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城市的规划,有哪些讲究?
说到中国古代的大城池,很多人都会想到鼎鼎有名的长安城。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作为十三朝古都,是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的区域化、主次化,街道横平竖直的严谨布置,中轴线的设置要求,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如果以面积来划定城市的大小,长安城在唐朝时期有87.27平方公里。如果以人口来划分城市大小,在唐朝时期长安城有185万人。可以说在古时候的长安,很长时间都是中国的第一大城。
唐长安的街巷都是规整的纵横相交,棋盘格一样划分街区,叫“里坊制”。每一个街区就叫做一个“里”,或者一个“坊”。古代重视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很早就有相关的制度,且代代延续,只是各朝代有所修改变更而已。
“里坊制”不仅仅是一种城市规划方法和规划制度,更是一种城市管理制度。里坊四周建高墙,每面开有一个门,叫“里门”或“坊门”。
夜晚关闭,不准出入,“昏而闭,五更而启”,城中实行宵禁,夜晚街上不准人行走,有军队巡逻。史书记载曾有过因犯夜禁而被“杖杀”的。
如此严厉的制度,因而城中夜不闭户,盗贼不兴,社会治安极好。这就是当时的城市管理,可见当时的城市规划也是从社会的管理出发的。
当时城市管理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控制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历史上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而里坊制就是配合这种政策而制定的一种城市管理制度。
里坊四周沿街不准开设商店,城内的居民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并在规定的时间才能买到东西,这就是“市”。唐代长安城中就设有“东市”和“西市”,作为买卖交易的场所。
东市有120行,各行各业的商品应有尽有;西市有“胡商”,外国人开的商店,说明唐长安的开放和国际化。但是即使是专做买卖的“市”,也不是随时可以买到东西,必须是在上午“击鼓”开市到下午“击钲”收市之间才能进行买卖,其余时间是关闭的。
里坊制在中国延续上千年,到唐代达到顶峰。里坊制的衰亡是从唐代中后期开始的,到宋朝宋仁宗庆历年间就正式取消了。
里坊制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依靠的是市场,而像里坊制那样沿街不准开商店,夜晚不准人上街,这种制度显然是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事实上里坊制本来就是为了抑制商业发展而制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慢慢意识到了商业繁荣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生活的改善,便有了打破里坊制,改变城市生活状况的需要,政治上的管制抵挡不住经济上的诱惑。
唐代中晚期,皇权逐渐衰弱,管理也逐渐松弛。虽仍然有法令禁止,但打破里坊制的事情屡屡发生。
古代城市规划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产物,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