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拳
南皮县位于沧州市东南部,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名人辈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南皮自古习武成风,武林流派众多,二郎拳是流传较广的流派之一。
二郎拳是我国优秀的武术拳种,二郎拳的具体源头由来实难考证。二郎拳始创于明末清初。据传当时清朝康熙皇帝因害怕少林寺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对其发出了解散僧兵、不准练武的旨意,很多少林寺武僧因此星散四方,将少林功夫传入民间。其中少林寺武僧清风、清尘师兄弟二人云游大江南北,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本门武功,融汇贯通,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创编了一套新的拳路,因此取名二郎拳。后收俗家弟子,从此二郎拳在民间便得以流传。另一种说法,因其拳械套路以对练为主,故名二郎拳。
据南皮县志记载,二郎拳于道光年间传入南皮,至今已有170多年。民国时期在南皮广为传播,新中国成立以后更为兴盛,至2006年,南皮习二郎拳者有数千人。二郎拳传入南皮县内,分为4支:一支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二郎拳第八世传人崔笠将二郎拳传于南皮县黑龙村的刁书林,后来此拳就在黑龙村、大安村、占庄村、东光县的仉王、仉于村等广为传播。崔笠拳师虽是二郎拳第八世传人,但由于他最早把二郎拳传入南皮,故南皮的二郎拳传人都尊称崔笠为师祖。一支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云游高僧华程居住于南皮县马村古庙,本村的刘代山等人先后拜其为师,学习二郎拳法。一支是由二郎拳第十一代传人张玉亭武师(盐山县圣佛镇人)将二郎拳法传入南皮县的马村张方贵等人,从此二郎拳就在马村扎根结果。后来马村二郎拳师又将此拳传入南皮县占庄村、王国针村、大树金村、许家桁村、曲庄村、山东乐陵市、宁津县、辽宁省等地。一支是盐山县河里高村王银帮将二郎拳传入鲍官屯镇大迟庄、小迟庄村刘丰楼、刘丰台等人。
二郎拳法,刚劲有力,动作朴实,结构严谨,攻防严密,套路中之招式,均具技击价值。其套路运动直来直去,拳法掌术要求直打快收,无空架,爆发力强。
手,眼、身、法、步紧密结合,闪、展、腾、挪灵活多变。有拳术43路,器械40套,对练64套。二郎拳不仅能击敌防身,更能健身养生,且易学易练,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因而深受广大武术界人士所喜爱。历经世代相传,门人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等数十省。
二郎拳的练功方法,以站桩为主,兼习手指功、腿功、臂功等。既注重手眼身法步综合技能的运用,更注重轻功、硬气功、摔跤、举重的训练。练功时讲究以“拳术为根,趟子为筋”,气达周身,沉于丹田,练心聚气。
二郎拳法的套路,有八路长拳、五路短拳、八趟陆春、十路弹腿、十二路长拳等;器械有:八趟单刀、偃月大刀、双刀、宗棍(也称五虎群羊棍)、鸳鸯三节棍、梅花枪、松枪、刺枪术、梨花枪、钟馗剑、昆吾剑、行钩、护手双钩、镗、燕飞三棵剑等;二郎拳的散手技法集武术摔打、擒拿之大成,兼有点穴-。
目前南皮县已成立了二郎拳的功夫表演团,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武术比赛、武术表演,获得个人奖项、集体奖项千余枚;二郎拳不仅在很多正式场合表演,在民间也广泛开展,每逢有重大活动、随政府招商引资、文化交流、婚丧嫁娶、开业庆典都少不了二郎拳功夫团的精彩表演,大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