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修英学术思想  宗维新之子。

学术思想

宗修英先生视仲景名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其座右铭,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著反复精读,并广涉历代各家医著,摒弃门户之见,对前人的学识经验兼收并取且验之临床。

宗修英先生以和中化湿、补虚升降治疗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以滋补肝肾养先天、健脾化湿调后天、清热利湿祛其邪、气化固涩固精华治疗肾病;

以益气血以补脾肾、理肝气以疏肝郁、祛瘀血以通冲任治疗妇科病;

以益脾肾、调气血、清凉之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研制生血散、扶阳生血丸、滋阴养血丸、潜阳止血丸等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以阴阳平调治其虚、清利湿热祛其邪、滋肾通关司开合、气化温中消增生治疗前列腺肥大及痹证,创制四种前列腺肥大系列冲剂和项脉通合剂。

宗修英先生结合家学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痰湿立论治疗临床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研制祛湿系列丸剂四种。宗修英先生一生治学勤奋,学识渊博,秉承家学,兼师各家,经理娴熟,博采众方,勇于创新。他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其医术医风备受称赞。

一、善用仲景经方,遵古而不泥古

宗修英先生自幼受父辈熏陶,攻读经史,背诵医籍,攻研《素》、《灵》、仲景诸书,尤对《伤寒》、《金匮》研究颇深。宗修英先生治学态度严谨,遵古而不泥古,善用经方,兼取各家之长,不囿于门户之见,不墨守流派之偏,不拘泥成方之羁绊,严斥厚古薄今之弊。其将伤寒、温病等学说融会贯通,临床辨证精准,组方精当,临床收效颇佳。宗修英先生诊桌上始终压有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名训,既为自己之座右铭,又用于教导学生弟子。他常用父亲宗维新的遗训教育学生:“医学理论来源于医疗实践,无论何人医病有特效,何需顾其是遵经还是独创,均应虚怀请教,引为己用,以解除病痛”,“若我辈后人只墨守一家之言,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无异胶柱鼓瑟、井底之蛙,医学何由发展?”两代人之卓见远识,实为后学之垂范。

二、辨证辨病结合,巧治疑难杂病

“辨证”是中医的特点之一,宗修英先生临证,四诊合参,详细分析证候,力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来指导施治。翻阅宗修英先生临床医案,每每会有新的理解,尤以辨证准确、辨病得当、选方遣药精良为突出,治疗诸多疑难杂症每获奇效。宗修英先生积数十年经验,对临床中许多疑难杂症以整体观念调阴阳,以辨证随证祛其邪,以辨病随病用其药,收到满意的疗效。他对肾病、哮喘、血液病(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低热、白塞病、血卟啉病,甚至一些癌症等急慢性疑难病和怪病,通过辨证辨病相结合,施以中药及药理已证实有效的经验用药,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宗修英先生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普遍应用的治疗规范,绝不同于西医学的“辨病”和“对症治疗”,然而如能将中医所辨之“证”与现代医学所辨之“病”、“症”相结合,将中西医学从理论到治疗进行结合,则可以充实完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做到古为今用、西为中用,中医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他还指出,中西医各有长短,多年来互相之间却存有偏见和不理解,甚至菲薄诋詈,这是非常错误的。医学同仁应以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解除人民病痛为重,真诚团结,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辨证辨病理论。

三、注重痰湿为患,自创祛湿系列

在多年实践中,宗修英先生发现当前患者被湿邪困扰者比比皆是,而此证候又往往不被医家所重视,所以临床多从湿论治,疗效甚好。故宗修英先生对痰湿诸证颇具心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药风格。

宗修英先生认为,湿证的原因较多,住处或工作环境潮湿、趟水、淋雨等外部因素,肺、脾、肾、三焦、膀胱、肝等脏腑为病等内部因素,均可造成湿蕴体内。现代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电冰箱等家庭电器普及,病人鸡鸭鱼肉摄入增多,肥甘厚味复加生冷冰冻,导致中焦阳气受损,《杂病源》曰:“阴脏者,喜热畏寒,略食寒凉,必伤脾胃。”运化失司,湿邪乃生,“脾土虚弱不能制湿,而湿内生”(《医方考·脾胃论治》)。现代生活压力大,忧思、抑郁等长期的不良情绪伤脾,脾伤而痰湿积聚,湿性黏腻,病程长而难愈,均是造成多湿的原因。小儿先天不足,禀赋虚弱,脾胃运化不利,化生水湿不足。湿邪为患,常散见于各病的某一阶段中,又可流注于全身脏腑、经络之间,其害极为普遍,加之湿邪易与其他病因结合,造成复杂多变的病情,使临床中的症状复杂难辨,易引起误治、失治。

宗修英先生认为李中梓之《医宗必读》、张景岳之《景岳全书》和王肯堂之《证治准绳》等古代医家之明训足资借鉴。又如《痰湿机要》中说,“痰生百病”,“百病皆属痰”,“怪病属痰”,“怪病皆由痰作祟”,指出了痰湿为中医病因病机之重要方面。“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是痰病关系于脏之名句。“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唯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这些皆为治痰法之机要。

痰湿所在病位不同则其临床表现亦不同,具体鉴别可参考下列诸症。

心:痰迷心窍,则神昏,痴呆,或发生癫病、痫病;痰血痹阻血脉,则心悸,心胸闷痛;痰火扰神,则失眠,烦躁不安,或发生神智错乱,哭笑无常,谵妄狂躁。

肺:痰热壅肺,则咳嗽痰多,质黏色黄,不易咯出,或咳脓血痰,呼吸气粗,口干或渴,咽喉疼痛,大便秘结;风痰犯肺,则咽痒作咳,痰色黄白,呈泡沫样;痰气互结,则咽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饮悬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脾胃肠:湿蕴困脾,则食欲不振,食后脘胀,口黏口甜,口干不思饮,或饮不解渴,头重身困,四肢面目虚浮,大便或干或稀,或黏腻不爽;寒湿中阻,则食欲不振,不敢食凉,脘腹疼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痰停于胃,则恶心呕吐,胃脘痞满;饮留肠间,肠鸣沥沥有声,腹胀腹泻;湿热内蕴,则纳食不香,口黏口苦,喜冷饮或不喜饮,大便黏腻不畅,灼肛下痢,矢气恶臭,小便黄赤。

肝胆:肝经湿热,则胁肋胀痛,口苦恶心,腹胀便秘,小便黄短,皮肤黄染,带下黄臭,睾丸肿痛,外阴瘙痒;胆郁痰扰,则头晕目眩,口苦恶心,虚烦不眠,易惊恐,胸闷太息。

肾膀胱:肾虚湿蕴,则腰膝酸软,面浮腿肿,尿少或失禁;膀胱湿热,则尿频尿急,尿痛尿热,或小便困难,或排尿中断,尿色混浊,尿血或结石,伴腰部绞痛。

其他部位:湿在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沉重疼痛,湿疹皮癣;寒湿在关节,则关节疼痛,遇暖缓解,肢体沉重;湿热在关节,则关节红肿疼痛,得凉可缓,肢体沉重;风寒湿在关节,则关节串痛,遇暖缓解,肢体沉重;湿停胸膈,则胸闷咳喘,不得平卧,其形如肿;湿注经络筋骨,则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或半身不遂,或阴疽流注;湿在冲任,则体胖,月经后错或闭经,经血色淡量减,白带稀多,身重懒动,晨起痰多,屡发月经不调、带下症、不孕症等;顽痰郁结不散,则发痰核、瘰疬、瘿瘤、流痰;痰饮上扰清阳,则眩晕神倦,嗜睡,头晕,脱发;痰湿在血,则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等。

在湿证的治疗中,宗修英先生有“虚则二陈、实亦二陈”之义,方药常以茯苓、半夏、陈皮为君。所谓虚,为肺、脾、肾、膀胱、三焦的功能失调,脏腑之气血不足,运化水湿、温化水湿等功能受损。所谓实,为脏腑功能失调后,水湿内停,痰湿阻滞气血,脉络不通,即虚实相互为患。

宗修英先生解释其中之内涵:治疗痰湿的方药很多,经归纳亦不过几法,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半夏、陈皮性温而燥;“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矣”,陈皮理气;“治湿当利小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茯苓淡渗,俾湿无所聚;“脾为生痰之源”,陈皮、茯苓健脾补虚以绝生痰之源,正符合“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之旨。药仅三味,治湿原则俱在,虚实皆可用,寒热加减用,使二陈汤更加丰满充实,配合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及八正散、三仁汤、导赤散等方化裁,施以清利、芳化、淡渗、苦燥、温化、涤逐、提壶揭盖等法,形成加减二陈汤系列,灵活多变,每取著效。

温化——非温不化: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三子养亲汤。

淡渗——淡渗利湿: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茯苓、白术、猪苓、薏苡仁、泽泻、通草、赤小豆、玉米须。

清利——清热利湿:八正散、二妙丸、三仁汤、小陷胸汤、滑石、木通、竹叶、萆薢、防己、绿豆、茵陈、冬瓜子、瞿麦、滚痰丸、石韦、金钱草。

苦燥——苦温燥湿: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苍术、半夏、橘红、萹蓄。

芳化——芳香化湿:藿香、佩兰、白芷。

涤逐——涤痰逐水:车前子、甘遂、芫花、大戟。

宣降(提壶揭盖)——宣发肃降:杏仁、瓜蒌、炙麻黄。

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治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止嗽散。

宗修英先生认为在此基础上自制“祛湿丸”系列四种,应用于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宗修英先生在治疗手足皮肤皲裂时,注重内因,表病治里,提出“真湿假燥”论,施以健脾化湿,宣发肺气,独具匠心。如他治疗患者魏某,症见手裂二十多年,皮肤增厚粗糙,手指不敢屈伸用力,动则迸裂流血,疼痛难忍,每于夏季加重。曾多处求治无效,已丧失治疗信心并提前退休。宗修英先生详辨病证后,依上法处之,患者加减服用四十余剂,皮肤干裂粗糙转为薄软润泽,未再反复。

宗修英先生临证,常谈及“痰血学说”,并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尤其在内、外、妇、神经等科中有着广泛指导意义。宗修英先生针对临证中胸痹、月经不调、不孕症、痹证、中风、肥胖症、失眠、肿瘤、血液病、眩晕、癥瘕积聚,及各种怪异证候,常以“痰血相关”辨析病因。他认为,痰和瘀血既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临床见症中,痰、瘀血两者常相互为患,使病势增重,病情复杂,病状怪异,甚至出现病危之态。部分患者西医检查又无阳性体征。宗修英先生认为将“痰湿作祟”理论扩至血分,形成痰阻脉络、血行不利之“痰血痹”,用化痰活血通痹之品(二陈合桃红四物汤加白芥子、泽兰、浙贝母、水蛭等)治疗,效如桴鼓。

四、师承家学治血,调补脾肾有方

宗修英先生自幼跟随祖父、父亲左右,研读医籍,熟知医理药性,师承家训,又融诸家之特长。在北京中医医院工作期间,他随父亲宗维新在血液病组专攻再障、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等疑难病,对此类疾病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合民间验方与多年经验制作了“生血散”。调至北京友谊医院后,他与血液内科配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液病,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均取得稳定病情、逐步改善血象的效果;同时对血小板增多症与真红细胞增多症、过敏性紫癜等均收到满意效果。宗修英先生认为所拟“潜阳止血丸”对阴虚阳亢引起的各种出血起到一定作用,使众多血液病患者重新树立了生存的信心。

宗修英先生治疗血液病,多从脾肾立论。他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司统摄之职;肾为先天之本,化精为血,两脏相合,互为滋补,故虚证多从脾肾入手。但宗修英先生也常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补益之中切忌滞腻。养血滋阴、填精补髓和血肉有情之品,多有滋腻碍脾之弊,故需加用开胃药醒脾防滞以助化源。

2.补益之中勿忘祛邪。宗修英先生特别提出,血液病多以虚实夹杂为多见,纯虚者有之,纯实者极少,在出血症中尤为多见。宗修英先生认为,出血久而不止者,除气虚不摄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实邪,如瘀血、痰阻、热灼等,若仅用益气止血药犹如囤土以治水,血反大下,新血不能循经,只能妄行泛滥。“气尚存而剧补,犹如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峻补,亦属助纣为虐。”故宗修英先生认为在养血益气之中常配合清热凉血、行气理血、活血化瘀、祛湿化痰、温阳散寒等品,达到补不恋邪、攻不伤正之功效。如他治疗患者韩某,症见近一年月经量多,经久不止,色黑有块,腰腹作痛。此次行经两月,崩漏并见,量多惊人,血红蛋白下降,服用各种止血药,注射止血针后,血反大下,来院就诊。宗修英先生开具加味胶红饮(当归、阿胶、红花、冬瓜仁、地榆、白头翁),一剂应,两剂止。宗修英先生对学生讲解,红花用量27g,病人出血量大,多不敢用,殊不知患者之出血乃由瘀血所致,血不循经而外溢,见血止血只增其势,只有活血止血,方可药到病除。

3.补益之中加辨病。宗修英先生治疗血液病,很少固定处方模式,用药广泛。然而细心观察,不难悟出宗修英先生治血,详辨虚实寒热,立法针对性强,用药配伍合理,一方之中含几法,一法之中融几方。宗修英先生认为也常加经验用药,如血小板减少多加连翘、仙鹤草、水牛角、花蕊石等,真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症或血小板增多症多加青黛、马鞭草、茜草等,屡收特效。如他治疗患者续某,症见血小板减少,最低只有2×109/L,用激素治疗无效,劝其出院。宗修英先生会诊后,辨为脾虚失运,化生无权。辨证论治,益气健脾(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辨病论治,经验用药(连翘、水牛角、仙鹤草、阿胶),加减服用。三诊后血小板已升至10×109/L,后服中药巩固,每周1~2剂,血象维持正常。

五、兼通内外妇儿,用药轻重分明

1975年宗修英先生调至北京友谊医院,在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工作,可诊治内外妇儿各科病人,由此更加拓宽了宗修英先生之医路。“病种分科属,性质不分家”。在繁忙的临床实践中宗修英先生注重整体观念,治病求因,遣方用药,轻重分明,根据多科疾病的特点和性质,辨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了他自己的医疗风格和用药特点。

宗修英先生讲:药之多少,视病而论。轻证,可小方轻剂,药少而精,药到病解;体壮而病单势重者,可小方重剂,直捣病所;病杂而势重者,必大方重剂群起而攻之;若病杂而体虚者,大方缓剂以调补之。病轻药重,则如攻伐太过,病重药轻,犹如隔靴搔痒。宗修英认为不能完全强调方小药精,也应学会大兵团作战,用药如用兵,既有“出奇制胜”,也有“十面埋伏”。宗修英先生常根据病情,或处以寥寥数味之小方,或处以洋洋大观之复方,从不拘泥药味之多寡,不偏用药性之寒温,而是以中病有效为准则,用药丝丝入扣,恰到好处,故每每收效。

宗修英先生临证,对舌诊尤为注重。病案记录中对舌之上下,舌质、苔、色、态等描写最详。他常对学生说:“辨舌验齿乃温热病之重要依据,早已遍为人知。其实无论外感和内伤,辨舌断病都有重要意义,舌为心之苗,心系连五脏,洞察脏腑,不亚于面色。”

就脾虚之舌胖而言,伴齿痕苔白滑者,患者虽无脘腹之苦,宗修英先生也嘱其忌生冷以护脾阳;伴色暗者,多以益气行血;伴色淡暗者,多以益气养血行血。宗修英先生强调:症有真假,舌不欺人。虽有“苔白不全是寒而苔黄不一定是热”之说,详细辨认,透过现象看本质,自可一目了然。宗修英先生认为舌诊之微小变化,既可辨认疾病的吉凶进退,又可指导立法选方之主旨,因此临床中亦有“舍症从舌”之例。如一老者,大便素秘,非服牛黄、川军之剂不下,多日不解,即坐立不宁、卧不安席。宗修英先生诊脉望舌,见其舌胖齿痕,苔白润,诊为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嘱其停服硝黄之味,改用健脾之剂,方用生白术、木瓜、炙甘草,药后便畅神怡。

(0)

相关推荐