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飚CATL BYD动力电池业务三年左右上市

摘要:分拆动力电池业务不仅有助于消化其动力电池产能,还将增加其盈利能力.

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拆分上市的消息再度传来。
日前,比亚迪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动力电池业务分拆上市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在2022年前后会把电池整个分拆出去独立上市。
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28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业绩发布会上对媒体表示:“公司从2017年开始做零部件产业的市场化,计划先在公司内部实现市场化战略,按照市场机制定价,形成利润中心,同时也在酝酿推动各个零部件进行分拆上市的计划。
两天后,比亚迪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沈晞在一场活动上就动力电池方面的计划给出了稍为具体的时间表:“比亚迪正在做动力电池的业务剥离工作,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会拆分完毕。在2022到2023年,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公司会独立上市。
关于电池业务独立上市的后续,沈晞的期待是:调整姿态,对外提供更好的服务。
动力电池业务非独立不可?
一直以来,电池业务算得上是比亚迪整个公司的基石,以3C电池起家,后逐渐涉足动力电池。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一直采用垂直整合自产自用的发展模式,不可否认的是,在成本、技术、时间这最为关键的三个因素上其实现了自由把握,将更多的话语权留在了自己的手中。
然而,利弊都是相对的。一个产品只有真正面向市场,才能保持活力,在销量不愁、无竞争的情况下,公司对电池研发、突破新技术方面的投入肯定会比之前少,整体来说,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电动汽车行业垂直整合红利开始下降,比亚迪拆分电池业务并独立上市,不排除与宁德时代展开竞争的意图,同时也可视为公司补回缺失的战略机会,而规模化也是大幅摊薄成本、分摊风险的手段。
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认为,对比亚迪来说,分摊成本是其次,抢占市场份额才是关键,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市场份额就是钱呐。
起点研究院(SPIR)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比亚迪电池总装机量为582.7MWh,排名第二,单看排名的话,比亚迪还是值得很多鲜花和掌声的,但再一看冠军宝座上宁德时代3119.4MWh的电池装机量,或许很多人就觉得比亚迪庆祝的酒杯可以先放一放,提速奔跑才是最该做的事儿。
产能怎么样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向来是战斗前的共识,准备好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比亚迪,产能跟上了吗?
根据此前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可达16GWh,2018年至2020年这个数值将陆续达到29GWh、34GWh、39GWh。实际上,比亚迪的速度比其此前的规划快了很多。
2018年6月,比亚迪青海工厂24GWh动力电池项目正式下线,将在今年全部投产,这也就意味着青海工厂全部投产后,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40GWh。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青海工厂均为三元电池。
此外,2018年7月5日,比亚迪与长安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暨电池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设年产10GWh的动力电池产能;
随后,在2018年8月的重庆智博会上,比亚迪与重庆璧山区政府就20GWh的动力电池项目签订投资协议;
9月9日,西安云轨示范线项目开工暨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签约仪式在线高新区举行。
因此,据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年底比亚迪已有、在建、规划产能已达100GWh。
比亚迪的理想似乎不止100GWh这么简单,今年以来,比亚迪又陆续在长沙宁乡、广州增城等增加生产基地。
对外供应的计划有了,产能也有了,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的高枕无忧的日子来了吗?
好像还没那么快。
整车厂意愿如何?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其他整车厂有意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但或多或少都会担心其买到的电池是否与比亚迪自用的完全一样,即使比亚迪强调内外无差别,对整车厂来说,这种顾虑依然难以打消。
不过,根据媒体对5家造车新势力的采访来看,情况似乎也不是很糟糕。在这5家企业中,有4家表示,只要性价比上有竞争力,愿意与比亚迪就电池业务展开合作,另外一家暂因为性能电芯和车型、定位不匹配等原因表示目前不会采用比亚迪的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比亚迪已经就动力电池业务与长城、北汽、广汽等各大汽车主机厂进行了对接。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比亚迪选择放开动力电池业务并对外合作,多少有些占领动力电池市场游戏规则制高点的以为。对于比亚迪动力电池而言,动力电池的储备和放开,将会在时间上和产品上找到双重优势,无疑为比亚迪找到了分享庞大利润蛋糕的机会。
仅靠自家新能源车消化掉如此庞大的动力电池体量是很有难度的,而分拆动力电池业务不仅有助于消化其动力电池产能,还将进一步增加其盈利能力。
小结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自产自销模式的限制,比亚迪已经失去了与宁德时代竞争的最佳时机,但在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看来,技术与性比价是永远的驱动力,胜负依然未见分晓。

点击下方有彩蛋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