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贺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被酒鬼对出,流传千古

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最早接触的大概都是唐诗,在很小的时候刚刚牙牙学语,就在长辈的怀中开始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以说唐诗的这种精神滋养是贯穿于人一生的。与此相对应的对联等等其他文学体裁,则往往需要在年龄更大一些以后才会接触,因为对联的格式更加工整。

事实上对联的诞生与唐诗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诗歌这一艺术形式起源于上古时期,经历各朝各代的发展已经极为完善,到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格式极为工整的格律诗,由骆宾王等初唐四杰初步确立了诗歌五言八句的固定格式,随后在盛唐时期又发展壮大,出现了所谓的“诗联”。

诗联就是在格律诗中,上下必须对仗的两句诗,而对仗则是指根据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相互对应的两个句子,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具有着非常典型的对称美感。在唐朝时期,发源于骈偶文句的对仗开始入诗,于是产生了极为工整的“诗联”。

中华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脉相承,只要溯流而上都能够找到其渊源,由于“诗联”的出现,所以人们对于对称美的追求迅速增高,并且将这种对美的追求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于964年除夕,在原本写有简单祝愿美好语句的桃符上面,写下了更加追求对称美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自此对联诞生。

后世人们对于对联的应用极为广泛,现在我们依然有着贴春联的习惯,同时各大商铺也往往会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对联。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时候,像是朋友一起聚会、家人们一起玩闹,这个时候也通常会用“对对子”这样的活动来作为娱乐消遣。

在南宋有一位史学家叫做高文虎,他参与修订过四朝国史,对于历史典故极为精通,于是写成了一部书《蓼花洲闲录》。在《蓼花洲闲录》中记载了这么一件关于对联的趣事,北宋的书法家石延年非常喜欢喝酒,被人们称为“酒仙、酒鬼、酒怪”等等。

石延年在喝酒以后就更加有文采,而且书法看上去也就更为飘逸,而且他的好友刘潜、苏舜钦等人也极为喜欢饮酒,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喝完酒以后就开始写诗作词,还会对对子。有一次在饮酒过后,石延年等人就开始对对子,他们都是当世文豪,普通的对子那是刚出上联就被对出了下联,基本没有难度。

于是就挖空心思想要找一个很难的上联,有人就拿出了唐朝诗人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作为上联,这句诗很有韵味,说的是如果上天具有凡人的情感,那么上天也就会像凡人一样因为衰老而悲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

但是石延年在喝下两碗酒以后,抬头说道:“月如无恨月长圆”,这也是将自然现象拟人化,非常完美地体现出了当人们将自己的情感,住入自然现象以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当时就传播天下,连皇帝都为石延年的文才所打动而劝他戒酒,而“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