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大城市铁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文化之旅
——大城市铁岭
2016年9月25日,我随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来到了大城市铁岭。铁岭乃名胜之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康熙帝在此驻跸时曾赞美它“塞草自绿,山花更红”,既体现了铁岭独特的自然景色,又平添了几分人文气息。每次和文保团出行,都是一次快乐的旅程——团里既有大朋友,又有小朋友;既有老朋友,还有新朋友。我们一行三十余人,最大的姐姐69岁,最小的弟弟5岁。在铁岭市政协文史办刘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寻找铁岭历史文化记忆之旅”活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先来到了圣水寺,全称为盘龙山圣水寺。圣水寺为明代所修,寺庙右边有一池泉水,其水可以疗疾,故以此水为名。元末明初,有一位云游僧来到盘龙山山下的凡河岸边,突然听见山中隐约传出木鱼声,于是顺着声音的来源找去,竟然走到了一个开阔的地带,古树高高地向上生长,直插天际,半山坡上有一汪清泉,至此木鱼声戛然而止。僧人认定,这是因缘已到,便决定在此处修建一座寺庙。因山旁的泉水甘甜清澈,经年不竭,故取名为“圣水寺”。僧人相信,寺庙的修建定会保佑凡河两岸风调雨顺,百姓永世平安。百姓于是纷纷为建庙捐资献力。我们在圣水寺里看到了一个倒下的石碑,上面刻有捐赠人的名单。刘老师介绍说,这是元代的文物。不过,现今我们所看到的寺院是1999年复建的。它依然像数百年前一样,环境清幽,风景如画。刘老师还告诉我门,圣水寺里有参临学院,我也期待着一次净静的体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的第二站是催阵堡高句丽山城。高句丽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它创立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历时705年。公元22年,居住在今西丰、开原等地的原夫余族一部投奔高句丽,其地被划为高句丽北部,并被大武神王赐姓“络氏”。至隋唐时期,高句丽政权在铁岭已建造起7处山城,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西丰城子山山城和铁岭催阵堡山城,两座山城分别是高句丽的夫余城和金山城。唐征高句丽期间,曾在这里有过激烈的战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催阵堡高句丽山城位于铁岭县东南,凡河北岸,是高句丽中期具有代表性的军事城,也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凡河北岸东西走向山脉中部的瓮型山谷中,属簸箕型山城。山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公里,南北长1.5公里,周长5200米,是辽北地区保留的较大的一座高句丽山城,至少可容纳万人大军。
远远地我们望见了一座崭新的石门牌坊矗立在那里,但是两边的山城已经被挖掘机破坏了。由于时间和季节的原因,我们今天没有登上山城,只是在山内的观音阁看看。正好道长今天过生日,吹吹打打很是热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接着我们来到了民国时期的爱国人物冯广民的故居。冯广民,字子安,1882年生,铁岭催阵堡人。他少年时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4年毕业于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堂(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毕业后,他曾先后在辽宁各地从事教育事业,并于1920年担任奉天省教育会会长。此间他做了一件轰动辽宁的大事——费尽千辛万苦把被段芝贵从沈阳掠夺到北京的文溯阁《四库全书》完璧归奉。他还曾担任东北大学教务总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故居是四合院建筑,现只剩下正房和东侧厢房。这座老房子的建筑满汉结合,充满了地方特色。房子保存还算完好,虽然砖雕花饰已看不出来,但正房石柱上的刻花还依稀可见。正房内厅的天棚为西式穹形。正房和东侧厢房之间是相联通的,屋内墙上有壁柜。北面有一回廊,不仅能够防寒,还兼具储物的功效,设计十分巧妙。同行的张姐说,现在铁岭地区的平房也是这种建筑结构。据看房的大姐讲,此房已卖给刘姓人家。热心的队长为我们摘了甜杆,这让我们回想起了儿时的甜蜜滋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观音阁里清代的老建筑上。镶嵌着一块有着“铁岭红”之称的红色石头。刘老师给我们讲,这是铁岭地区李千户乡的特产,驰名全国。在当年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就采用了当地的“铁岭红”大理石,并为纪念堂增光添彩。
李千户乡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明朝威震辽东的一代名将李成梁就出生于李千户乡小屯村。现村里两千多口人,仍以李姓人家为主,他们是李成梁的后裔。李成梁家族墓在该村村南附近,背靠一条小岭,前濒一条溪水河,远方是山峦。这里的石像生为双双四重对面排列,依次为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像。石虎昂首蹲立,羊、马俯卧于地,文官手握笏板、武将手持剑器,石像皆挺胸站立。中线为正东西向。因为这里的墓地早年曾被损毁,现在各个石像生的位置都是经过后世维修后重新确立的。这些石像生是李成梁为其先祖李哲根穗修建的陵寝设施。这是辽北境内现存仅有的明代墓前石像生作品。可惜周围杂草重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后山半坡是李如松、李成梁之墓(衣冠冢),其后侧、左侧和右侧是其后裔的墓群。这也称李氏族墓老坟。由于时间关系,李氏族墓新坟我们没有参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丰盛的午餐后,我们走进了铁岭博物馆,去品味辽北历史的完整和厚重。博物馆的时空隧道是以汉代的竹简形式,记录了昌图人从一万年前起,经新时器时代、青铜时代、战国及汉代、辽、金、元、明、清至百年前在铁岭境内发生的大事件。可以说是城市文化、文明发展的履历表。博物馆里大量展出了各遗址的出土文物。而且还规划出了一小块实地,让人们去体验下野外考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在博物馆里了解“铁岭”的由来:明朝之前,这里曾先后有银州、新兴等名字,明朝建立之后的第26年,这个被称作“银州”的地方开始被称为铁岭。这里诞生了《红楼梦》的续作者高鹗,执笔画鼻祖高其佩,以及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这里还有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国宝一级的“风”字型砚台,更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菩提叶上的十八罗汉图,更是让人叫绝。铁岭八景文化,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已然成为城市的记忆。昌图、开原、西丰也先后出现了八景文化,与铁岭的八景一起,共同组成了辽北独具特色的八景文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在博物馆里第一次听说了铁岭的“流人文化”。清朝初年,清河流域的尚阳堡接收了朝廷流放的一批流犯。从此,尚阳堡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辽北古堡小镇成为与宁古塔、卜魁齐名的重要流放地。明代陈循的铁岭八景、清代函可、左懋泰等文化流人创办的“冰天诗社”、郝浴创办的银冈书院、董国祥等文化流人编撰《铁岭县志》等文化活动,都为铁岭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走出博物馆,来到了银冈书院。银冈书院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关东第一书院,还是清代五大著名书院之一,并且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书院。它为祖国培养出了一大批英才。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在银冈书院入读小学。银冈书院现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铁岭之行,感触颇深。铁岭的文化底蕴丰厚,古迹资源众多,可惜它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保护。此刻我想起了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感谢刘老师的全程讲解,感谢文保自愿者们辛苦的付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