诗词发展史上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王文郁是在总结前人用韵经验的基础上才完成合并的,否则将无法解释唐朝及北宋诗人用韵为何能与平水韵吻合这一事实。”
冯先生还提出:我们还应注意王文郁所编《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中的“新刊”与“礼部”,诸字,书名冠有“新刊”字样说明有所因袭,并非王文郁首创,因为早于王书五十三年即金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平阳人毛麾就曾编有《平水韵》,但只见于书目,全书并未流传下来,虽然我们无法弄清二书之间的异同关系,但可以肯定,“新刊”在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毛书的。
孤独剑先生在“为平水源考古”一文中说道:“真正《平水韵》的得名,却不一定就是因为刘渊,也不一定就是因为王文郁,也许就是因为少为人知的毛麾。”
孤独剑先生引用《小学考》卷三录《山西通志·书目》,“毛氏麾《平水韵》注明已佚,复引该志毛氏小传,云其有《平水集》行世。”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他又引用张世禄《中国音律学史》:据之认为,王书刊定于毛书之后。
综合以上三说,可以得出这么三个定论:
一是,和《平水韵》有关的三个人毛麾、王文郁、刘渊都是平水(今山西临汾)人;
二是,自金以来,历代官方刊印的韵书,所依据的原本就是平水金人王文郁所编著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当代诗联界广泛使用的《平水韵》,依据的也是王文郁的一百零六韵。
三是,《平水韵》之所以冠以“平水”,是和最初出版时的地名有关。《辞源》注解:“平水,水名,(金代时设平水县——笔者注)在山西临汾县南”,“汾水南与平水合,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这就说明,平水就是现在的临汾。
平阳(今临汾)自唐宋以来就是北方雕版印刷业的中心,金时,在平阳府设经籍所,有官吏主持印刷发行书籍,所刻书籍称“平水版”。毛麾、王文郁所编著的《平水韵》就是在在平阳(今临汾)出版发行的。
薛海斌先生在“平阳刻书推动明清出版繁荣”一文中指出“《平水韵》,该刻本刻印后,很快风扉全国,成为后来历代文人写诗填词的依据和范本,有'平水韵行天下之说’。”
综上所述,这就说明《平水韵》这一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就诞生于临汾。作为临汾人最有资格、有责任、有义务为《平水韵》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恳切希望临汾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能把《平水韵》申“非遗”项目尽快列入议事日程,也呼吁临汾诗联界的有志之士积极参与到这一功在千秋的有益活动中来。使《平水韵》这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粹更加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翟耀文,山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华诗词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创作委员会委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临汾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临汾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等。
留言之窗
回顾往期内容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在作品推出一月内支付。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