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西行记补充篇
在我即将结束本次长途旅行,并结束这些天所写文字的时候,不知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还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我在最后一天,发现了一件事。具体说,是发现了一个人。更明确的说,是发现了两部手稿。
这一下子,就把我远在4000多公里之外的家乡沈阳,和敦煌,和莫高窟联系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李浴先生。
事情是这样的。
在我参观完敦煌莫高窟之后,在景区外,一条河流的旁边,还有一组旧建筑群。
过去这里是一个庙宇,叫上寺。建于清乾隆37年,即1772年。清末民国初年重修。
1944年,在于右任先生的大力呼吁下,这里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过去,庙宇曾做过研究所的办公室和职工宿舍。
现在,这里辟为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
在陈列馆的展柜里面,我发现了两部手稿。
这是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初期,李浴先生撰写的关于敦煌洞窟调查报告的手稿原件。
它是用蝇头小楷书写的,一格一字,整整齐齐。分别写于1944和1946年。
李浴先生是河南省内黄人,生于1915年。1935年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班学习,1938年毕业。
他是我们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教授,讲美术史课程。
他著有《中国美术史纲》,《西方美术史纲》等著作。
更为巧合的是:他的女儿、女婿是我妻子原单位工作的同事。他的外孙是我儿子的小学同学。
所以我对老先生早已有所耳闻。
虽从来未曾谋面,但一直心存敬意。
李浴先生年轻时候,即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建立初期,就与赫赫有名的常书鸿先生在这里工作。
上个世纪50年代调到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工作。
就这样,让远在千里之外沈阳,与敦煌有了不解之缘。
现在,李浴先生已经作古,但是,他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早在抗战期间,他就向世人介绍了敦煌艺术,高度肯定了敦煌莫高窟在东方美术史乃至于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
他在敦煌艺术研究领域,极具威望和影响力。
毫不夸张地说,李浴先生是我们沈阳市的光荣与骄傲;能发现并看到李浴先生的手稿,是做为沈阳人我的荣幸;也是我这次西行之路的完美结局。
我把这一发现,通过微信转告给李浴先生的女儿,问她是否知道敦煌手稿一事。她说知道,她父亲去世后,她曾经来过这里确认过手稿。并向我提供了一张李浴先生生前的照片。
以下是敦煌艺术研究所和李浴先生手稿的部分照片。
第一张是在网上下载的李浴先生照片。
最后一张是李浴先生和前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福来先生的合影,左侧是李浴先生。由他的女儿提供。
图文:河西【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