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刘志勇//徜徉文苑(二)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二)
追本溯源,让我们共同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他叫薛前发,共产党员,一位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原本选择更好的工作机会很多,他却甘愿扎根离县城偏远的村庄(史册小学)执教了半辈子。按理说该歇歇啦,谁知他又自我加压,奔波劳累地组织成立了《后稷文苑》,正是因有了他和编委幕后的编辑审阅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们四年里每日早晨清新可口的精神美餐。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只所以会觉得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含泪奔跑。
他很平凡,也是肉体凡身,也有七情六欲,也有麻烦琐事。其间肯定也有犹豫,也有徘徊,有苦闷,也有徬徨,有矛盾,也有挣扎,有阵痛,也有思考。最终是什么促成蝶变,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孜孜以求,是什么精神促使他锲而不舍,是什么理论能让他把“小我”束之高阁,而让“大我”自由穿梭?
问题似乎很复杂,答案却出乎意料的简单:是因为他是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战胜了自我,是因为他是名大写的知识分子。
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旗帜,是灯塔,“为人民服务”是使命,是初心。坚定的理想信念促成了他舍“小我”成“大我”的转换,是他逐步成为“民族脊梁式人物”的关键。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让我们擦亮双眼,回眸历史,从过往中求索他为什么行的精神密码。
做为一名大写的知识分子,他自然秉承了文人自古的的“傲骨”基因。
比如从元末戏剧家关汉卿“铜豌豆”的硬汉精神中,从吴晗《谈骨气》的文论里,从宁水龙老师钩沉的“怒吼剧团”的事迹中……
“文死谏,武死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位卑未敢忘忧国”,文人志士们头脑里负荷着整个社会,象蜜蜂一样顾全“大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他吸收传统文化,超越了自我,只要“一直二公正,”何惧“七嘴八舌头”,所以他堂堂正正,不卑不亢,信奉着“多学多思多劳多得,不亏不欠不贪不腐”,血,总是热的,“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做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赓续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
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创办了《新青年》,放弃了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彭湃同志信仰共产主义,无视了家里所有的“鸦飞不过的田产”,还有瞿秋白,陈独秀,毛泽东……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弃医从文”,认为应“呐喊”,唤醒民众走出“铁屋子”才是当务之急,学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怒向刀丛觅小诗”,敢于象蜜蜂一样及时亮剑,反戈一击,他知道“釆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积极响应党中央拒腐防变号召,“老虎苍蝇一起打”,口诛笔伐,措辞犀利。当被问到“你就不害怕吗?”他说:“我没指谁名道谁姓,谁害怕那是他心里有鬼!”
任何表面的繁荣,都因其有内部充盈的底气在支撑。文人的担当,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满腔的热血和体内的浩然正气促使他责无旁贷地创建了《后稷文苑》。
或许因为不理解,有人背后说他“傻”,有“呆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正如邹韬奋所说:“诚以凡事凡有几分呆气来应付,处处只计及一己利害,事事顾虑前途得失,无丝毫之主见,无丝毫之冒险精神,迟疑不前,趔趄不进,只不过永在彷徨岐路之间而已”。“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费”。呆气是勇气、正气的亲兄弟,为有呆气的人点赞!
“虽千万人,吾往矣”,薛前发老师当机立断,听从内心的选择,活出了精彩的自已。
“我喜欢文学,喜欢写作,更喜欢把草根文学作品推出稷山,让外边的人了解我们稷山风土民情,还有稷山的万亩红枣树、苹果园、大佛寺、云丘山、马趵泉”。
——听,说起家乡的风光,他如数家珍,赤子情怀有目共睹;
“不慕名家,不唯精英,制做发文不设门槛,选编成册不论资排辈”。
——看,为传播文明,奖掖后人,殷切之情义薄云天;
“心里有个执念,祖国要强大,就必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党的嘱托牢记心间。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有的人说了不做,有的人做了不说,有的人说了也不一定做,有的人做了也不一定说”。薛前发老师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为人正直,敢于亮剑,敢于为百姓请命,敢于为农民发声。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所有的归宿皆自然而然。《后稷文苑》的创始人为什么是他?至此大伙应该明白了吧。由薛前发当领导,大伙心服口服,也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正是因为有了“蜂王”,有了大伙象蜜蜂般辛勤的付出,有了大伙倾注的大爱,才使《后稷文苑》的诺亚方舟在四年的坚守里渐行渐远,才使打造“文苑宝葫芦”的理想越来越贴近。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又见蜂忙人欢迎,众志成城把梦追!
2021.5.22
后
稷
文
苑
刘志勇,会计,工作之余喜欢文学,乐为最合适的词找到最恰当的位置,爱以文会友,多交流心得体会。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