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久治不愈,小青龙汤如何一剂止咳?
推送最新鲜的
在治疗咳嗽方面,中医有很多经典方剂和常用中药,那面对临床病证,只要使用具有止咳作用的中药就一定见效吗?如何从这么多方药中选取最为适合的那种?今天让我们从近代经方实践经典著作《经方实验录》的医案解析中,一窥其中要诀。
张君志明为余之好友,尝患疔毒,自以西药治之,增剧,因就余以中药治愈,乃叹中药之神。自后恙无大小,每必垂询,顾余以事冗,居恒外出,致常相左。某晨,君又贲临,曰:咳嗽小恙耳,何中医久治不瘥?并出方相示,则清水豆卷、冬桑叶、前胡、杏仁、赤苓、枳壳、桔梗、竹茹、牛蒡、贝母、瓜蒌皮、冬瓜子、枇杷叶之属。因询之曰:君于夏月尝习游泳乎?曰:然。君之咳遇寒则增剧乎?曰:然。余乃慰之曰:此证甚易,一剂可愈,幸毋为虑。
因书方与之:
张志明先生,住五洲大药房。
初诊十月十八日。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乏效,遇寒则增剧。此为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
净麻黄钱半 川桂枝钱半 大白芍二钱 生甘草一钱 北细辛钱半 五味子钱半 干姜钱半 姜半夏三钱
越二日,来告曰:咳瘥矣,何中医亦有上下床之别也。余笑而颔之,并徇其请,书下方调理焉。
二诊十月二十日。咳已全愈,但觉微喘耳。
此为余邪,宜三拗汤轻剂,夫药味以稀为贵。
净麻黄六分 光杏仁三钱 甘草八分
姜佐景按:余屡用本方治咳,皆有奇效。顾必审其咳而属于水气者,然后用之,非以之尽治诸咳也。水气者何?言邪气之属于水者也。如本案张君因习游泳而得水气,其一例也。又如多进果品冷饮,而得水气,其二例也。又如远行冒雨露,因得水气,其三例也。更如夙患痰饮,为风寒所激,其四例也。凡此种水气之咳,本汤皆能优治之。
顾药量又有轻重之分,其身热重、头痛恶寒甚者,当重用麻桂;其身微热、微恶寒者,当减轻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因此四者协力合作,犹一药然,吾师用五味尝多至三钱,切勿畏其酸收。其咳久致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芍草以安之。否则,轻用或省除之,奏效如一。
要之。小青龙证,在里为水气,在表为咳(咳之前喉间常作痒),其表证之重轻,初可勿拘,其舌苔亦不必限于白腻。遑论其他或喘、或渴、或利、或噎哉?此皆经验之谈,不必泥于书本者也。本年夏,友好多人皆习游泳,耽之不倦,虽雨天不已,一月前后,十九患咳,余悉以本汤加减愈之。人每誉我为治咳圣手,孰知我之妙药,不过仲圣之一轻方而已哉!
该患者患咳嗽,暑天多水浴,遇寒则增剧。笔者根据患者上述症状,考虑患者有寒饮内停之证,方选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解表化饮止咳。笔者推断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或许还可能有痰色白质稀量多、舌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脉浮滑等里寒饮的表现,当然或许是“但见一证便是”。
反观姜佐景的治疗经过,姜佐景根据患者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乏效,遇寒则增剧,亦考虑为表寒里饮之小青龙汤证,服用一剂咳已止,后以三拗汤调理而愈。
小青龙汤方证主要见于《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从条文及小青龙汤方中药物组成分析,小青龙汤的病机包括伤寒表实证和寒饮内停两个方面,相当于“伤寒表不解”与“心下有水气”。常用于素体寒饮内盛,复感寒邪,既有无汗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头面浮肿等表实寒证,又有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等里寒饮证,舌质多为淡白或淡红,苔薄白或白,苔质多湿润或水滑。
虽然小青龙汤是治疗伤寒表实证和寒饮内停证,但二者还是有所侧重的,笔者认为本方是侧重于治疗寒饮内停,若表证不明显时,亦可加减应用。有表证时,麻黄可以解表;若表证不明显时,麻黄可温散寒饮平喘。凡小青龙汤证的寒饮内留,日久郁而化热而见口干、口渴、烦躁、舌红苔薄黄水滑、脉滑或数等阳明里热证,可以加生石膏,即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若患者有口苦、咽干或咽痛,说明合并有少阳病,可以合上小柴胡汤。
笔者曾治疗一例咳嗽患者,吴某,女,54岁。初诊日期:2010年9月12日。
主诉:间断咳嗽、咳痰两周。
两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色白,质清稀,就诊于某医院,行血常规及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自服复方鲜竹沥液、止咳枇杷露等中成药,疗效欠佳,经人介绍前来诊治。既往体健。刻下症见:咳嗽、咳痰,夜间明显,痰色白质清稀,量多,口中和,无口干、口渴,左侧腿疼,微恶寒,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略水滑,脉细滑。
患者咳嗽、咳痰、痰色白质清稀、口中和、舌淡红、苔薄白略水滑、脉细滑,考虑为寒饮内停,我当时想到的第一方子就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第一名方,张仲景用它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等支饮为患。
但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太阳伤寒表实证,仅仅有左侧腿疼、微恶寒,这也不是太阳病,而是表阴证,于是就用小青龙汤治疗寒饮,合上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病。综合辨证为太阴少阴合病。
处方:小青龙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生麻黄5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细辛5g,五味子10g,半夏10g,炙甘草5克,附子(先煎)10g。5剂,水煎服,日一剂。
结果:患者服完5剂后,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好转,左侧腿疼、恶寒症状消失,后又以小青龙汤原方继服5剂,咳嗽、咳痰消失,无明显不适,病告痊愈。
或许有人会问:患者夜间咳嗽明显,是否合并有瘀血可能?
患者症状昼轻夜重,有合并瘀血的可能。但从这位患者的症状看,患者舌质淡红,且病程较短,并没有瘀血的具体表现,所以当时并没有加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而这位患者之所以夜间加重,主要是由于寒饮内停,至夜间邪气重,正气相对略虚而致。
《经方实验录》是近代著名中医经方家曹颖甫与其弟子姜佐景临证的100例病案,详细阐述了师生二人数十年运用经方治病的经验。对于这样的名家医案,我们应该如何研读才能从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悟?鲍艳举、花宝金两位老师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模式——
《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第二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鲍艳举、花宝金所著《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完全独立解析了100则经方医案,相当于临床带教、现场诊治100个疑难病患。《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的医案解析,突出“现在进行时”,还原真实的思考过程、思辨的细节。改“斩钉截铁”的平铺直叙,为“一波三折”的疑问:对复杂的疑难病证反复权衡,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相对妥当的一种或几种。名家为何如此辨证?辨为其他证型是否可以?名家为何如此用方,用其他类似方药是否可行?以连珠炮的疑问,彰显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真实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