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涛对十二兵团覆灭于淮海战役的分析】...
原十二兵团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总结的:
从政治上来衡量,国民党的覆灭是无可置疑的。如果从纯军事观点来看,则第十二兵团的覆灭,分析起来可归结为以下因素:
(一)国民党人事制度的紊乱,不是选贤与能,而是凭个人意志和蝇营狗苟。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一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应该非胡琏莫属。而偏偏任用一个没有作战经验、性情孤僻恶劣以攫取司令官过渡,作为升官阶梯的黄维为司令官,掷12万大军为儿戏,真是咄咄怪事。
(二)南京国防部原来战略着眼,是把第十二兵团使用在华中方面,以确保武汉和阻止解放军南渡长江的。第十二兵团第十八军、第十四军,自1947年起,陆续转移到河南及豫鄂毗连的大别山区作战,已有一年多,敌情地形,相当熟悉,形成负隅顽抗之势。但是解放军巧妙的战略,迫使南京国防部把它调到了淮海战场,追随于解放军,丧失主动。
(三)第十二兵团四个军相当分散,没有来得及集中,就分散出发,步调不一致,逐次投入战斗。第八十五军和第十八军的第四十九师,在后面追赶,相隔七天行程,一进入战场即展开猛烈的战斗,连敌人的方向都摸不清,糊里糊涂被消灭。
(四)由确山驻马店匆匆出发,作战准备不足,人员武器弹药俱未经过大战前的调整,匆忙离开老根据地作战,干部有家室之累,以致士气低落。
(五)深入作战和被围后,完全没有后方补给线,也没有友军依托联系,形成孤军作战,挂地作战。
(六)完全没有人民群众的基础。
(七)千里行军,步步受阻,人马疲惫,机械损坏,犯兵家“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之忌。
(八)黄维外行,指挥荒谬。
总的来说,第十二兵团被解放军剥夺了一切有利的条件,赤裸裸地挨打,完全丧失了主动权,追随于敌。“不知战之地,不知战之时”。
【笔者观点】
1.看来杨伯涛对黄维的不满未因岁月流逝而稍减,“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老蒋用人与主席的不拘一格,差之千里。
2,从军事角度而言,十二兵团的覆亡是丧失战略主动权的必然结果。淮海战役解放军在总兵力少于国军、装备水平弱于国军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战略上处处主动,牵着对方鼻子走,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